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
JOURNAL OF 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冯长春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艺术歌曲创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作品大都以赞美新社会与新生活、讴歌大好河山和革命历史、抒发爱国之情为主要表现內容。除
一些原创性作品外,由经典民歌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也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创作的
一个突出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深受音乐民族化思潮和“二
为"方针的影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艺术歌曲
D0I:10.3969/j.issn.1008-7389.2020.01.003
中图分类号:J6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89(2020)01-0029-18
引言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历史阶段的作品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艺术歌曲创作无论从题材内容、创作技法还是音乐风格,都与以往有着较大的不同。从0文对建国初期(1949—1966)艺术歌曲创作所作巡礼式研究将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既与“五四”以降对西方艺术歌曲的模仿及探索形成鲜明对比,也和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的当代艺术歌曲创作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文艺思想的胜利,文艺创作进一步深刻地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当文艺发展的方向作为方针政策被纳入国家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并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权力话语力量的社会性集体意识时,它就必然会在思想理论层面和文艺创作形态上发展为具有强大辐射力和统摄性的时代思潮。建国初期的音乐文化建设有力地表明,音乐思想与音乐的总体实践都是紧密围绕“音乐为政治服务”和“音乐为工农兵服务”的“二为”方针展开的,其纲领性精神则是1942年“在延
收稿日期:2019-08-19
作者简介:冯长春(1971-),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30-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20年第1期
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也是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音乐文化与整个文艺发展方向的圭臬。因此,贴着“阳春白雪”标签的艺术歌曲,并没有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获得极大的发展,而是随着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调整,走上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特别是“”时期,在“写中心、唱中心、演中心”的口号下,音乐创作最为突-的是歌颂“总路线”“”和“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为“中心”的歌曲作品,艺术歌曲创作成为绝对“小众”的艺术行为,与众歌曲的创作相比,可谓儿牛一毛。“”结束后,随着音乐舞蹈领域“民族化”“革命化”“众化”的“三化”大讨论和关于文艺的“两个批示”①的传达,专业音乐创作,包括艺术歌曲创作愈来愈受到即时性文艺方针的影响,因此,后来-现下面这种观点也就不奇怪了:
千万不要再有“艺术歌曲”与“众歌曲”这样的分法,尤其不能再有二者针锋相对的荒谬观念了!……不能想象,在我们社会主义时代里,可以有“非艺术歌曲”或“非众性的众歌曲”作为一个艺术种类而存在。那些说众歌曲可以不是艺术的,实际上不过是对众歌曲的极大污蔑!②
建国十七年间,统摄音乐思想和实践领域的主流思潮是工农兵音乐思潮、音乐民族化思潮和“左倾”音乐思潮,这些音乐思潮在不同程度上对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二为”方针和反对“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社会政治思潮下,歌颂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歌唱新生活的抒情歌曲、表现工农生活的众歌曲,尤其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革命众歌曲”一直是这一时期歌曲创作的主流,艺术歌曲这一带有“资产阶级”情调和彩嫌疑的体裁,则显得“不合时宜”而被“边缘化”。
尽管如此,艺术歌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还是促使很多作曲家尝试着以这一音乐体裁的创作表现新时代与新生活。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政治风向”和审美趣味的影响,具有“大众化”倾向的时代烙印°从题材内容和
①1963年12月12日,在中央宣传部文艺处编印的一份关于上海举行故事会活动材料上作了这样的
—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批示:“各种文艺形式—
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不能低估电影、新诗、民歌、美术、小说的成绩,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少。至于戏剧等部门,问题就更大了。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这需要从调查研究着手,认真地抓起来。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岂非咄咄怪事”(转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1226页)。1964年6月27日,在《中央宣传部关于全国文联和所属各协会整风情况报告》的草稿上,再次做出重要批示并于7月11日作为正式文件下发:“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倒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匈牙利裴多菲俱乐部那样的团体”(第&次文代会筹备组起草组、文化
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理论政策研究室编:《六十年文艺大事记》[1919—1979],1979年打印本,第212页)。
—在音协召开的一次众歌曲座谈会上的发言》,《人民音乐》②安波:《重视众歌曲写好众歌曲—
1964年第10、11号合刊,第23页。
冯长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31-
创作方式来看,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由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如丁善德的《玛依拉》《槐花几时开》等;二是为革命诗词谱曲的原创艺术歌曲,其中以为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为突-代表;三是其他题材原创抒情性艺术歌曲,如丁善德的《爱人送我向日葵》,罗忠鎔的《牧歌》等。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虽然数量不多,质量不一,但尚有一些个性独特或具有时代特征的精品留存,成为中国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忽略一个阶段°
一、根据经典民歌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
受音乐民族化思潮的影响,建国初期的音乐创作一方面不断强化音乐的民族风格,另一方面也-现了大量直接根据传统音乐改编、加工创作而成的作品,如钢琴曲、艺术歌曲等。因此,这一时期艺术歌曲创作中一个非常突-的特点是不少作曲家对一些广泛流传的民歌的加工改编,从而使这些作品由民间走向舞台,成为民歌艺术化的代表之作,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丁善德、黎英海等作曲家的改编创作。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如《玛依拉》(新疆哈萨克民歌,丁善德改编创作)、《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新疆民歌,丁善德改编创作)、《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丁善德改编创作)、《上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丁善德改编创作)、《想亲娘》(I南民歌,丁善德改编创作)、《小河淌水》(I南民歌,黎英海改编创作)、《在银的月光下》(王洛宾记录俄罗斯民歌,黎英海改编创作),等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歌词和旋律均为广泛流传的经典民歌,作曲家运用西方作曲技术结合民族调式的特点,对原作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按照艺术歌曲的创作思维和技法,为其配写精致的钢琴伴奏,通过调式、织体、曲式结构、音、力度等的立体表现,使歌曲具备艺术歌曲的风格和特点,进一步塑造-更为丰满和动人的音乐形象,歌曲焕发-新的迷人光彩°简言之,通过对原来民歌的深入加工和再创造使之j变为艺术歌曲°(一)黎英海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
黎英海①一生的音乐创作涉及声乐、器乐、戏剧音乐和舞蹈音乐等多个领域,并为聂耳、冼星海等人的许多歌曲和一些民歌配写了钢琴伴奏。其大量声乐作品中又以艺术歌曲创作最具代表性,既有大量原创
性作品,也有不少根据民歌改编创作的作品,如《在银月光下》《嘎哦丽泰》等作品已成为声乐舞台上久唱不衰的经典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改编创作的《在银月光下》,不但具有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而且也为我们带来了中外音乐交流的重要信息。
众所周知,黎英海改编创作《在银的月光下》的最初谱0系由王洛宾“搜集整理”的“塔塔尔民歌”,长期以来,这种结论一直为学界所熟知。但据孙兆润、徐天祥两位学者研究②表明,《在银的月光下》并非塔塔尔族民歌,而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俄罗斯民歌《在
①黎英海(1927—2007),&川富顺人,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43年考入重庆青木关
国立音乐院,1948年毕业后曾长期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
②孙兆润、徐天祥:《〈在银的月光下〉来源考》,《中国音乐》2018年第3期,第110—125页。本文有
关《在银的月光下》的俄版乐谱及相关参考文献均来自该文。
-32-星海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20年第1期
银的河流上》,而且《在银的河流上》在俄罗斯有诸多版0,其歌词、旋律亦呈现-不同特征°从孙兆润和徐天祥的研究可知,据俄罗斯学者考证,这些不同的版0除歌名和旋律略有差异外,歌词主题和内容都大致相同,其主体部分的文学源头为十二月党人阵营的诗人费奥德尔•格林卡于1826年创作的诗歌《被掩埋的足迹》。在不断传唱过程中,《在银的河流上》客观上成为俄罗斯的一首“同宗民歌”。王洛宾译配的《在银的月光下》,只是这首俄罗斯民歌众多版0中的一个。与王洛宾版相近的曲调版0,曾在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车尔尼亚夫斯基的《古斯里琴手•俄罗斯新民歌集成曲》(1906-1913)中-版;与王洛宾版完全相同的曲调版0,是俄罗斯作曲家乌亚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沃尔科夫于1944年改编的《在银的月光下》,后于1946年-版(见谱例1,俄文歌词略)。王洛宾版的乐谱源头接近于后者,但歌词与《在银的河流上》有了很大的不同。
谱例1乌亚切斯拉夫•伊万诺维奇•沃尔科夫改编版《在银的月光下》
1955年-版的黎英海编《民歌独唱曲(钢琴伴奏)》收入了改编创作带钢琴伴奏的《在银月光下》,从此,这首歌曲作为艺术歌曲的形式在音乐舞台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久唱不衰。
中国好声音的歌曲名单
黎英海改编创作的《在银月光下》,除配写钢琴伴奏外,另一变化是增加了一个怙小调的中段(见谱例2),与吨大调的第一乐段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成为一首带再现的单三
冯长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艺术歌曲创作•33-部曲式结构歌曲,音乐变得既有对比又得以统一。这在多种俄罗斯版0民歌和王洛宾搜集整理的版木中,都是没有的。
谱例2黎英海《在银月光下》(片段)
毫无疑问,黎英海改编的《在银月光下》具有了极大的二度创造性,即在王洛宾记谱的单旋律、单乐段和单一调性的基础上,配写了富有表现力的钢琴伴奏,增写了转调乐段,从而使这首0已广泛流传在俄、中两国的民间歌曲和若干俄罗斯音乐家的改编版0之外,又多了一个充满浪漫彩、美轮美奂的中国艺术歌曲版本。前述《〈在银的月光下〉来源考》一文为这首艺术歌曲的溯0清源提供了重要学术依据。这首艺术歌曲仍将在声乐舞台上广为传唱,希望在此后的-版物和节目单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标注一一黎英海据王洛宾搜集整理俄罗斯民歌《在银的月光下》改编创作。
(二)丁善德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
丁善德①的音乐创作体裁广泛,主要集中在交响乐、室内乐、钢琴作品和艺术歌曲等领域,其中《长征交响曲》《春之旅》及不少艺术歌曲作品早已为人所熟知。丁善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艺术歌曲创作数量最多的作曲家之一。从《丁善德艺术歌曲集》②中可见,1949—1966年的17年间他共创作艺术歌曲17首,始于作品编号10之1的《8上的松树青青的哩》,止于作品17之3的《延安夜月》。他的艺术歌曲旋律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很好地将西方音乐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这些作品多数是为当时新创作的诗歌以及诗词谱曲,如《矿》(田秉8词)、《爱人送我向日葵》(邹荻帆词)、《国庆日》(沈震亚词)、《清平乐•会昌》(词)、《西江月•井冈8》(词)等;另有部分作品则是根据经典民歌改编创作而成,如根据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新疆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改编创作的艺术歌曲等。
①丁善德(1911—1995),江苏昆山人,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1935年毕业于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1947—1949年在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1949年后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
②参见《丁善德艺术歌曲集》,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