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及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
肖培根;肖伟;许利嘉;何春年;彭勇;姜保平;胡克平
【摘 要】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富含小檗碱类生物碱.最近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特别是对慢性退行性疾患有良好防治作用,重新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中草药进行了整理.黄连、黄柏在《神农本草经》中均为上品.黄连,黄柏、关黄柏、黄藤、功劳木、金果榄、三颗针等七种物品收载在《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此类中草药集中分布于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芸香科等药用植物类中,组成生物、化学、药理上的多样性,值得我们进一步重视、研究与开发.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16(018)011
【总页数】5页(P1381-1385)
【关键词】黄连;小檗碱;小檗碱类中草药;慢性退行性疾病
中草药名称
【作 者】肖培根;肖伟;许利嘉;何春年;彭勇;姜保平;胡克平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国家教育部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正文语种】中 文
·专论·
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卫生工作强调要放到农村去,并以防治一些常见疾病为重点。黄连及含小檗碱(又称黄连素)类的中草药,自然会作为一类重要资源利用和开发。肖培根及其合作者从1959年含小檗碱资源植物[1]开始,相继对黄连[2-3]、三颗针[4-17]、十大功劳[18-20]、马尾连[21-32]、黄柏[33]及含小檗碱等资源植物的分布规律开展了研究[34-35]。但自20世纪70年代小檗碱人工合成成功后[36],天然资源受到了冷遇。最近由于慢性退行性疾患的蔓延,药物抗药性等严重问题,小檗碱类生物碱的资源植物,由于其丰富的生物、化学和药理作用的多样性,重新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评述和专论。
黄连,为一种常用中药,性味苦寒,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要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富含小檗碱类生物碱;其中主要为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含量为5.2~7.7%,其它少量者有黄连碱(Coptis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巴马汀(Palmatine)、甲基黄连碱(Worenine)、古伦宾(Columbamine)等(图1),其他尚含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等[37]。
黄连及小檗碱的药理活性,现代早期集中在消化系统,特别是抗菌消炎,止泻治痢等。最近,
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涉及到人体的大多数系统和疾患如心血管系统[38-40]、抗肿瘤[41-42]、降血糖[43-45]、降血脂[46-47]、神经系统[48-49]、抗炎[50-52]和肠胃系统[53-54],而且有些已经较明确了其作用靶点[55],先将这方面的情况综合成图2以供参考。
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各个类,而黄连及含小檗碱类生物碱的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毛茛目(Ranunculales)的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科植物中,此外,芸香科植物中也有较多分布,组成了一生物上的、化学上的、药理作用上的多样性。因此,本文只能列举其中主要的和有代表的种类。
首先从它们的法定性,其次从其常用度的角度考虑。前者有几个品种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表1),并且不少品种收载在地方标准中。这些多是常用的种类。再参照国外此类常用和重要的品种,其共性均为清热解毒,值得注意的是国外不少种类均作为苦味强壮剂(Bitter tonic),在传统应用中作为一种珍贵的常用的物品。
除上述几种含小檗碱类中药记载在《药典》外,尚有土黄连(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小檗皮(黄栌木Berberis amurensis Rupr.,直穗小檗B.dasystachya Maxim,甘肃小檗B.kansuensis Schneid,小檗B.vulgaris L.);小檗果
(红果小檗,B.nummularia Bge);(小檗实B.heteropoda Schneid.);马尾连(耧斗菜叶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 L.,香唐松草T. foetidum L.,星毛唐松草T.cirrhosum H.Lev.,高原唐松草T.cultratum Wall,偏翅唐松草T.delavayii Franch.,多叶唐松草T.foliolosum DC.,金丝马尾连T.glandulosissimum (Finet & Gagnep.) W.T.Wang & S.H.Wang,东亚唐松草T.minus L.var.hypoleucum ( Zacc.) Miq.,贝加尔唐松草T.baicalense Turcz.,唐松草T.aquilegifolium Linn.var.sibiricum Regel et Tiling);十大功劳木(小果十大功劳)Mahonia bodinieri Gagnep.,长柱十大功劳M.duclouxiana Gagnep.,宽苞十大功劳M.eurybracteata Fedde,安坪十大功劳M.ganpinensis(Levl.)Fedde),十大功劳叶(为小果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长柱十大功劳,宽苞十大功劳)的叶等,记载于各地的《地方标准》中[56]。
在国外,与黄连在疗效最为接近的是北美黄连Hydrastis canadensis L.的根与根茎,在北美民间曾被誉为万应灵药,作为一种苦味强壮剂(Bittertonic),具有补虚,缓泻,胃及肝脏疾病。三叶黄连Coptis trifolia (L.) Salisb的根茎在北美土著印第安人也作为苦味强壮剂,与北美黄连有相似的作用,可互相代用。北美,木本的冬青十大功劳Mahonia aquifolium Nutt.的根也长期被作为苦味强壮剂,广泛用于消化道及皮肤疾患[57]。含小檗碱类药用植物在全
世界广泛药用,其中主要者如小檗属(Berberis)全世界有132种及变种供药用,十大功劳属(Mahonia)有36种/变种药用,唐松草属(Thalictrum)有69种/变种药用等[58],使研究开发有很大的空间。
黄连及含小檗碱类中草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黄连及黄柏均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上品记载,参照国外此类草药也大都具有苦味强壮作用,因而其补虚与补益作用对慢性疾患恢复内稳态的失衡,调整平衡状态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小檗碱作为此类中草药主要含有成分,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其他含有成分,除苄基异喹啉外,尚有其他多种类型的成分,这种化学多样性(异性),不但可以为“抗药性”与“耐药性”研究提供潜在可能,也是寻新药的药理作用物质基础。
小檗碱的近代药理研究:显示出其在防治多种退行性疾病上的巨大可能性。天然来源的小檗碱类生物碱会同其他成分,再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以及避免过早出现“抗药性”等诸多方面,将表现出其优势。
含小檗碱类中草药,中国具有独特优势:不但有丰富的资源(物质基础),而且还有丰富的使用经验(理论基础),相信它一定能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连及含小檗碱类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特别是对各样慢性退行性疾患呈现出良好的防治作用,是一类具有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潜力的重要对象。
【相关文献】
[1] 肖培根.我国含小檗碱资源植物[J].药学通报,1959,7(12):609-612.
[2] 诚静容,肖培根,王文采.中国毛茛科药用植物的研究[J].药学学报,1965,12(3):193-200.
[3] 朱敏,肖培根.中药黄连的质量鉴别[J].中国中药杂志,1984,9(2):15-16.
[4] 肖培根,宋万志,刘国声,等.中国产小檗属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分类、分布和药用价值[J].植物分类学报,1974,12(4):383-404.
[5] 刘国声,陈碧珠,宋万志,等.细叶小檗的综合利用——小檗胺的药用价值及其在22种小檗属植物中的含量[J].植物学报,1978,20(3):255-259.
[6] 肖培根,刘国声,陈碧珠,等.三颗针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J].中国药学杂志,1979,14(8)
:381-382.
[7] 杨科,赵晓林,肖培根,等.小檗胺的升白细胞作用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学杂志,1982,17(4):21-22.
[8] 刘昌孝,刘国声,肖培根.国内小檗胺研究的进展[J].中草药,1983,14(1):45-48.
[9] Liu C X,Xiao P G,Liu G S.Studies on plant resources,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treatment with berbamine[J].Phytother Res,1991,5(5):228-230.
[10] 吕光华,陈建民,肖培根.改变检测波长HPLC法测定小檗属植物根中的生物碱[J].药学学报,1995,30(4):280-285.
[11] Luo C N,Wang L W,Lin X,et al.The immunosuppressive and antioxidative effect of berbamine[J].Acta Lab Anim Sci Sin,1995,3(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