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半个中国
历史典故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读懂它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以下是100条历史典故:
1. 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 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4.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jie)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汤在名相伊尹(yin)的辅佐下,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5. 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武王实行分封制。
6.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褒姒(bo si)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7.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洛阳纸贵的典故
8.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国七国争雄,称为“战国七雄”。
9. 秦昭襄王和范睢(suī)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10. 长平之战: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国使用反间计,使得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最终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
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
12. 大泽乡起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巷左邻右舍的贫民去渔阳戍守,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时,被大雨阻拦,无法按照规定到达渔阳,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斩杀。陈胜、吴广利用“鱼腹丹书”,打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宣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动了农民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
13. 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命令士兵破釜沉舟,表达了决一死战,决不后退的决心,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击败秦军。
14. 鸿门宴:刘邦率先攻破咸阳,驻军霸上,项羽随后赶来。范增劝说项羽在鸿门设宴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妇人之仁,没有下杀手,使得刘邦逃走。鸿门宴之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后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15. 约法三章:刘邦攻占咸阳后,废除秦朝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法一律废除,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16. 白登之围:汉初,韩王信勾结匈奴企图谋反,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征讨,结果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后来陈平用奇计才得以脱险。
17. 七国之乱: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力倡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不满朝廷的削藩政策,联合赵、楚、胶西、胶东、济南、菑川六国,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反叛,三个月后被周亚夫平定。
18. 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重视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
19.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
20. 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得匈奴在漠北之战中受到沉重打击。
21. 张骞(qian)出使西域: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rou zhi)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
22. 苏武牧羊: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匈奴单于将他囚禁在大窖中,断绝供应,不给他吃喝。天下雪,苏武嚼着雪,同旃毛一起吞下去充饥。匈奴把他放逐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管理我们的羊。苏武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后来苏武被汉朝救回,官至栘中厩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