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留子孙作文素材
(一)环保,从一点一滴做起
环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是遥远的愿景,而是从此时此地开始,每一个人需要切实行动的事情,从节约每一滴水、正确垃圾分类到植树造林,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切实参与、行动的事情,只有这样,生态文明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
右玉精神”
右玉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是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从新人类成立之初开始治沙造林,一张蓝图、一个目标,全县干部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现在树木成荫、生态良好,生活水平和质量节节攀高。
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经济效益三者相得益彰、持续发展之路。他们认准一个正确目标,一走到底,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每一位继任者都对前任的生态建设决策坚定不移执行,并不断进行提升、完善,换人不换方向,确保了生态建设决策上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右玉”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70多年来,右玉人像“愚公移山”一样,一代接一代地植树造林,人人都以绿化家乡为己任。“种绿”就是“种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观念和实践转变中,右玉变得美丽而富饶。近年第一个以县域命名的AAAA级生态景区,在右玉建设;山西省第一个现代的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在右玉崛起;环保部还授予右玉县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实践证明,“右玉精神”已经成为激励全国人民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发展的精神力量源泉。不断践行绿发展观,大力发扬“右玉精神”,以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推动者,就一定能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
——据《东方时评丨“右玉精神”的三个启示》整理
黑龙江:一个森林大省的绿希冀
[植树造林] 筑牢北疆“绿长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曾是我国最主要的木材采伐基地之一。如今的林区早已听不到伐木的油锯声和号子声,营林、造林、护林成为茫茫林海的“主旋律”。 “我们这儿春天来得晚,森防工作却不迟。”漠河市直属森林消防大队副大队长孙建新说,他们从2月末就开始准备森林防火工作,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森防工作丝毫不
能松懈。
一方面守护好林木,另一方面不断造林。全面停伐6年多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84.89%,当地森林抚育、补植补造、人工造林达178.4万公顷。树多了,生态环境更好了。目前,当地自然保护区已达36处、230.49万公顷。大兴安岭林区正通过护林、造林,筑牢祖国北疆的“绿长城”。
[野生动物保护] 恢复野生动物“家园”本:在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核心区,消失了约40年的野生东北虎近年重现踪迹。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是我国北方重要林区,在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兴安岭腹地曾是我国野生东北虎主要栖息地之一,但受栖息地破坏、人类捕猎等影响,野生东北虎数量从20世纪初开始减少。近年来,黑龙江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禁伐、禁猎等措施,使山林内的野生动物日渐增多,为野生东北虎提供了生存环境。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野生动物救护繁育研究中心主任崔岩说,随着天然林停伐和保护工程持续推进,小兴安岭野生动物得以繁衍,森林系统生物链逐渐恢复完整性。随着大小兴安岭生态环境改善,这里的野生动物种增长迅速,野生动物“家园”正逐渐恢复本。
[经济可持续绿发展]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400万公顷森林、40万公顷湿地、700多条河流、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万个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让黑龙江省伊春市逐渐成为国内旅游热门“打卡”地。作为我国开发较早的重点国有林区,位于小兴安岭腹地的伊春市曾经“一木独大”,长期走单一消耗林木的生产之路。
随着这里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这座因林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逐步向生态宜居城市转变。近年来,随着转型步伐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逐渐成长为伊春发展重要“引擎”。伊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伊春旅游产业从单一的森林观光起步,至今已形成以生态旅游、避暑度假、康体养生、民宿研学为代表的特产业,逐步成为“后停伐时代”的支柱产业。
——据环京津网2020年5月27日文章整理污到你那里滴水的句子文章免费
应该让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话题
“地毯、树叶算什么垃圾?”“我们小区怎么不到分类垃圾桶?”“什么时候加派垃圾分类指导员?”“扔厨余垃圾一定要‘破袋’吗?”……随着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市民热线相关来电量直线上升。半个月来,12345接到垃圾分类相关来电6000多件,其中诉求类电话超9成。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习惯之变,认同支持不易,付诸实践更难。如今新规落地半月有余,许多市民刚刚尝试垃圾分类,有困惑、有困难、有意见,再正常不过。市民热线的火热,正是人们关注度显著提升的缩影。数据显示,新规落地之后,北京地区垃圾分类相关问题的搜索量环比上涨108%,在全国各地垃圾分类搜索热度排名中位列第一。无论是对“你是什么垃圾”的追问,对小区物业行动迟缓、垃圾桶配备不齐的吐槽,还是“北京版垃圾分类顺口溜”的流行,都反映了人们对眼下这件新事的上心用心。
关注度连着参与度,垃圾分类成为全民话题是好事。街头巷尾、网络报端的讨论之中隐藏着现实问题,而回应诉求、解决问题,正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路径。社会对于新生事物总有一个接受过程,讨论越充分,就越能够消除分歧、凝聚共识。具体到垃圾分类上,讨论明白了各物品是什么垃圾、社区分类有啥好招,可以直接指导实践。
而从宏观层面看,这种舆论热度持续叠加,则能触发“滚雪球”效应,进一步激活人们的参与度。从这个角度说,相关讨论大可更热烈一些,话题、段子、社交梗皆多多益善。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垃圾分类倡导已久,但执行一直是短板。这次垃圾分类入法,人们热情正高,相关部门应该抓紧来之不易的时机,将热情转化为行动。就目前来看,
北京各大单位、社区执行程度参差不齐。
有的小区已尝试用二维码垃圾袋监督分类情况,实现追溯到户,有的却连最基本的垃圾分类容器也未配齐;有的市场推出“净菜进京”,力争源头减量,有的却还在提供免费塑料袋……尽快让每个单位、每个小区、每个家庭都“动”起来,垃圾分类才能真正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