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已落幕。作为伦敦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堪称节能型建筑的典范,是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中一个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在全球钢材总量日益稀缺的形势下,该场馆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使之较同当量级的其它体育场减用了75%的钢材。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另一大特在于其建筑所使用的低碳混凝土,此种材料来源于工业废料,较一般水泥含碳量低了40%,而体育场的顶环更是由剩余的煤气管构筑而成。整座体育场以看得见的方式实践着2012伦敦奥运会以“减量,再用,循环”的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言。而在设计上更是堪称一绝,将体育场下体构筑于碗形基底的策略更进一步减少了钢材与混凝土的使用。
可拆卸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伦敦碗”奥林匹克体育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部的“岛区”,三面环水,观众可通过五座连接岛区与周边地区的桥梁进入主体育场。在奥运会期间,体育场可容纳80000名观众,其中25000个永久性座位位于永久性的低层,而由轻质钢材与混凝土建造的高层可容纳55000名观众,这一临时性看台将在奥运会后移除。
该体育场的设计开始于2007年11月7日。根据伦敦奥委会所说,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是独一无二的80000座的体育场,它将是201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心,用于主持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和田径项目。残奥会结束后将被改建为25000座的永久体育馆。
建造该体育馆田径场时挖出的泥土被堆积在其周围,形成一个25000座的看台。体育场的外围架设有一个可拆卸的轻质铁架作为附加的55000座的看台。由缆索构成的体育馆顶部看台可承担大约三分之二的座位,看台将在2012年奥运会结束后被拆除并被再利用。
鉴于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的设计具备了相当的灵活性,可适应多种不同的需求,在奥运结束后,它将被继续用于体育与田径比赛,以及文化与社区活动项目。主体育场本身将成为一座可延续使用的公共大型建筑。
据英国BBC报道,可容纳8万人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将在奥运会后被缩减为6万人以节约成本,但仍将保留跑道以举办2017年田径世锦赛。奥运遗产发展公司发言人表示,预期2012年秋天他们就能决定这只“伦敦碗”的最终归属,届时全球媒体都将拭目以待。不知道这次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火热的商业竞标,能否给08奥运后使用量不大,被西方媒体评为“空旷鸟巢”的北京奥运主场一些启示?
北京奥运会时间 2008年5月,“伦敦碗”的主创建筑师飞利浦·詹森曾到北京参加过一个场馆测试。他说很喜欢北京的奥运场馆,但没想继续像北京那么做。“北京奥运很棒,很多英国人通过北京奥运会忽然对北京有了一个大概认识,这也许是北京和中国的伟大广告,”他说。“但是在伦敦,我们希望更多地展示城市本身,所以伦敦会更多地采用临时场馆,而奥林匹克公园也不会成为太多焦点。试想铁人三项的比赛路线经过白金汉宫,沙滩排球的场地就设在首相居住的唐宁街附近,伦敦被人们所知的各景点——威斯敏斯特教堂、大本钟、伦敦眼、格林尼治公园等等这些地方届时都将被华丽地照亮,媒体报道更多的是伦敦怎样作为一个整体来举办奥运,而不是只专注于奥运场馆。”
詹森认为伦敦奥运会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探讨永久性和临时性之间的关系。“很显然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可以花很多钱来举办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国际奥委会想要做的是希望通过举办奥运会来进一步传播奥运理念。做到这一点的方式就是不要建造太多的永久性建筑,或者说在建筑中至少融入临时性的部分,伦敦已经开始了这一进程,或者可能比以前做得更明显。”
在詹森看来,预算是个约束,但这种约束却也变成了激发各种创新设想和实践的机会。他
说:“你无法做出比这种形式更轻的屋顶,只使用如此少的材料,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伦敦奥组委强调,这个独特设计具有“奥运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奥运史留下宝贵遗产。该场馆的主设计师什亚德认为,同之前历届奥运会场馆相比,该体育场可拆卸的设计显示了独创性和前瞻性。他说:“这不是那种以壮观的外形取胜的体育场,但这是一个更聪明的建筑。它将更多关注于实用性,成为一座真正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场馆。”它有着复杂的装卸工程,像一只盛满空气的大碗,保证赛后有效利用。
北京“鸟巢”和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都属于大型公共建筑,都采用框架结构,主材料是钢筋和混凝土,这一点“鸟巢”尤为突出,为了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鸟巢”采用了大量的钢筋编织的网架,加上大量混凝土的运用体现了其体量感和永久性。而“伦敦碗”突出了其经济聪明的特性,尽量减少用钢量,并且增加了大量的临时座位,增加机动性的同时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
“伦敦碗”以轻型框架为主要框架结构,配合基础部分的钢混结构形成场馆主体。“鸟巢”则是以少数支撑性的结构钢座位骨架,中间填充非结构性的钢材形成鸟巢外形的主体网架,配合
钢混永久性的基础和座席,形成场馆主体。
总的来说,“鸟巢”和“伦敦碗”这两座奥运主体育场各有利弊。如果说北京“鸟巢”体育场更注重的是外形的精美,从而牺牲了经济和部分实用性的话,“伦敦碗”则是一个十分注重经济实用的场馆,十分节约,但在外型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简言之,“鸟巢”更注重外观和实用性,“伦敦碗”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节约,这与两届奥运会所处的经济背景和国家背景都有着深切的关系,由此可见,经济和文化因素对建筑物风格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绰号“伦敦碗”,其外观全部为白,外形下窄上宽,酷似一个汤碗。作为奥运会建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伦敦碗”在沿袭了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创新。“伦敦碗”在设计方案公布之初,被指模仿“鸟巢”。它与“鸟巢”一样,可以容纳8万观众。不同的是,“鸟巢”仅有1.1万个临时坐席,但伦敦碗却拥有5.5万个临时坐席。同时,“伦敦碗”最终花费为4.96亿英镑,比“鸟巢”近70亿元人民币的造价更低。
“伦敦碗”的设计理念
“伦敦碗”拥有最为复杂的装卸工程,像一只盛满空气的大碗。为了保证赛后有效利用,设计人员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与众不同的“遗产”设计理念:2.5万个座椅设计在碗底下,外围架设
有一个可拆卸的轻质铁架作为附加的5.5万个座椅的看台。馆内没有建设过多的私人包厢,从而将体育馆的整体高度下降,这也让坐在最上面的观众拥有更好的视野。奥运会后,“伦敦碗”上面的四层将被拆除,成为一个小型的足球场。
“伦敦碗”的设计风格
“伦敦碗”的设计,具备其独有的风格特点,这些特为这套庞大的设计方案增不少:首先,下沉式的碗形设计,让观众能够更近距离地观看运动员的动作。其次,由绳索支撑的屋顶只有28米的半径,只能遮盖场馆三分之二的观众。考虑到奥运会比赛时间处于伦敦比较干燥的两个星期,赛事主席冒险决定放弃使用全顶房屋。通过6个月的研究,他们确认能够保证在比赛场地中将不会产生强烈的侧风,导致世界纪录无效。第三,整个比赛场地都将被浓郁的艺术气息包围,你将在主场馆的墙壁上见到许多奥运会历史上的杰出运动员们。门帘将包围住场馆的临时建筑部分,作为对观众的保护和遮蔽。最后,主体育场馆内还将提供设备齐全的公众餐饮和商品销售设施。
对“伦敦碗”的设计评价
著名的英国设计师皮特·库克教授和建筑设计公司HOK Sport共同合作设计了“伦敦碗”。库克认为“伦敦碗”的设计是对自己的一大挑战,他说:“人人都在等我们出洋相呢,你不止要考虑奥运会比赛时的实际需要,还得为奥运会结束后的长期使用做好准备。‘伦敦碗’既是为现在而造也是为未来而造。”伦敦市市长肯·利文斯敦则认为这一设计“起到了灯塔般的作用,象征着设计意识的转变和革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