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丝蚓(红虫)人工养殖技术
水丝蚓俗称红虫,为淡水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多生活在含有机质、腐殖质较多的污水沟、排水口等处,最适生长水温为15~20,pH值为6.8~8.5。水丝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是一些特种水产养殖对象在苗种阶段的优质饵料。现将水丝蚓集约化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养殖设施
水丝蚓的培育有小池培育和稻田、水沟培育等多种方式。
(一)小池建设 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用红砖水泥砌池,以土底为好,小池面积10~20平方米,池深20~25厘米,长方形,东西向排列,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水口与排水口成对角线排列,以利微流水,进排水口要用60目筛绢网封拦好,严防敌害生物进入。培育池建好后,即可进行水丝蚓的培育了。
(二)稻田、水沟设施建设 选择底土比较肥沃、进排水比较方便的稻田,一般每块稻田面积以1.3~2.6公顷为宜。在田中间隔1.5~2米开挖一条排水沟,沟宽40~50厘米,用于降水和操作,
畦面用于培育水丝蚓。也可选用田间沟、排水沟以及废旧的小河道加以改造,建好进排水系统,用来培育水丝蚓。
二、制备培养基
小型培育池,通常先在池底铺上一层甘蔗渣,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其上再铺一层3~5厘米厚的塘泥。放苗前每平方米再撒上一层青糠、麸皮、玉米粉的混合料0.1~0.5公斤。稻田、水沟等也要施腐熟的畜禽粪肥,每0.067公顷施2 000~2 500公斤,还应在稻田底土中加入稻草或麦秆等,让其腐烂发酵为基料。培养基铺好制成,就可放苗养殖了。
三、蚓种放养
水丝蚓种的放养一般在9月下旬进行。稻田、山沟等大面积培育,每0.067公顷可放水丝蚓种50~60公斤,而小型水泥池每平方米可放200~300克。放苗一般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要求放养的水丝蚓种体质健壮,活力较强,体呈红或红褐。放养时,可将蚓种分批放在盆内,按110比例加入新鲜淡水,用瓢或勺均匀地泼洒在培育床上,让其均匀分布,以充分利用培养基料,加快繁殖和生长。
四、日常管理
(一)水位管理 水丝蚓种放养后,培育池或培育床的水深保持在3~5厘米即可。水温偏底时,水位可浅一些,以提高水温,促进水丝蚓生长;水温偏高时,也可将水加深10厘米左右,以减少阳光的直射。同时,在整个培育期,最好保持培育池水处于微流状态,并防止水质污染,从而为水丝蚓的生长繁殖提供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
(二)饵料的添加 水丝蚓生长繁殖很快,一般幼蚓经45~60天的培育就可长成成蚓了。由于其生长、繁殖较快,消耗的饵料也多。水丝蚓的食物既有青糠、麸皮、玉米粉组成的精料,又有畜禽粪肥经发酵形成的粗料。通常从水丝蚓种放养开始到养成,每隔10~15天,每0.067公顷补投以发酵的粪肥为主、精料为辅的混合料2 000公斤左右。
(三)敌害清除 水丝蚓养殖期间,培养基质表面经常会生长一层青泥苔,对水丝蚓的生长极为不利,加之又不能用硫酸铜灭杀,故只能坚持定期用工具刮除。同时,还要防止青蛙以及肉食鱼类进入吞食。此外,还要注意防止水丝蚓密度过大造成缺氧,引发死亡,夏秋季培育池上还要加盖遮阳物,防止太阳直接照射,保持适宜水温。
五、成蚓捕捞
水丝蚓的寿命一般为80天左右,从蚓种放养到成蚓约需45~60天,此时即可采收。小型水泥池的采收方法比较简单,即于采收的前一天晚上断水,减少流量,使成蚓因缺氧抱团浮出水面,只要用网勺在水面捞取即可。而稻田、水沟等大面积培育,其捕捞方法则比较复杂。首先要降低水位,让畦面露出来,使水丝蚓集中在培养床的表层;其次,准备好网勺或木桶,用手掌或工具将培养床表面含水丝蚓最多的10厘米土层,依次刮入网勺和木桶中;再次,将收集来的土层用清水冲洗,清除污泥,再将混有杂草、粪屑的水丝蚓放入清洗池中反复清洗,使水丝蚓与杂草彻底分离,分离出来的水丝蚓可以专池暂养,用来饲养幼体,或留作出售。(
“红虫”真正的名字叫枝角类
池水开始变质时,在池中可发现大量红虫,这些红虫可以变害为宝  红虫是龟鳖养殖的好饲料  在龟鳖养殖池中,经常会出现红的小虫在池面、池角成团成片地游动,使池水表面形成一层红的水华。“红虫”真正的名字叫枝角类,它是水体中浮游动物的一个种类。它由许多浮游蚤类组成,体长平均一毫米左右。枝角类的正常体是灰白的,只是在水缺氧时才会呈红,所以“红虫”多发现在臭水沟里。在龟鳖池中发现有大量的“红虫”时,就说明池水已
经开始变质,往腐败的趋向发展,应该赶快调节。枝角类在缺氧水体中发红的原因是血液中含有一种无脊血红朊,当水体缺氧时其含量就会显著增加而呈红。  枝角类的食物主要是水中的原生动物、轮虫和一些大型藻类,当然也包括细菌,所以在养鳖水体中其数量太多时,就会大量吞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增氧的浮游藻类。而在生活中它自己却需消耗大量的溶解氧,这样池水就会变坏。但因枝角类同时也能吞食大量的细菌,所以保持一定的数量还可以直到控制病原菌,预防龟鳖疾病的作用,通过试验研究,把枝角类的数量控制在每升水15000个以内为好,超过这个数量就应及时捞出。  捞出的枝角类是龟鳖和鱼的极好饲料,可以做为鲜活饲料在龟鳖饲料中添加。枝角类之所以是一种好饲料,是因为枝角类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不仅含各种鱼类所需的一切氨基酸,并且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最高,是其它饲料难以比拟的。枝角类还含有鱼类和龟鳖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脂肪和钙质。如试验证明:当鲤鱼完全喂枝角类时,其代谢强度可提高100%,试验研究还发现,在养殖鱼类时,如果只喂一种鲜活饲料,往往会使鱼类生长不良,同时患各种疾病,但喂枝角类却例外,喂龟鳖也一样,当稚龟鳖单喂枝角类比例大的混合饲料时,排出的粪便就少,水体污染就慢。而龟鳖的生长却比对照快。所以“红虫”是龟鳖的好饲料,我们养殖龟鳖的水体,是枝角类最好的生长水体,所以它的繁殖很快,当其体数量超过我们要求的标准时,把它捞出来喂龟
鳖,不但能有效地调节水体,使水体往好的方向转化,还可以节省很多饲料,故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应用时先把捞出的枝角类用2%的盐水消毒洗净,然后以饲料量5%-8%的比例拌入饲料中投喂。如数量较多,在经过上述处理后晒干或烘干密封保存逐步添加。
红虫又称“水蚤”,俗称“鱼虫”。喜爱金鱼的人们,常常用鱼虫饲喂金鱼,使金鱼长得快,繁殖多。鱼虫既不是鱼,又不是昆虫,它是在淡水中生活的一类浮游动物,常在水中作跳跃式运动,很象跳蚤的行动,所以人们叫它水蚤。
  怎样采集
  鱼虫喜欢生活在水流缓慢的肥水中,水深一般在0.5米左右。每年的春末秋初,是鱼虫大量繁殖季节,鱼虫浮游于水面,常使水面呈棕红,人们很容易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常年可以采到鱼虫,春秋两季更易采得。
  采集之前,要准备好采集网,网柄要长,3-4米为宜,口径要小,20-30厘米为宜,网深50-60厘米最好。还要在网口蒙上一层塑料绿纱,绿纱的网眼刚好使鱼虫能通过。这样,在采集的时候,可以防止水草等杂物进入网内。
  采集方法:先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发现鱼虫,用采集网在水面慢慢地反复兜捕。这样反复几次,就可以捕获大量的鱼虫,移入盛有少量水的塑料桶或塑料食品袋中。
  细心观察
  把鱼虫带回室以后,用吸管吸取一些鱼虫液,滴一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放在放大镜或双筒解剖镜下观察,就可以看清鱼虫体长1-3毫米,体形侧扁,透明,全身分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中央有一个能活动的复眼,在复眼在后面有一个较小的单眼;头部还有大小触角,大触角既分枝又分节,是鱼虫的运动器官,小触角不会枝也不分节,是鱼虫的感觉器官。躯干部的腹面有5-6对胸肢,是运动的辅助器官,并对摄食和呼吸有帮助,在躯干部的末端还有明显的壳刺。
  怎样饲养
  在自然环境中,鱼虫主要以细菌、酵母菌、藻类及有机物碎屑(动植物的残片)为食。人工培养鱼虫,要事先准备好培养液。取4.5千克肥土(花园或菜园的泥土)和1千克稻草(剪成2厘米),一起倒入大缸里,加水50千克,经充分搅拌后,在15-18℃的温度下放置3-4
天,然后用纱布过滤,滤液称为原液。取一定量的原液倒入另一只缸内,再加2-4倍的池水,这样,培养液就配制成了。这时候就可以把少量鱼虫放入培养液中,水温保持在18-25℃,鱼虫生长很快,会大量繁殖用来饲喂金鱼或其他鱼类。在培养鱼虫过程中,要随时补加原液,以保证鱼虫的足够的饲料。
  孤雌生殖
  鱼虫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鱼虫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枚,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鱼虫,这些小“鱼虫”通常都是雌的。一只雌鱼虫可以一批一批不断生殖,产出的小鱼虫成长后又同样生殖下一代。这种孤雌生殖方式使鱼虫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这时产的卵称作夏卵。当环境转为不利时,夏卵中会有一部分孵出雄虫。雄虫比雌虫小,体形也略不同,这时鱼虫转入两性生殖,产出的卵称作冬卵,每次只产1-2枚,必须受精后才能发育。冬卵休眠一段时间,度过严寒或干燥等不良环境,再继续发育,孵出的是雌虫,又进行新一代的孤雌生殖。据试验,冬卵干燥20年以上仍能孵出“鱼虫”。
红虫的养殖:红虫又叫水蚯蚓,实际是摇蚊的幼虫。生活在河塘污泥之中,但要求水是流动
和洁净的。红虫是鱼类最好的饵料,含有高蛋白,也是国外近年餐桌上与蜗牛媲美的热门食品之一,设有专营养殖场。多用米糠、锯未、香焦皮、甘蔗渣、淤泥、鸽粪等发酵后做养殖饲料。
家庭养殖少量红虫时,可将河塘污泥连同虫种一齐取回,置于瓦盆或玻璃器皿中,最好用河水泡上,若用自来水养殖,应事先将自来水放人大盆晒2—3天,除去漂白粉和其它物质后再用。每隔一天换一次水。(亦可将容器置电冰箱内存放)。使用时、用多少拿多少,放千净的湿润的红布块上冬天要防冻,放盒内保温。
若用酒喷洒一下可使保存期延长一些,但不能再养殖,千万不能再放回原养殖盆中。
红虫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鱼虫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枚,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鱼虫,这些小“鱼虫”通常都是雌的。
一只雌鱼虫可以一批一批不断生殖,产出的小鱼虫成长后又同样生殖下一代。这种孤雌生殖方式使鱼虫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这时产的卵称作夏卵。当环境转为不利时,夏卵中会有一部分孵出雄虫。雄虫比雌虫小,体形也略不同,这时鱼虫转入两性生殖,产出的卵称作冬
卵,每次只产1-2枚,必须受精后才能发育。冬卵休眠一段时间,度过严寒或干燥等不良环境,再继续发育,孵出的是雌虫,又进行新一代的孤雌生殖。 .
水蚯蚓(红虫)人工养殖技术:
(1)建培养基。
(2)引种与接种。
(3)饲料与投料。
(4)擂池与水管。
(5)采收与提纯。
(6)暂养与外运。
简介
水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1)建培养基。
(2)引种与接种。
(3)饲料与投料。
(4)擂池与水管。
(5)采收与提纯。
红蚯蚓养殖技术
(6)暂养与外运。
[编辑本段]简介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属环节动物中水生寡毛类,体鲜红或青灰。它们多生活在江河流域的岸边或河底的污泥中,密集与污泥表层,一端固定在污泥中,一端生出污泥在水中颤动,一遇到惊动,立刻缩回污泥中。水蚯蚓的营养价值极高,投喂前要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它是金鱼和锦鲤非常爱吃的饵料,也是鳗苗的主要饵料。上海的黄浦江在河水退潮后,岸边的污泥中生有大量水蚯蚓,每年的春秋季节都会有人大量捕捞。 [编辑本段]水
蚯蚓人工养殖技术:
  (1)建培养基。
  培养基的原材料可选用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沟边的黑泥等)、疏松剂(如甘蔗渣等)和有机粪肥(如牛粪、鸡粪等)三类物质。先在池底铺垫一层甘蔗渣或其他疏松剂,用量是每平方米2~3千克。随即铺上一层污泥,使总厚度达到每平方米10~12厘米,加水淹没基面,浸泡2~3天后施牛、鸡、猪粪,每平方米10千克左右;接种前再在表面敷一层厚度3~5厘米的污泥,同时在泥面上薄敷一层发酵处理的麸皮与米糠、玉米粉等的混合饲料,每平方米撒150~250克;最后加水,使培养基面上有3~5厘米深的水层,新建池的培养基一般可连续使用2~3年,此后则应更新。
  (2)引种与接种。
  每年秋季,当气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引种入池。水蚯蚓的种源在城镇近郊的排污水沟、畜禽饲养场及屠宰场、糖厂、食品厂排放废物的污水沟等处比较丰富,可就近采种。接种工作比较简单,即把采回的蚓种均匀撒在蚓池的培养基面上就告完成。每平方米培养面积按500~750克接种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