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晋朝的左思用十年间完成了《三都赋》,由原本的无人问津,到后来的有钱者“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洛阳纸贵”这一现象的形成可以看出在左思的自我传播和他人传播之下,《三都赋》得到了有效传播,一时蔚然成风。
关键词:洛阳纸贵 《三都赋》 自我传播 他人传播
一.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致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在那个以文字为载体的纸质传播时代,信息传播不发达的情况下,有这样一篇文章能达到如此轰动的传播效果,让人不得不好奇它的传播手段。
不管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是否带有夸张的成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这篇《
三都赋》虽然说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在文学上并为占据极高的文学地位,因为我们的文学史中,值得我们去“洛阳纸贵”的作品太多了,但是为什么《三都赋》引起了如此效果,正是因为作者即左思抓住了有效的传播手段,从左思完成《三都赋》的人内传播的环节,左思把握住自我与客我的关系,通过与皇甫谧的人际关系的作用,使他人肯定自己的作品,通过名人效应,让《三都赋》在豪贵之家的体里引起热潮,左思努力使他的作品走向世人,最终“洛阳纸贵”的局面,我们可以看到左思的《三都赋》是如何引起巨大的传播效果。虽然左思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左思确实恰好的运用了社会信息传递的运行规律,为自己的作品创造了一条罗马大道。
二.左思的自我傳播
社会传播的基础是人内传播,洛阳纸贵的现象首先要从左思的自我传播看起。在左思的《三都赋》之前,已有张衡的《二京赋》和班固的《两都赋》传世,可以说,班固的《两都赋》是鸿篇巨制,从地理、史实到辞章,恐非数月能成,张衡的《二京赋》是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创,不过,《二京赋》要比班固的赋更宏大、更细致、更有特,可以说,是赋中的精品。从《左思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左思完成《三都赋》花费了十年。张衡和班固的赋
对左思的创作是有无可厚非的影响的,在《三都赋》之前,左思有创作过一篇《齐都赋》用时一年。
从《齐都赋》到《三都赋》,前有张衡和班固的赋,虽然没有造成“洛阳纸贵”的效应,但毕竟二人在文坛上的地位,同样身为文人的左思一定是读过这二人的作品了。所以势必会造成感官刺激。人体的生理机制决定了人可以进行人内传播,而左思在读到二人的赋后的反应并不会只是单纯的视觉上的刺激和反应,左思自身也会进行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于是《三都赋》应运而生。当然左思的自我传播也是对客观社会的能动反映,正如张衡与班固的赋的创作是因为当时的晋朝对于定都争议下而产生的,左思的《三都赋》是当时三分天下的局面逐渐结束之时,据有关学者考查,《三都赋》完成于吴国灭亡的前一年。《三都赋》分别是《魏都赋》、《蜀都赋》和《吴都赋》,对当时的魏蜀吴三国的概况,目的是抑蜀吴扬魏。
虽然左思的《三都赋》花费了十年,但此赋刚出的时候并未引起时人的重视,但是左思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比张衡班固的赋差。在自我认知中,左思认为他的《三都赋》的受欢迎程度是可以超越《二京赋》和《两都赋》两篇名赋的,这是他证明自己辞采华然的力作。他
认为自我的认知是与社会对他的认知也就是“客我”一致的。当“主我”与“客我”发生矛盾时,亟需证明自己的左思于是到了当时的名人们。左思害怕当时的人们会因自己的地位低下而放弃自己的作品,于是他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到了当时颇有声望的皇甫谧,皇甫谧见其文果然不俗,为其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写了序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时的《三都赋》大大提高了知名度,不再是默默无闻了。
左思明白以自己的地位是不太可能让自己的《三都赋》名声大噪的,他懂得利用所谓的名人效应来提高《三都赋》的关注度,在左思的努力之下,《三都赋》也却如他所愿,世人争相传抄。
三.《三都赋》的他人传播
当《三都赋》最初并未受到重视时,左思不想让自己的作品因自己的地位而被埋没,于是带着自己的《三都赋》去拜访了名望甚高的皇甫谧,这时《三都赋》的传播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左思个体的人内传播,已经是发展为人际传播了。为了让《三都赋》为世人所接纳,左思试图寻到让其与当时环境相适应的对策,于是在此情况下,他运用了名人效应,如果连
名人都接受了,获得了肯定,那么世人也会有想一窥究竟的想法。
于是,当皇甫谧主动为左思的《三都赋》写了序文后,接着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和《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序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如此高的评价,无疑是进一步推动了《三都赋》的有效传播。要知道,在当时已有名家辞赋传世,所以,左思的《三都赋》也可说是很好的抓住了热点,能与名家名篇一较高下,且有了名人的代言效应,《三都赋》得到了有力传播。
要知道“洛阳纸贵”的现象并非一蹴而就,在皇甫谧面前,左思推介自己的作品,让《三都赋》获得肯定,通过人际的直接传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能迅速收到反馈信息。张载与刘逵的肯定是否也是在同样的情况下而作的推介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这种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在那个原本就纸张昂贵的年代,在富人圈里就刮起了一阵热潮,以读《三都赋》为时尚,在印刷受限的年代,于是就出现了“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的局面。而我们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豪贵之家”,为什么是豪贵之家呢?首先,造纸术当时并未普
洛阳纸贵的典故及,纸张的价格本来就不便宜,收到供需影响,价格就更不是下层民众能够消费的起的了;再者,对于左思的《三都赋》,能够看懂,或者说能够识字的人在那个时代也是有限的,也同样只有有钱人才有能力去读书识字,在那个年代,知识是被“垄断”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即使实在名人效应下的“《三都赋》热”,也只能出现在“豪贵之家”,而下层人家还在为蔽衣果腹忙活着。而豪贵之家自有豪贵体的传播结构。往往一个体总会有一种或潜或显的集体意识,上层阶级的人们不再为衣食发愁,自然会把目光放到精神层面上来,而其中又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当有一种类似潜意识指定为“不拥有则无知”的东西出现时,人们懂或不懂,喜或不喜也都会跟风而起。将豪贵之家归为一个体这样的情况下,当《三都赋》被名人肯定,这在大家看来便会视其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体内的成员之间会相互传递一种“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捧读《三都赋》,人们除了抱有想一览左思辞采,欣赏《三都赋》所涵盖的物博见闻之外,便是了。这个风尚便形成了“洛阳纸贵”的规模。
四.结语
由一人创作而引起一城的轰动效应,我们也可以沿其传播路径探究出,社会大众的审美倾向在人为干预下,大众的审美心态的变化与作品的“炒作”息息相关。也可以说,《三都赋》
的广泛传世,引起的“洛阳纸贵”的现象,带动了当时的文化市场的发展,传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经济带动力。
通过对“洛阳纸贵”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以纸质为传播媒介的初阶段,可以说是传播学的一次令人注目的现象,它所体现的不止是传播界的一次革命。我们也同样看到了现象之下的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运行规律的初探,可以说,如果左思当初碍于自己的地位没有去向皇甫谧等人去推出自己的《三都赋》,那么我们便看不到后面的“洛阳纸贵”的蔚然场面,或者说左思看到班张二人的赋篇之后并没有创作出《三都赋》可以传世,也就不会有后面了。就不会让世人看到左思的辞采华然。所以,在整个的传播环节,不管是人内传播还是人际传播,体传播等,哪一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都会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邓三木.散木书三都赋.[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97
[3]邵培仁.传播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4]倪培森.何以会“洛阳纸贵”.[J].2008
[5]刘玉.洛阳何以纸贵——谈左思<三都赋>的传播及其策略.[J],2010
[6]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左思<三都赋>邺都的选择与描写——兼论“洛阳纸贵”的历史与政治背景.[J],2013
(作者介绍:阴姣,喀什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