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灯扛阁是山东临沂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是“龙灯”与“扛阁”的相结合,体现了当地人民敦厚、淳朴、豪迈的性格特点,二者相互结合,使得舞蹈变得更加有特。本篇论文笔者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收集到的龙灯扛阁舞蹈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逻辑分析法对龙灯扛阁舞蹈的结构组成、表演形式、表演特点、文化阐述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龙灯扛阁舞蹈的结构组成主要从“龙灯”与“扛阁”两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表演所用的道路具,服装服饰,表演人数等;表演形式是从基本动作和基本队形两个方面来研究舞蹈步伐及动作要领;表演特点是结合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性格特点总结出该民间舞蹈具有豪迈奔放的表演场面和朴实敦厚的人物形象;文化阐述主要从祈求丰收、祈求司雨、祈求龙子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民间舞蹈; 龙灯扛阁;表演形式;表演特点
Abstract
The Dragon light pavilion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folk dance in Linyi, shabdong Province. It is mainly the combination of "Dragon light"and "Yu pavilion".It refects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the local people,and they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to make dance. Become more distinctiv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uses the literature data method, the filed investigation method and the interview method to sort out the collected dance materials of the Dragon Lantern Pavilion, and combines the logic analysis m
ethod to the structural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from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elaboration of the Dragon Lantern Pavilion dance. Four aspects of reserch.
The structure of the Dragon Lantern Dance is mainly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Dragon Light"and"Yu Pavilion". It mainly includes road tools used in performances, custumes, performance, etc. The performance form is from basic movements and basic formation. To study the pace of dance and the essentials of action;the performance is characterized of the local people to sum up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lk dance with heroic and unrestrained performances, and the simple and honest characters; the cultural explanations mainly from praying for the harvest and praying for the rain Pray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dragon.
Key words: Folk dance;Dragon light Pavilion; performance form;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目 录
摘 要 I
关键词 I
Abstract I
Key words I
一、龙灯扛阁舞蹈的结构组成 1
(一)“龙灯” 1
(二)“扛阁” 1
二、龙灯扛阁舞蹈的表演形式 2
(一)基本动作 3
(二)基本队形 5
三、龙灯扛阁舞蹈的表演特点 5
(一)豪迈奔放的表演场面 6
(二)朴实敦厚的人物形象 6
四、龙灯扛阁舞蹈的文化阐述 7
(一)祈求丰收 8舞的结构
(二)祈求司雨 8
(三)祈求龙子 9
五、
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致 谢 10
“龙灯扛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发祥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三官庙村,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早些年间,“龙灯扛阁”多用于祀神、求雨、求丰收、庆祝战争胜利等。随着时间的发展,它已经衍变为具有观赏性,娱乐性的广场舞蹈表演形式,在临沂当地颇具影响力。"2010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一、龙灯扛阁舞蹈的结构组成
龙灯扛阁舞蹈主要由"龙灯"和"扛阁"两个部分组成,从表演内容来划分,可分为舞龙组和扛阁组。舞龙组又分为擎珠人、舞龙头人、舞龙身人、舞龙尾人;扛阁分为上扛和下扛。具体的表演着装、表演人数以及道具的制作等会在下文详细介绍。
(一)“龙灯”
“龙灯”,顾名思义“龙舞”(又称"舞龙"),在全国遍地流行,是民间最受欢迎的娱乐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龙灯的影响力不仅涉及国内,甚至遍及30多个国家和和地区,现有上百种龙灯,表演形式花样繁多" ,“龙灯扛阁”就是众多表现形式中的一种。
1.龙灯
龙灯扛阁舞蹈中的龙有两条,一条共有50多米长,由龙头、龙尾和龙身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通常是用竹子、木棍、布条等材料制作后彩绘而成。其中龙身分为软节和硬节,共有9节或是12节,有时达到13节,龙身的硬节部位及龙头、龙尾分别用竹条(用竹子的皮削的又薄又长的)编织出龙骨的大概轮廓,在每节龙骨的下方固定上一根龙腿(小木棍制作)。龙头和龙尾骨部分包一层白的布,布上画着彩的龙头、龙尾的形状。硬节龙骨包上提前勾勒出的龙身纹理,在布的两边缝上有布条的龙身布,从下面系紧。相应的制作龙身的软节龙身布,方法相同,制作完成后分别与龙头、硬节、龙尾依次连接上,在每节内放有蜡烛,后来发展为放置电灯泡,彩龙制作即成。龙灯扛阁的整场演出时间为 10 到15 分钟,舞
龙人大部分是青壮年,共有两组人员轮流上场,10人为一组或着14 人为一组,1个人擎珠,1个人执龙头,1个人执龙尾,7个人分执龙身。舞龙人的着装是头上系着绿带小碎花布,在正前方系一个结,上身穿白带红边的表演服,下身穿深蓝缩筒裤,脚上穿着黑布鞋,有时也会穿运动鞋。
2.龙珠
龙灯扛阁舞蹈中龙珠的制作首先是拿四根细竹条(竹皮制作)进行火烤,等烤成相应的柔软度,挽成四个相等直径的圆圈形状,然后把它组合成一个立体球形,从球的下方的中心位置插一个铁棍,再用一个半弧形的铁架两边固定在铁棍上,架子中低部固定一根短木,用来保证立体球形固定在铁棍上,把珠子用红布包起来,明珠制作即成。龙灯表演是全是由擎珠人统领,擎珠
人手拿龙珠舞动,龙灯紧随着龙珠。擎珠人的着装主要是,头上系的是白的布条,在正前方打一个结,上身穿红带白边表演服,下身穿蓝的缩筒裤,脚上穿着黑鞋,腰上扎着绿的腰带。
(二)“扛阁”
“扛阁”又称“肩上舞”,是指表演者站在另一表演者肩上进行表演,这种演出形式在汉代被称为“角抵百戏” 的一种形式,这与民间传统杂技很是相像的。根据调查,三官庙村的“扛阁”由以前的4副扛阁变为现在的8 副扛阁,总共有16个人进行扛阁表演,其中8个成年人为“下扛”,穿插在舞龙的队伍中,8个儿童为“上扛”,坐上座。
1.下扛
下扛是一青壮男子,身上背着一副的扛阁,在脖子后面支撑一根钢铁制作的"芯子",大概有一米长,用来支撑上座的儿童,外边用服装遮饰。在扛阁人的左肩膀后面显现出一个细铁丝,将其挽成各类植物和各种动物来掩饰,在最上端牢牢固定一小型铁椅,用于儿童坐在上面。下扛人的着装和舞龙人一样,相互配合,穿梭在舞龙队伍中,踏乐舞蹈,这种“扛阁”在临沂地区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上扛
扛阁的上座坐着一个2—4岁的比较胆大灵活的儿童,男孩的服装是头上戴着蓝的短布巾,脖子上系着黄长布巾、上身是宝蓝表演服、下身是橘黄肥裤(其中肥裤是用遮盖上座)、脚上穿布料靴子;女孩服装是头上戴一朵红花,上身是红无领褂(颜统一,有时也会是绿),下身是红肥裤,脚穿彩的鞋,腰上系红绸带,裤子的长度要盖过座位,像是站立在上面一样,大多扮成童男童女的模样或着是神话故事,有时会作出几个戏龙的动作,场面极为精彩。"上扛和下扛两个人相互配合,像是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的人物形象" 。
二、龙灯扛阁舞蹈的表演形式
“龙灯扛阁”舞蹈是“龙灯”与“扛阁”相结合进行表演,气势壮观,独具特,其基本动作也是与众不同。其
中龙灯的动作有:站龙翻腾、卧龙翻腾、盘龙、龙盘柱、泼龙、双窜龙等。扛阁步伐有:扛阁前进步、扛阁十字步、扛阁交叉换位步、扛阁站立步等。
(一)基本动作
舞龙套路均以“速场”连接贯穿,动作要领“窜”、“泼”一边倒,“翻腾”要抡圆,跑、站记住“活”,时刻不能闲。扛阁"动作要领‘下扛’要立腰梗脖,双膝轻颤,脚下似风,‘上扛’要跨鹤蹬荷,飘逸潇洒,伴随下扛轻轻律动,双手不停的摇摆舞动" 。这是老一辈舞龙的人所唱的俗语,其中"窜"、"泼"一边倒是指做双窜龙和泼龙动作时,舞龙的人要按顺序依次大幅度抡向一个方向,由高到低;"翻腾"要抡圆指做翻腾动作过程中要保持了两遍画圆,
呈现"∞"形状;跑、站记住活,时刻不能闲指在前进或是停止前进时,手上的动作不能停止,保持舞动,灵活运用,具体动作要求见表1。扛阁的下扛人要挺直腰板,梗住脖子向上拔,膝盖轻轻颤动,与藏族的颤膝动作有相似之处,脚下要轻飘飘,保持一个水平线;上扛人脚踢伪装动物或是植物,要自然放松,跟随下扛人的律动,双手双脚来回摆动,具体动作要领见表2。
表1 “龙灯”基本动作及其要领
动作 动作要领 状态
速场 擎珠人持龙珠,所有舞龙人持龙头、龙身、龙尾统统举过头顶,在前进的过程中,不间断的向左右两边舞动把柄,在擎珠人的领导下,所有舞龙人一拍接一拍的前进。 整个龙身的状态是前进,左右摇荡的
站龙翻腾 擎珠人一边前进,一边向左扭身,直至对准龙头,成“∞”形状来回舞动手中的龙珠(擎珠人手持龙珠柄手,从自身的左下方开始划动,通过胸前朝上,紧接着划向右下方,最后至左上方,成"∞"形状)。脚跟着音乐的节奏,一拍一走的朝后方行进。总得来说舞龙人的步子和擎珠人是一致的,也是成“∞”形状反复划动,仅仅是舞龙头、龙身、龙尾的人划"∞"形状的幅度是有所不同的。舞龙头的人双手持龙头,脚下的步子是大八字步,脚下一定要稳。手中舞动从左下方开始划,划向右上方,接着右下方,最后划至左上方,在整个舞动的过程中,龙口位置始终保持对准龙珠。舞龙身的人在舞动的过程中,从最前面一个人前到最后一个人后,每个人相互隔开,相邻两个人不能现在同一条直线上,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使得龙身呈"S形状",后一节跟随前一节舞动。龙尾的舞动也大致相同,跟随前一节,但是摆荡的幅度要比舞龙身的人更大些。
龙在追赶龙珠的状态
卧龙翻腾 卧龙翻腾的动作是在站龙翻腾的基础上,舞龙人在划动的过程中需要单腿跪地,身体前倾,从龙头至龙尾一个接一个的跪地,继续成“∞”形状反复划动。 好似龙卧着上下、左右的翻腾。
盘龙 擎珠人迅立即到场地中央,左手叉腰,右手将龙珠好高举起这时所有舞龙人都要提高警惕,以速场的形式迅速有序的跑向场地中间,在速场的过程中把擎珠人围在中央。当龙头对准龙珠时,手中继续划动,队伍停止前进。 整个队伍停止不动,使整条龙有序的盘在一起。
龙盘柱 在表演龙盘柱的过程中,擎珠人把手中的龙珠高高举向上方,快速跑到场地的左前方,舞龙头及舞龙身的人按照从高到底,从前往后的顺序,其中龙头最高龙尾最低,把所有的龙身都靠在一起。 好像龙盘在一根柱子上。
泼龙 擎珠人带领所有的舞龙人从前至后,一节接一节把龙珠、龙身、龙尾从
身体左下方开始划,在空中划"半圆弧"落至身体右下方,舞龙人右手抓住棍的中部,左手按住棍的尾部,用手臂的力量挑起来,使各节龙身稍离地面,按逆时针方向围着场地跑一圈,舞龙人每个人都看着自己手中的龙节,然后再依次将龙珠、龙身、龙尾每节在空中划"半圆弧"落在身体的左下方,接着左转身,按照顺时针方向围着场地跑一圈。 好似龙在打滚、撒泼一般。
双窜龙 所有的舞龙人按照"半圆弧"站立手持龙身,由擎珠人和持龙尾的人统领,两边同时做“泼龙”的动作,持龙尾的人做持龙头人的对称动作,在第五、六节的龙身下方穿过,直至绕回原来站立的位置。这时第五、六节持龙身的人等自己相近的一节龙身穿过后,依次左、右转身,借势翻转手中龙节,在空中划一个完整圆,再举起,翻转缠绕成结的龙身。 龙头、龙尾同时窜过龙身。
“扛阁”基本步伐及其要领:
动作 动作要领
扛阁前进步 下扛的人双手叉腰,跟着音乐的节奏,一拍一步向前走,在走的过程中,要保持相应的体态,如:眼睛平视前方、背要拔起来,腰要挺直,脖子梗住,膝盖像藏族舞蹈的双膝轻轻地颤动。上扛的儿童没有太多的的动作,左脚轻踢装饰物,双手随着下扛人前进步的动律,前后摇摆。
扛阁十字步 扛阁十字步,是扛阁前进步的基础上,以相同的动律,把前进步变为十字步,只是在走十字步过程中,向前的一步更大,后退的一步更小。
扛阁交叉换位步 交叉换位步是一种队形的改变,八副扛阁,每四副为一组,四副扛阁人成正方形站立在四角上,扭身成交叉相互对视,然后四副扛阁人一起做“扛阁前进步”,基本体态与前进步相同,从相对的人的左边擦肩而过,换位后,再重复一次。
扛阁站立步 站立步的步伐是原地踏步,双膝轻轻颤动,体态和"扛阁前进步"一致。
(二)基本队形
在对“龙灯扛阁”舞蹈的调查中,所见的基本动作中最常见到的是"S队形",还没有发现直线型的队形,根
据观察,龙灯扛阁中的舞蹈动作都是从S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舞龙中走场的队形:双旋8字、两龙摆尾,舞龙人舞动路线“∞”形状等,不论在行进的过程中,还是原地不动的的情况下,舞龙人手中始终以这种S形状蜿蜒舞动。这种S形状来源于古代当地的宗教,道教,"正如道教元素中所渗透的阴阳观念一样,黑和白各一面,S形曲线将正是将其划分为阴阳两面,作为中间的分界限" 。龙灯扛阁中舞动的龙,就是八副扛阁中的分界线,将其分散在两边,成S形展示各种比较难的技巧动作,如卧龙翻腾、泼龙、双窜龙等,扛阁的队列在其中部形成一个圆,龙舞在扛阁之间来回穿梭,两者巧妙结合,形成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