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纳米陶瓷材料的概况及所具有的特殊性能。进一步详细探讨了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的最新应用及发展状况,及其在耐高温、催化、生物临床、涂料、清洁方面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贡献,对研究纳米陶瓷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关键词:纳米材料  纳米陶瓷  陶瓷应用  发展前景
一、纳米陶瓷
所谓纳米陶瓷 ,是指显微结构中的物相具有纳米级尺度的陶瓷材料 ,也就是说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缺陷尺寸等都是在纳米量级的水平上。由于界面占有可与颗粒相比拟的体积百分比 ,小尺寸效应以及界面的无序性使它具有不同于传统陶瓷的独特性能。
二、纳米材料性能
1.纳米陶瓷材料具有极小的粒径、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化学性能,可以降低材料的烧结致密化程度,节约能源。
2.材料的组成结构致密化、均匀化,改善陶瓷材料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可靠性。
3.以从纳米材料的结构层次(1~100 nm)上控制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陶瓷材料的潜在性能,而使纳米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定向设计成为可能。
4.催化性:纳米粒子晶粒体积小,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中心多,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
三、纳米陶瓷的应用领域
(1)耐高温材料
纳米陶瓷粉末涂料在高温环境下具有优异的隔热保温效果,不脱落、耐水、防潮,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在汽车工业也有着广阔前景,如用纳米陶瓷作为气缸内衬材料,因耐高温可提高燃料燃烧温度,使燃料的热效率提高,涂覆于汽车玻璃表面可起到防污和防雾、隔热作用。
(2)催化方面
纳米粒子由于粒径小,比表面大,故表面活性中心数量多,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会加大,产物收率会增高。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可大大提高反应效率,控制反应速度,甚至使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也能进行。
纳米微粒作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的反应速度提高10~15 倍。
用纳米微粒作为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优化反应路径、提高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温度和光催化降解方面的研究,是未来催化科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 很有可能给催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3)生物材料、临床方面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的优势将逐步显现,其强度、韧性、硬度以及生物相容性都有显著提高,为临床制作人工关节、人工牙齿及牙种植体开辟了新途径。利用纳米微粒可在体内方便传输的特点,科学家开发出放射疗法用的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微粒。初步临床表明,采用这种材料可以大大延长病人的寿命。
(4)涂料方面
纳米材料由于其表面和结构的特殊性, 具有一般材料难以获得的优异性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表面涂层技术也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纳米材料为表面涂层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使得材料的功能化具有极大的可能。借助于传统的涂层技术,添加纳米材料,可获得纳米复合体系涂层,实现功能的飞跃,使得传统涂层功能改性。
2.纳米陶瓷与传统陶瓷相比
传统陶瓷材料质地较脆、韧性及强度较低,因而使其应用范围收到了较大的限制。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克服了传统陶瓷的脆性,使陶瓷具有类似金属柔韧性和可加工性。
四、发展前景
纳米陶瓷与普通陶瓷材料相比,在力学性能、表面光洁度、耐磨性以及高温性能诸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目前,纳米陶瓷材料的研究已涉及到有机和无机材料。由于纳米陶瓷具有不同传统陶瓷的独特性能,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烧结体可作为储气材料、热交换器、微孔过滤器以及检测气体温度的多功能传感器,它的发展使陶瓷材料跨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正因为纳米陶瓷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某些特殊的功能,使纳米陶瓷在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在许多超高温、强腐蚀等苛刻的环境下起着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语
纳米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陶瓷,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纳米陶瓷材料的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他将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该技术之一。纳米陶瓷的研究发展,必将引起陶瓷工业的发展与革命,引起陶瓷学理论的发展乃至新的理论的建立,以适应纳米尺度的研究需要从而使纳米材料具有更佳的性能,使其在工程领域乃至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之,要做到充分开发新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做到早开发早受益,为我所用,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防建设,是每一位材料科学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Herr U. Gleiter H.Tran[J]. Jpn.Inst.Meta1.Supp1.,1986,27:43.
[2].纳米材料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科学前沿科学思考.
[3]武利民.材料导报[J],2001,5.
[4]陈拥军,魏强民,李建保.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J].2000,22(1):57~60.
[5]徐国财,邢宏飞,闽凡飞.[J].涂料工业,1999,(7):3~5.
[6]邱星林,徐安武.中国涂料[J].2000,(4):30~32.
[7]Dai Z R,Gole J L,Stout J D,Wang Z L.Tin Oxide Nanowires,
Nanoribbons,and Nanotubes[J].Journal of Physics Chemistry B,2002,106(6):1274.
[8] Pan Z W,Dai Z R,Wang Z L.Nanobelts of semiconducting oxides[
J].Science,2001,291: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