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圆舞曲音乐创作风格——以降E大调圆舞曲作品第18号为例
李达;陈芳
【摘 要】肖邦一生中创作了非常多优秀而新颖的伟大作品,其中圆舞曲是作曲家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之一。这种音乐体裁在肖邦的手中发展成为极具特的钢琴音乐体裁。《降E大调辉煌的圆舞曲》作品18,是肖邦早期创作的具有沙龙风格的圆舞曲,为之后的圆舞曲创作开拓了探索性。本文对《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的创作风格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演奏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和研究。
【期刊名称】《艺术评鉴》
【年(卷),期】2017(000)007
【总页数】4页(P6-8,17)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创作;风格
【作 者】李达;陈芳
【作者单位】[1]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605
肖邦的圆舞曲一向具有优美、华丽、高雅的风格特点。肖邦创作的圆舞曲节奏变化丰富,但并不适于实际的舞蹈场景。同时,他独特的创作使之达到了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他使圆舞曲创作从一种伴奏性的舞蹈音乐变为了独立且艺术性极高的音乐体裁。肖邦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从风格上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华丽性的,另一类属于抒情性的。《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就属于华丽型的圆舞曲。
《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Op.18)创作于1831年,首次出版于1834年,此曲是献给他的学生洛拉·奥尔斯福特小的。这也是肖邦在世时最早出版也是最为华丽、轻快的一首圆舞曲,同时也是为数不多能够用于描绘舞会场景的圆舞曲。关于此曲,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历。1834年,肖邦和好友希勒计划同去夏培参加当地举办的“莱茵河下游的音乐节”,后来听闻音乐会延期,肖邦便花掉了所有的旅费,部分还捐给了急需援助的同胞,可不久后,肖邦
及朋友又得到消息,音乐节如期举行,迫于无奈,肖邦将1831年所写的这首《降E大调辉煌大圆舞曲》作品18,送到了位于普莱耶尔的乐谱出版商,换取了五百法郎的稿酬,这首圆舞曲才得以出版。此曲的结构很简洁,具有华丽圆舞曲的热情气氛和辉煌的技术,旋律流畅、节奏鲜明,是肖邦最优秀的技巧性圆舞曲之一,此曲常被改编为管弦乐曲来演奏,德国作曲家舒曼曾称肖邦的这首圆舞曲为“身心都在跳动的圆舞曲”。独幕芭蕾舞剧《仙女们》(The Sylphs)的音乐中(最早的版本选用的是格拉祖诺夫配器的五首乐曲)的结束就是使用的这首圆舞曲。此曲集欢快、热情、华丽、辉煌的效果于一体,这在肖邦的圆舞曲创作中是不多见的。全曲的低音部律动性节奏极具特点,一直持续着全曲,在低声部的衬托下,高声部拥有华丽热情的旋律。此作品结构为古典圆舞曲的形式:开头由序奏、最后由尾声,中间由一首首完整而精致的小圆舞曲串连而成。全曲在总体布局上体现出呈示、展开、再现的三部性曲式结构原则。这首圆舞曲结构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一段小圆舞曲都是由作曲家精心安排而创作的一致拥有一个长度为16小节、复奏式的双句乐段,和声则以功能性为主,没有出现远距离的转调。整首作品十分鲜明地体现出肖邦早期的音乐创作特点。
1.延迟重音
肖邦在创作他的《玛祖卡》舞曲时,十分爱使用这种很特别的节奏重音。这种延迟重音在肖邦的圆舞曲节奏创作中也有运用。这种节奏的特点是:重音位置不固定,变化比较多,但一般多出现在长音符时值、附点节奏或装饰音的地方,它有时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有时又落在小节的第二拍上,甚至也可以落在小节的第三拍上。这类节奏模式变化多端,比“强弱弱”式的传统华尔兹更让人听觉上有种新鲜的感受。
谱例1:第103-118小节
延迟重音主要是通过使用重复动机的运用产生。谱例1中的右手每两小节的第二拍都出现了八分音符同音反复,直至第三拍上是以四分音符出现同音反复,因此作曲家将重音延迟使用在第三拍上以突出这种重音的特点。
2.赫米奥拉节奏
赫米奥拉节奏型是一个古代的音乐术语,节奏方面指三比二,也就是常说的三对二。在拍号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重音转移将两个二拍子的小节变成三个二拍子。如谱例2,把每三拍为一组,使3/4的拍子听起来像2/4,在速度上有“抢拍子“的感觉,通过音型的变化使原来的重音转移。
谱例2:第184-189小节
谱例2中肖邦通过使用音型不同组合的变化,让这三小节的旋律音型,由每三拍为一组连续进行三次重复,而后变为每两拍一组连续进行,听觉上从有一定的稳定感变得非常的坚定果断甚至是急促的感觉,节拍也似乎由3/4拍子变成了2/4拍子,形成典型的赫米奥拉节奏。这种方式地处理,使音乐原有重音发生改变,在音乐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有种“追赶”的感觉,使得音乐更有张力和紧凑感,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段落做更好的铺垫。
3.采用古老的舞蹈节奏型
这种古老的节奏型在欧洲民间音乐中几乎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巴洛克、洛可可时代的音乐创作中,这种较原始而古老的节奏有更多的是源自于此。而洛可可音乐恰是从这种规矩的舞蹈节奏和器乐音乐中发展起来的。
谱例3:第5-12小节
4.跳音和前倚音的节奏型
这种轻巧短促的跳音与前倚音相结合的方式,为原本十分舞蹈性的旋律律动更增添了一种俏皮与可爱且灵动的感觉。这种节奏音型所构成的旋律有一个很常见的规律,都是以下行的方式进行的,这种下行的音型体现出肖邦创作中感伤性的一些音乐元素。
谱例4:第136-143小节
1.同音重复
肖邦采用重复的写作手法,使音乐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出发,非常感性。由于作曲家受到同时代浪漫主义时期各种文化与运动的影响,既能表现出较理性的古典主义的那种对称、平衡性,又突破理性,大胆尝试,让音乐的动机与情感统一。因而让人很明显地感到浪漫主义派跳出新古典主义派的理性,把感情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肖邦更是采用动机重复的发展手法,体现了音乐结构形式对内容表达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也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美学原则。
谱例4:第1-4小节
谱例4采用了同音反复的写法,使得节奏体现出坚定有力的个性,同时伴随着渐强,如同铿
锵有力的号角声,展现出十分辉煌的彩和效果。每一个跳奏,都强调了属音的重要性,这样属音跳奏、同音反复的进入,给人一种平衡感。
2.装饰和变奏
肖邦圆舞曲的旋律特征是装饰和变奏的变换,音乐旋律行式多样,有各种装饰“加花”的,有以简单的和弦为基础,并加进和弦外音使音乐旋律通过装饰型的变体发生改变。为深化圆舞曲主题,他还采用半音阶技法变化旋律。华彩乐句,是肖邦的经典旋律,将如歌的旋律由钢琴的经过句所代替,似乎觉得远离主题,但实际上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其变奏将原本歌唱性的旋律变得更加器乐化。
谱例5:第172、173小节
谱例6:第180、181小节
第172-173小节右手主要以八分音符为主,但在第181小节由1拍两个八分音符变为三连音的节奏。这是典型的变奏形式。肖邦十分擅长而自然地运用这种节奏的转变。
3.旋律的运动模式
锚链运动:
谱例7:第1-12小节
谱例7从第5小节的第二拍开始,右手旋律从每小节第二拍直至下一个小节的第一拍为一组,以这样的每三拍作为一个固定模式的动机进行了旋律的滑动写作,并且都以阶梯式上行或下行进行组织排列。
1.曲式结构
舞的结构全曲采用五个主题段落。
谱例8:曲式结构:
《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作品18的曲式构成较为简洁,全曲共分为五段:第一段为降大调,第一个主题明快、奔放、热情;第二主题使用急促有弹性的顿音,表现出极其灵巧,活跃的动感,第二段降D大调;第三段仍然是降D大调;第四段是降G大调;第五段与第一段旋律相同,在四小节序奏后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