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浅谈中国古典诗歌
翻译中的神似与形似
科技信息.高校讲坛o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8年第12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神似与形似
谷秀春
(山东大学山东
陈怀凯
威海264209)
【摘要】无可讳言,诗,是艺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同样,译诗也是有着艺术美的创作.卷帙浩繁的译诗,有的青睐神似,有的偏倚形似,有
的既"得意''而又不''忘形".本文首先点明诗歌的可译性,接着从批驳只"得意"却"忘形"的神似和亦步亦趋译其形的形似的角度,引出诗译中形
神兼备的观点.
【关键词】可译性;神似;形似;得意而不忘形
1.引言
英国诗人柯尔律治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Proseiswordsinthe
best0rdepoetryisthebestwordsinthebestorder,(散文是井然有序
的文字.诗是井然有序的绝妙好词).诗,"言"之"寺",可以理解为语言
的殿堂.《五十奥义书》上也说,人之精英为语言,语言之精英为诗歌.
诗歌.是诗人对现实的审美感受的提炼和集中,蕴涵着诗人的审美理
想和情趣.是一种集外在形式和内在神韵为一体的艺术性很强的语言
艺术.然而,诗歌翻译却是颇有难度的艺术性很强的语言创作.正如许
钧教授在一篇序中所言:中国古诗词曲翻译之难,恐怕不亚于李白在
古时所感叹的蜀道之难.因而,有关诗歌翻译的理论探讨,在当代中外
译学论坛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译诗,即要将诗由一种文化的艺
术珍品译成另一种文化的艺术珍品,使诗的语言质地得以充分展示, 必须既"得意"而不"忘形".不能偏倚于某个方面,即隋动于中而形于言".
2.诗的可译性
不可避免地.要谈诗歌翻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问题.首先必须明
确诗歌的可译性.
文学翻译,难;译诗,更难.对此,翻译家们早已达成共识.文学作
品的翻译.尤其是诗歌的翻译.既要译得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出原文的美感.译出来的诗本身也应该是诗.因此,许多
人认为诗是不可译的.然而.既然一首诗是经由语言所产生,那么"语
言的文学性.文学的意思性,意思的可理解性,意思理解后的可表达性"等.都保证了一首诗有可被译出的可能性,不管其意义多么艰深难懂.一首谁都不懂的诗是不存在的,没有人懂,谁又敢冒昧地称其为"诗"呢?成仿吾在《论译诗》一文中指出:译诗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以我的一些的小经验而论.最初看了似乎不宜翻译的诗.经过几番推敲.也能完全译出.所以说,译诗是一种不可能的可能,不可译的东西
只能是暂时的,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过去不可译的东西会渐渐
可译.翻译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3.诗译中的"得意"而不"忘形"
诗歌翻译中,有人亦步亦趋译其形,其神韵往往难以再现;有人大
胆抛其形.其神韵往往又无可附丽.
3.1只求形似而不顾神韵
由于其形象性和形式感.诗歌得以区分于其它文学体裁.这种形
象性和形式感包括声音,节奏,韵脚,象征,音乐效果等.优秀的诗篇,
有的是通过音节的和谐,语言的对称.达到节奏的鲜明;有的是通过韵脚和平仄的交替,达到余音绕梁,声律和谐;有的通过句式的大体整齐.长短适宜,排列得当,达到诗人情感起伏的再现.毫无疑问,在译诗
的时候.诗歌这种独特的形象性和形式感必须再现出来.让译语读者
能够欣赏到这种独特文学体裁的奥妙之处.
然而.如果一首译诗只是为了译诗而译,那么虽然保全了其诗的
形象,呼应了其节奏,锤炼了其语言,却只能说是停留在形式体裁的层
面上.而没有进入沉淀在语言内核的精神本质,不能体现出诗歌的意
境美,情趣美,格调美以及其它文化内涵.这样的译诗,正如许渊冲教
授用数学公式表示的那样,1+1<2,称不上真正的译诗.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例:
月落乌唏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136
夜半钟声到客船.
没有矫饰华丽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
刻画了清冷的景,描写了远客的思乡之情,但却意味深长,耐人寻
绎.诗人的缕缕乡思溢于言表,每阅此诗,丝丝乡情就会袭上读者的心头.这首诗有两种译法:
Thesettingmoon.acawingcrow,thefrost—filledsky;
Rivermaples,fisherman'Sflaresandtroubledsleep. FromtheGoldMountainTempleoutsideSuzhou. Thetollingofthemidnightbellreachesthewander'8boat.
(《唐诗一百首》)
AtmoonsetcrytheCroWS.streakingthefrostysky; Dimly—litfishingboatsbeneathmaplessadlylie.
Beyondthecitywal1.fromTempleofColdHill, Bellsbreaktheship—borneroaiTler'8dreamandmidnightstil1.
(《唐宋诗一百五十首》)
第一种译法基本上译得形似;第二种译法则形神兼备.前者把第
句译成三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还原为中文,却:落月,啼乌,霜满的
天.月落和乌啼的顺序颠倒了,只是一种情景和词语在排列上的形似
而已.第二种译文中"cry"与"CroW"是双声,同时"cry"与"sky"又是叠韵,兼备了音美与形美,而且动词"streaking"是一种增词的用法,形容乌鸦的啼声滑破了霜天,打破了夜空原有的静谧,译出了原诗内在的言犹未尽的韵味.第一种译文把原诗第二句中的"渔火"相对应地译为"fisherman'Sflares",第二种译文则为"Dimly—litfishingboats". "Dimly—lit"(灯火昏暗)更能引起愁思百感,而且昏暗灯火氛围的营造.更勾画出诗人客居他方,孤独寂寞,愁绪备添的情景.尽管不能片
面地以一斑而窥全豹.但这两处的翻译足以说明了第一种偏重形似的译法在传递诗人情感方面的欠缺;第二种译法则形神兼备,译出了原文内容所有而形式所无的东西.译诗时,不仅仅要将其译成诗.注意其韵脚,辞藻,修辞等,勾勒出其形美.同时,空有诗的外壳的译作只能称其为一泓死水,没有蕴涵原作的神韵于其中,就体现不出原作的活力.
3.2单求神似而大胆抛其形
古人云:诗言志.在我国."诗言志"和"言立意"的主张一直为许多
学者所推崇.当代西方翻译学家纽马克提出,翻译要注意语言六个方面的功能:表达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人际功能,审美功能.元语
言功能(许钧,2004:155).因此,一些翻译家认为表达功能最为重要,
翻译追求的应是神韵的表现.比如傅雷先生就主张.翻译应当象临画一
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反映在诗译上,许多人认为诗译中最
重要的是神似,只要译笔传神.不必拘泥于形式.
的确,讲究情趣美,格调美,意境美的中国古典诗歌一向注重神
韵.正如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所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但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李芒先生曾经引用画家叶钱予的话,说明形与神的关系:"神是依附于形的,形不准,神也就失真,
所以我们常说:'以形写神'."不妨以孟浩然那首家喻户晓的《春晓》为例: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这首五言体唐诗,行文清新朴实,节奏鲜明和谐,情感真挚而丰
富.初读时似觉平淡无奇,反复吟哦,便会感觉出此诗(下转第139页)
科技信息0高校讲i~0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8年第12期
则性的规定,具体操作和执行有赖于这些街头官僚们.即使中央政府
的宏观政策在很早之前已做出调整,但基层政府仍然可以按照维护自
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运行.其次,评估的指标选择,按斯格特(2002)的分
类,得到认同的指标一般有以结果为基础,以过程为基础,以功能结构
为基础三种.以功能结构为基础的评估是注重组织有效运行的能力建
设;以过程为基础的评估,是关注努力的过程即组织行动的数量或质
量;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是关注组织的特定特征出现变化的指标.在
枫桥夜泊古诗翻译
实际的评估中,三者经常出现替代.中国各级基层政府基于本身的自
由裁量权,经常以结果替代功能结构,于是效率目标就占据主导地位.
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如果以病人的结果指标来评价医院组织的绩
效,可能的后果是"医疗程序合理,但病人却死了."同样,是不是公安
机关抓的违法人员越多,或者说执法机关越多就表明绩效越显着
呢?
四,控制街头官僚与克服"目标异化"
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时之所以容易出现目
标异化的现象,正是源于基层官员即街头官僚的利己的自由裁量权.
因此,为了避免或者减少绩效目标异化的发生,必须控制这些官员的
自由裁量权,换言之,控制官僚.如果这些街头官僚同时强有力地控制
着最终的政策制定权,那么,如何保证对于官僚的民主控制,使得这些
"自我任命"(Bovens,Mark&StavrosZouridis,2002)的政策制定者不折
不扣地实现绩效目标的精神?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绩效评估作为一
个系统工程,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都是题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