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淮安旅游最值得去的热门景点
五一淮安旅游最值得去的热门景点
京杭大运河
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0XX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XX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XX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洪泽湖
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06′—3340′,东经11810′—118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原为浅水小湖,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洪泽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洪泽湖西岸,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
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20XX年9月28日在省旅游局公布的20家存在问题的景区,其中,淮安盱眙县明祖陵景区则被降级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20XX年12月5日,国家旅游局通报,明祖陵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
森林公园
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城区北部,得名于米芾所题“第一山”,为国家AAAA级景区。第一山景秀美以一山占河山之奇秀,有林、泉、亭、宇之玲珑,融儒、佛、道于一体。不光如此她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早在汉朝,孔子的后裔孔安国为临淮太守时,就在此创立了“崇圣书院”,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都极为推崇,宋元以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其中不乏苏轼、陆游、杨万里、米芾等名家之作。第一山题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现存建筑包括:大成殿、淮山堂、翠屏堂、春昼亭
、玻璃泉亭、明伦堂、摩崖石刻保护廊等。园内的“第一山题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公园对面是风景迷人的沿淮风光带。
楚秀园,俗称南园,因其景秀丽、环境幽雅,且淮安旧时属楚,故名:楚秀园。楚秀园为市级旅游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主干道淮海南路的东侧,其北部与古老的慈云禅寺、文庙毗连,公园占地面积48公顷。
楚秀园
充分利用地形平坦、河溏纵横的特点,取以水为主的布局,冶成北有雷湖,南有南胡,西有西湖,中有里湖的贯通回绕水系和湖中有岛、岛内有湖、岛岛相连的优美格局,并以植物造景、点缀亭台楼榭,成为绿水淮安的一个缩影,是人们游览休憩的好去处。 2004年,淮安市政府斥资贰仟余万元对楚秀园进行整体改造。改造后的楚秀园环境更加优美、景点更加引人、特更加鲜明、设施更加齐全,不仅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景观平台,同时也展现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西入口广场以跃龙桥—尧舜天地—翠竹雕瀑—地刻游龙—景瀑飘绢等主题景观形成鲜明的中轴线,沿轴线是银杏大道,两边为开放性的市民休闲广场。
跃龙桥
经改造拓宽后实现了人车分流,中间为木地面的人行专用道,两边是行车道,保证了人们在广场活动的安全和舒适;透过跃龙桥,矗立在广场中间的大型雕塑—尧舜天地以高大挺拔的形态夺入人们的眼帘。两根红的立柱代表尧、舜二帝携手合作,共创天下,中间的水帘有隐寓着大禹治水精神,下部的玻璃锥体象征着他们事业的成果。整个雕塑蕴涵着厚重的楚文化根基,意寓楚文化对中华大地的深远影响;视线撩开,便可遥见翠竹雕瀑,它和楚秀园西大门相结合,巧妙地进行了园内外的过度。三十二米的瀑布墙借用古时乐器—编钟的肌理加以演变,“雕刻”出水的韵律,尽显楚文化的风采。 再向东行即为绿意融融的生态广场,广场轴线连接着园内最大的游船码头。疏林草地在广场东侧,面对着湖面展开,在山丘的围合之下,形成优雅的区域景观。
环绕里湖水面,水上杉林、湖畔走廊、水上舞台、环春榭等景点各显其彩,充分体现了楚秀园的绿水景观特。 “舟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不知不觉中您的脚步迈过了碧云桥,这里是新建的大脚丫儿童游乐中心。游乐中心集中了大中型游乐设施十余种,有惊险刺激的疯狂老鼠、昂首遨游的金龙滑车、挑战自我的森林氧吧……,感受生活、其乐无穷! 环湖而行,上映辉桥,在幽幽荷香中远眺北入口之秀丽景。 北入口广场以楚韵台开启观轴线,楚秀八景地刻顺着轴线将人们引入园内。
园内景观经过梳理和建设,在“雷湖八景”传说中的基础上打造出新的楚秀八景:千帆报春、竹影箬虚、雷湖夕照、渔歌断蒲、桃李环春、片月涵川、牧笛斜阳和松楸积雪。八景沿主园路分布在园内各处,点缀着园内的湖面景观,使得整个园区景观特更加鲜明。与八景相对应的设施有:映帆湾、箬虚亭、夕照廊、渔蒲台、环春榭、月影壁、牧歌园和松楸舍,为游客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同时也展现了楚秀园的文化底蕴。 此外,为方便和满足人们游园的需要,楚秀园在园内西入口、北入口、游船码头和儿童游乐中心均设立了游客服务点,为游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漂母墓
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其坟墓仍存于今淮阴区码头镇境内,俗称泰山墩,历史文献中常称之为漂母墓。后经考证,此墓为清代墓葬。
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淮水》中写道:“淮阴故城东西两冢(冢:坟墓),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有石碑三方,其一碑高1.25米,宽0.6米,建于民国十九年,正碑上刻“漂母墓”三字,并有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的事迹。其二侧碑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为护墓而立,上刻“遵奉清河县宪李‘漂
母古墓禁止取土’,批示严禁,并责承该乡保,实力保护,光绪叁拾贰年肆月拾叁日”。其三碑为解放后当地政府所立。反应了邻县人民对韩信的怀念之情。
胯下桥
明万历年间,淮安府的主政者在今淮安(原淮阴市)修建了胯下桥木牌,并于清同治丁卯年重建。 1978年,当时的淮阴市拨款重建,在竹制木牌坊上,横写着三个遒劲的隶书大字:“胯下桥。” 漂母祠、韩候钓台、韩候祠,与胯下桥情况相同,均迁建在河下镇的古运河堤上。它们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重建。明清时为南来北往的游客必经之处,清人刘培元的《韩侯钓台记》中说道:“淮阴故城偏在一隅,游迹罕到。而此台孤悬,往来凭吊无虚日。”记载了这些后人所作的韩信遗迹当年的盛况。
韩候祠
五一旅游推荐 在镇淮楼的东北方,座北朝南,原为三进花园式建筑,在正殿上,有韩信坐像,两侧有侍童分立左右。殿内悬挂着“乃白精心”、“国士无双”、“兴汉三杰”等牌匾,两面山墙上镶嵌有韩信事迹和明人题刻。后渐湮废。
1982 年,当时的淮阴市拨款对尚存的后殿进行了大修。重建了围墙、门楼。门楼上首镌刻着“汉韩侯祠”的隶书大字,重建的正殿为单檐硬山隔扇,仿汉建筑风格,显得古朴庄重。殿内重塑了韩信像,修复和添置了一批文人题刻。院内广植花草,栽种青松翠竹。
根据《水经注·淮水》:“淮阴故城东有两冢,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王下邳,投金增陵以报母。东一陵,即韩母冢也。”可知淮阴故城在近淮阴区码头镇附近,韩信乃近淮阴人,但是因为秦汉时期的淮阴面积很大,和今天的淮阴是两个概念,这一观点在近几年的考古中被肯定。韩信的出生地大致应该在今淮安市淮安区。淮安区关于韩信的古迹始建于明代,是家乡人民对于韩信的纪念建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