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内涵的成语故事
1.孔融让梨
东汉时,我国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孔融。他从小就特别懂事,大人都很喜欢他。他
家里有七个兄弟,孔融排行第六,上有五个哥哥,下有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妈妈端来一大盘子梨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吃。梨是妈妈刚刚洗干净的,有
大的,有小的,梨皮雪白还沾着水滴。兄弟们一见到梨,都高兴地上前挑大的拿。轮到孔
融了,他走到桌子前,不但没挑大的拿,还偏偏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到了很疑惑,以
为孔融不喜欢吃梨,就对孔融说:“梨是很有营养的水果,你不喜欢吃吗?你在长身体,
不喜欢也要多吃一点。“爸爸,我很喜欢吃梨啊。”孔融认真地回答说。爸爸又问道:
“你喜欢吃梨,为什么不拿大的,却偏偏拿一个小的呢?”孔融回答说:“因为我的年纪小,应该拿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爸爸继续问:“弟弟比你小,为什么不把小的留
给弟弟吃呢?”孔融说:“因为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当然要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了非常高兴,笑着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这一年,孔融才四岁。
成语释义:是指人们懂得谦让、礼貌和尊重他人,具有尊老和尊长的好习惯。
2.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
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
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
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
凑集了一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
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孔融让梨短小故事
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
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
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
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
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
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
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
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
一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
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
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
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
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3.杯弓蛇影
关于这个故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
务的官员杜宣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
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
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
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的蛇在肚中蠕动,觉
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
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
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
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
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
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
以放心了!”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还有这么一说: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并经常请朋友到家里喝
酒聊天。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
拳行令,饮酒作乐。
一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后来,他这位朋友没有说明原因就告辞离开了。这让乐广感到很纳闷:他为什么突然不喝酒就走
了呢?
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
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乐广奇怪地问:“前几天喝酒的时候,你不是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了呢?”
刚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后来在乐广的再三追问下,这位朋友才说出实情:“那天你盛情招待我,本来大家喝得很高兴。我喝了几杯以后,突然发现我的酒杯里
有一条蛇,而且还慢慢地蠕动。我当时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但你的盛情难却,所
以我勉强喝了那杯酒,然后就离开了。回到家里以后,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
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我一病不起了。”
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
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
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
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
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开心地说:“噢,
原来是这样啊,杯中的蛇竟然是墙上的弓的影子!”他的这位朋友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
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意在告诉人们这么一个道理,说明人在很多时候都是疑神疑鬼,
自相惊扰的,而由这种怀疑和恐惧所引起的疾病,可以用“深思”的方法来解除其恐惧紧
张的心理状态,从而使疾病消除,恢复健康。
4.打草惊蛇
五代十国的时候,南唐有个叫王鲁的人在当涂做县令。他为官贪心,到处索贿受贿。
有一天,一老百姓拥进了县衙门,王鲁非常害怕,以为是老百姓他算账。原来是老百姓联名递状,控告他手的主簿。王鲁接过状纸,见上面罗列了许多主簿的罪状,然后老百姓气愤地说:“我们要求严惩你的主簿,我们再也受不了了,一定要严办他。”
王鲁看到这个主簿的罪状,几乎和自己所做所为一模一样。他一边看着一边发抖,不知如何处理这个案子。王鲁不由自主地在状纸上批道:“汝虽打草,吾以惊蛇。”
打草惊蛇这个成语比喻做事不严密,惊动了主要对象,反而使对方有了防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