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一、(16分)
1.(6分)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问题。
伫.立在鲁迅纪念馆前,我浮想联翩。鲁迅虽然没有①,但他的杂文短小精悍,笔风泼辣犀利,像匕.首一样刺向敌人的胸膛。鲁迅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人,他的躯体上、思想里、性格里、文章里、声音里和行动上都含蕴着骨质的东西,坚硬成一种令人敬佩的风骨。正如所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媚.骨。”鲁迅的呐喊②,让一部分愚昧的国民③。鲁迅先生是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他是④的民族“脊梁”。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zhùbǐzhèng mèi
B.chùbìzhēng méi
C.zhùbìzhēng mèi
D.zhùbǐzhēng mèi
(2)语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宏篇巨制②振聋发聩③番然醒悟④名副其实
B.①鸿篇巨制②振聋发聩③幡然醒悟④名副其实
C.①鸿篇巨制②震聋发聩③幡然醒悟④名符其实
D.①宏篇巨制②振聋发聩③番然醒悟④名符其实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董在直播卖书时寻章摘句
....、引经据典,这引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热烈讨论。
B.靠浩如烟海
....的小商品闯出一片天地的义乌,正借助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而闻名世界
C.世界杯从来不缺少所向披靡
....的强队、自带光环的球星,更不缺少令人感动的故事。
D.诗人登上江边的历史名楼,极目远眺,霜霞尽染,江河日下
....,诗意油然而生。
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它拥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B.电影《满江红》“带火”了太原古县城,10天游客入城量大约35万人左右。
C.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在百米短跑中以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D.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我国南极考察队员无疑不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榜样。
4.(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3年2月24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莅临济南××中学,与师生们欢聚一堂共话文学;二是观察;三是表达能力。在场的师生都拜读过先生的拙著,贾平凹先生以他深厚的学识和诙谐幽默的回答赢得了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师生们都期待着贾平凹先生的下一次见教。
(1)上述新闻中有两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你出来并改正。
①改为
②改为
(2)请为上述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6个字。
二、(36分)
5.(9分)课内文言文阅读。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怅恨久之,曰:“苟富贵,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举大计亦死;等死,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
其指意,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加点词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苟.富贵:如果
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依次
C.度.已失期:揣测,估计
D.或以为亡.:逃跑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往之.女家
B.为.天下唱乡为.身死而不受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今或.闻无罪或.异二者之为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成语“鸿鹄之志”出自本选文,充分表现了陈胜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
B.“天下苦秦久矣”是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得到响应的直接原因。
C.“丹书鱼腹”和“篝火狐鸣”都是陈胜、吴广为起义作的舆论准备。
D.司马迁将陈涉归入“世家”,可见其对陈涉功业的肯定,不以成败论英雄。
6.(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义不顾身,而终为陷。
李希烈反,诏遣宜慰,公卿失,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阅二十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夫如真卿者
(节选自《史林测义》,有删改)
【注释】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陷。
(3)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7.(10分)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西村①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②。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注】①嘉泰元年(1201年),七十岁的诗人在西村相隔多时旧地重游,写下了这首诗。②醉墨痕:酒后题诗留下的字迹。③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回忆当年游西村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往岁”与“今夕”相互呼应。
B.颔联富于动感,景物组合巧妙,在山回路转中展现了西村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C.尾联情景交融,写今夕的几缕纤云,一弯新月,语言“清空如绘”。
D.本诗在虚实结合中展现出西村的风土人情,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愁。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古人讲究称谓,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C.“始龀.、而立
..”中加点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的。
..、今虽耄老
..、既加冠
D.古代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漏断”指深夜。
8.(9分)根据原文默写。
(1)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
(2),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3)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7)秋瑾《满江红》中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表达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的诗句是:?!
三、(7分)
9.(7分)某班级组织整本书阅读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阅读卡。
主题名著策略内容呈现思考
抗争与追求
①关注
人物
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
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
与许多革命者出身贫苦不同,本段中
的②是一个“书生出身的
造反者”,为民族解放而背弃封建官
僚阶级,体现了他革命决心的坚定。《儒林外史》关注
语言
我看这个女人实有些奇……看他虽香港三给片
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他
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
却怕是负气斗狠
这是武书评价③的话,体
现了该女子④的人物形
象。
《艾青诗选》关注
意象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
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
向它去。
⑤结合本小结诗歌,分析艾青在诗歌
意象选用上的特。
四、(31分)
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茶”里的文化自信
①一杯“中国茶”,初品“香味”,再品“精气神”。“茶和天下”的文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挖掘的宝贵文化遗产。
②和而不同的豁达大度,是“中国茶”的鲜明特征。一茶多品,一茶多技,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以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计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香味形满足多种需求。一片小小的茶叶,因茶而宜,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放眼祖国大地,大江南北、西南边陲、华南沿海,10多个省市,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妍,在一斟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
③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尽管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喝茶不再像过去那么讲究,随着国潮在年轻人中的复兴,喝茶的场景也得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在社交以及婚庆、拜师、祭祀等重要场所,影响持久而深远。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释放中国茶文化独
特魅力,以此为载体也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中国茶醉厚甜美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而折服。向世界传递谦和礼敬的价值观
④交融互鉴的文明共享,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
古道等,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据统计,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来。
⑤据说,“茶圣”陆羽21岁动笔写《茶经》,至47岁才最终完成。《茶经》总结了制茶技术,同时还用饮茶礼仪来规范人生处事修养,表达了独特的价值取向。《新唐书》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陆羽以及《茶经》塑造了精行俭德、宁静致远、清净淡泊、修身自律的茶文化与茶德、茶道精神,拥有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运。
⑥茶与国人相伴几千年,行走全世界数万里。《神农本草经》《茶经》中的确切记载,让我们到了“中国茶”的文化源头,让我们铭记“中国茶”的流光溢彩;新时代以茶赋能发展,和而不同、谦和礼敬、交流互鉴,氤氲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为共创多彩文明带来更多启发和可能性。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1)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茶师为满足多元需求,发展出绿茶、红茶、花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六大茶类。
B.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句中“据统计”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C.中国茶未来必将被世界更多人认可,也将让更多人共享多元美好的未来。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以并列式进行架构,条理清晰
(2)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分缕析地解读了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B.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喝茶的仪式一直很讲究,不惧繁文缛节。
C.文中引用陆羽的《茶经》,进一步说明“中国茶”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至名归。
D.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通读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11.(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葵花地
廖静仁
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
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祖母总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
③曾听大人们讲,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
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