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规划背景
1、落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实验区国家战略要求,调整优化片区用地与产业布局。
国务院2014年9月香港三给片15日批复同意汕头经济特区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国函〔2014〕123号),支持试验区着力转型升级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营商环境、通关制度、社会管理、土地管理、海域使用与投融资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海外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平台,拓展文化传播渠道,推动海外华侨华人与祖国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2、契合汕头海湾新区城市战略的新定位新思路,提升片区产业与空间发展水平。
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2013年11月1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广东汕头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在汕头东部沿海48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一核三区”的空间开发总体格局。东海岸新城是“ 一核”--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重要组成区域,明确要集聚发展金融商务、企业运营、会展交易、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成为提升汕头现代化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
3、吸收东海岸新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成果优点,引入契合区域发展的创新理念与空间布局。
2013年6月举行的东海岸新城国际城市设计竞赛中,安德鲁—荷兰高柏、美国NBBJ与香港奥雅纳三家优秀国际团队对东海岸新城进行各自独特精彩的规划诠释。方案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抓住汕头自然禀赋与人文特质,以国际视野、新颖理念与先进手法,描绘出独具匠心的规划蓝图。在概念规划竞赛方案优化完成后,需要通过法定的控规修改程序,将方案中适合汕头与本区域发展的创新理念与空间布局进行吸收融合与优化提升。
4、统筹协调各层次相关规划,梳理完善片区与周边区域的规划衔接。
东海岸新城作为汕头城市新的战略重点发展区的核心载体与启动片区,与正在修改中的《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2013修改)》同步,在空间与产业的布局上对本片区重新进行精确的功能定位与空间调整,以符合上层次规划的新定位新思路对于本区域用地载体的布局要求。同时,对近期区域范围内及周边正在编制的若干规划进行协调统筹,纳入本次规划进行整体梳理完善,可以更好地与区域周边进行统筹联动与协同发展,使规划更契合城市发展需求。
5、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片区配套设施的会议精神。
市政府组织召开多次会议,就如何完善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医疗卫生与教育设施的建设方案,即在片区内增加一所区级医院;通过整合,保留原有6所学校;新设置一所国家示范性高中、一所国际学校与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对提升新津片区整体服务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6、尊重规划片区内已实施基础工程,优化片区用地布局。
目前,规划片区内水体已按原控规进行施工,片区外围中山东路、泰星路以及滨海大道南段已经建设完成,滨海大道北段以及片区内部分主次干道已经进入施工阶段,片区整体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规划考虑实际情况,对原控规的整体路网结构与水体进行保留,优化片区内部用地布局。
第二条 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汕头湾入海口东北翼,总面积为518.09公顷(不含新津汕头角)。西北自泰星路至中山东路东延段起,西南以汕头港外导流防沙堤为界,东北至新津河西岸,东南至滨海大
道防潮大堤。在规划界线范围内,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编制要求深度进行编制。
规划新津汕头角作为远景控制的规划协调区。
第三条 规划目标
1、塑造城市门户新形象
秉承城市自然山水格局、生态环境与未来城市发展概念,弘扬“一心两湾、山辐水聚”的城市个性,通过营造亲水景观、“汕头角”城市地标景观,塑造汕头滨海城市独特的门户形象。
2、创造全新海岸生活方式
汕头虽然濒临南海,市域内水系发达,形成了“两湾三江、五河分流”格局,但由于防洪、防潮需要,丰富的水系带来的环境资源优势未能被充分挖掘,海岸生活仅仅停留在空间区位概念上。本规划通过创造亲水平台以及适当的工程措施,改变临海而难亲海的生活方式。
3、营造新型娱乐区
汕头市作为粤东中心城市,都市旅游与多样化消费将是汕头未来城市新的发展契机。新津片区有良好的用地条件,优美独特的滨水景观,适度的居住人口规模,规划结合现代人文景观的打造,发展新型的休闲娱乐区。
4、打造发展启动基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