食堂安全培训内容
员工培训  编辑:*维  2017-01-07 11:37:43
食堂安全培训内容(第一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加强对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保证饮食卫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特将集体食堂卫生管理工作规范如下:
一、食物中毒的预防:
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应从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餐饮具消毒、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等各个环节加强卫生管理。
1、食品的采购
(1)采购食品、食品原料应当尽量在信誉度高、管理规范、有合法经营证明(有效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的单位进行采购,索取供货商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存档,并按照《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食品采购、索证、验收台账。
(2)采购食品时应认真查验食品质量、标签标识、保质期等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及卫生法律法规的要求,采购进口食品须有中文标识。
(3)禁止采购的食品:
①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②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
③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
④未经动物检验机构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⑤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⑥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的食品。
⑦超过保质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⑧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
⑨使用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泡发的水产品及动物内脏。
⑩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食品。
此外,为防病或其他特殊需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省人民政府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均不得采购。
2、食品的贮存
(1)食品及食品原料入库时,须严格按要求进行验收并详细做好进货登记(食品的名称、数量、产地、进货日期、生产日期、保质期、索证情况等),建立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台账,并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存放,做到先进先出。
(2)食品应按要求专库(一般分为主食库房、调料品库房)贮存,离地隔墙10cm以上,吊牌建卡,分类分架存放,食品库房不得放臵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杂物。需冷藏的食品必须在10℃以下,需要冷冻的食品必须在-18℃以下运输和储存。
(3)建立库存食品定期检查制度,及时销毁过期变质食品,保持库房的清洁卫生。
(4)食品仓库应保持通风良好,并采取有效防潮、防鼠措施。
3、食品的加工
(1)食品的加工严格按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粗加工→精加工→烹调→配餐进行。动物类、植物类食品原料应分别在各自的粗加工间内进行粗加工、清洗后才能进入精加工间进行加工、食品原料禁止存放在地面上。
(2)不得加工销售高危险性食品(如野生菌、发芽土豆、未煮熟的四季豆、外购直接入口熟食等)
(3)加工用具、设备用后须及时清洗干净,特别是绞肉机、和面机等食品加工机械和工用具。白案案板用后须立即清洗。动物类、植物类食品加工工具应分开使用且有明显标识。
(4)烧煮烹调食品要做到蒸熟、炒熟、煮透、炸透、凉透。需要加热的食品特别是二次加热食品、大块动物性食品、炒饭等必须彻底加热,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食品从制作熟至食用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品临时存放应>60℃或< 10℃。冷冻食品贮存应< -18℃。
(5)食品添加剂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不得超范围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中添加非食品物质。(食品添加
剂用法、用量应严格控制,要有专用衡器、容器定量加入)
4、餐饮具的清洗、消毒、保洁
餐饮具的清洗、消毒与保洁必须有固定的场所和专用的卫生设施,从脏到净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顺序操作。消毒方法:①流通蒸气消毒,100℃维持10 -15分钟以上;②煮沸消毒要求餐具完全浸入水中煮沸后保持5-15分钟以上;③电子消毒柜消毒(适用茶杯和少量餐具)须控制温度为120℃,消毒时间10 -15分钟;④含氯消毒剂消毒(适用于不能高温消毒的物品)如:84消毒液,要求严格按说明操作,注意应将需消毒的物品浸泡在含有有效氯浓度250mg/L以上的密闭容器中30分钟,消毒后须用清洁水冲洗干净,去除残留的消毒液;⑤使用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在80℃以上,冲洗消毒时间应在40秒以上。消毒好的餐具应放在密封专用的餐具保洁柜中保存。
5、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1)从业人员每年须进行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持有效的健康培训合格证明上岗,各单位要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各自岗位的卫生要求,增强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意识。
(2)服务人员应当穿着整洁的工作服,厨房操作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应梳理并臵于帽内。要求做到“四勤三白”。“四勤”即①勤洗手、剪指甲;②勤洗澡理发;③勤洗衣服被褥;④勤换工作服;“三白”即穿戴白工作服、白帽、白口罩,保持清洁。食品行业从业人员不能留长发、长须,工作时不得在公共场所会客、不得涂指甲油,不戴手饰,并注意手的消毒(在工作前、处理食品后、上厕所后、接触食品前都必须洗手消毒)。白案
(3)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废弃物,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吸烟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私人物品不得带入操作间。
(4)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管理,严格执行上岗前检查询问制度,岗位领班每天应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腹泻、手外伤、皮肤湿疹、咽喉疼痛、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时,必须立即报告,并及时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岗位,待身体完全恢复健康后方可上岗。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第二篇)
一、组织管理
1. 学校食堂必须申请办理并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应悬挂在食堂醒目位
置,不得超许可范围经营。
2.校长是学校食堂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负总责。
3. 学校应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购置的原辅料未经过食品安全管-理-员验收,不得进入加工程序。
4. 建立食堂日常管理制度,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清毒)和维修保养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关键环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5. 实行食堂加工管理全程监控,粗加工间、切配间、烹调间、备餐间、消毒间、原料仓库、餐厅等场所都装有监控设施。
6. 食堂事务长(或劳务承包负责人)每天下班前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点评工作的得失,布置第二天的相关工作;每周学校分管领导要总结本周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情况,布置落实下周工作。
二、设施要求
7. 粗加工间墙裙应贴有浅瓷砖到墙顶,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经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隔离网。
8. 切配间地面应用不透水材料铺砌,墙裙应贴有浅瓷砖到墙顶,并无污迹和食物残渣,墙壁、天花板的涂料无脱落、无霉斑。
9. 切配台应用标分隔成三个区域,分别为荤菜切配区(红)、素菜切配区(绿)、水产切配区(黄),三个切配区分别设置专用刀具及砧板,以相同标识。
10. 烹调间卫生要求:灶面及灶台墙壁应无油污、无积灰、无食物浅渣、排烟罩不滴油。
11. 备餐间的洗手池水龙头应为非手动式,墙壁贴“六步洗手法”图示,备有洗手(液),消毒液及干手设施。
12. 备餐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若不能双向开闭,则宜开向备餐间内。
13. 备餐间与烹调间之间应设专用供菜通道,通道口设门。
14. 备餐间用紫外线灯(波长200-275m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 m3设置,紫外线灯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uw/cm2,居中悬挂,离地不超2米高度。开关设于室外,并加贴标识。
15. 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应分开设置,食品主食、副食、调味品等应分架存放,宜分库存放。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16. 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灭鼠药、灭蟑药等有毒有害物品不得进入食品仓库、加工区和备餐间。
17. 食品原料仓库应设货架,离墙壁离地面超过10厘米。
18. 食品添加剂应设专柜,柜子加锁并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
19. 仓库所有物品上架,按品种分区存放,货架上加贴标签,标注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三、消毒要求
20. 餐具消毒应以热力消毒为主,化学消毒仅限于不耐高温餐用具。
21.热力消毒按除渣、洗涤、清洗、消毒、清洗的程序进行。 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OC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 OC保持10分钟以上,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 OC,冲洗消毒40秒以上。
22.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消毒时间不少于5分钟。
23.采用化学消毒的要设置4个专用水池,分别用于餐用具初洗、清洗、浸泡消毒和消毒液残留冲洗,各类水池应标明用途,消毒池上方加贴消毒方法说明。
24、学校应有专人负责消毒记录,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对象、消毒方式、消毒药品及浓度、操作人员及检查人员。
四、从业人员健康卫生要求
25. 食堂从业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26. 学校要建立从业人员基础信息档案,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27.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结核、化
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8. 食堂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卫生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29. 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坚持做到“四勤”即勤洗手和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工作衣帽。
30. 食堂从业人员操作时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吸烟、不吃零食、不佩戴饰物。
31. 从业人员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或浅)布料制作,也可按其工作的场所从颜或式样上进行区分。
32. 工作服应有清洗保洁制度,定期进行更换,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服应每天更换,上厕所前应在食品处理区内脱去工作服,每天从业人员应有两套或以上工作服。
33. 操作前手部应洗净,操作时手部应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时,手部还应进行消毒并佩戴一次性手套。
34. 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在有下列情形应洗手:
A.开始工作前;B.处理食物前;C上厕所后;D.处理生食物后;E.处理弄污的设备或饮食用具后;F.咳嗽、打喷嚏或擤鼻子后;G.处理动物或废物后;H.触摸耳朵、鼻子、头发、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I.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