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三味药组成的46个方,选药精当,个个经典【收藏学习】
中医王记涛中医王记涛2022-08-05 15:26发表于河南
I导读:这篇文章总结了张仲景用三味药的方子,每个方介绍了主要的应用指征,并现代应用在哪些疾病当中。要言不烦,值得收藏学习。
1、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枳实。
用于心中痞,诸逆心悬痛,也就是胃里、胸口觉得悬着一个东西堵得慌,疼痛。
现代用在慢性胃炎,胃下垂,水饮停留者;或伴随胸痛的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辩证内有痰饮,心胃阳气不足的均适用。
2、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炙甘草。
等分捣细过筛混合,散剂冲服一次2克,一日服三次。若不能服散剂,煎汤,水煎七沸,再入散剂2克,水煮三沸,令药液稍冷,少少含咽,能使药物布散于咽喉,增强疗效。
主少阴客寒咽痛,伏气咽痛。表现是咽痛而无燥渴、心烦、咽疮、不眠诸热证。
现代急慢性咽炎、急慢性扁桃体炎、喉炎、食道炎、声带水肿等疾病。
3、旋覆花汤:旋覆花,葱,茜草根。
感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
现代常用在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冠心病、甲肝、乙肝、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等疾病。
4、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炙甘草,炮附子。
少阴病,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虚寒体质的表证,“但欲寐”、“无热恶寒”,表证微热时使用。张仲景的经典故事
现代用在肺心病、心律失常、过敏性疾病、水肿、遗尿等。
5、麻黄附子汤:麻黄,甘草,炮附子。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
现代治水肿,全身性水肿,恶风寒,不发热,身无汗,口不渴,舌苔白滑,脉沉。
6、白通汤:葱白,干姜,生附子(用淡附片)。
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用在体内阴寒太重时,出现阳气会外脱。适合少阴病拉肚子,脉虚弱到几乎把不到。
现代常常失眠或者困倦睡不醒,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头面部水肿等症状突出的情况。
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炮附子。
太少两感证。太少两感证既可有脉沉、欲寐、四肢不温的少阴阳虚见证,也可有恶寒、发热的太阳表证。
8、瓜蒂散:瓜蒂(熬黄),赤小豆,香豉。
涌吐法之首要方剂。
临床应用以胸膈痞硬,懊憹不安,气上冲喉咽不得息,或误食毒物尚在胃中为辨证要点。
9、调胃承气汤:大黄(酒洗),炙甘草,芒硝。
阳明病,胃燥热。
临床用在失眠、便秘等,以大便燥结,腹痛拒压,蒸蒸发热,心烦谵语,舌苔黄燥为标的。
10、小承气汤:大黄(酒洗),炙厚朴,炙枳实。
用在伤寒阳明腑实证。
临床出现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或者是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胀满,里急后重。
11、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枳实。
与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药量不同。本方行气泄满,以厚朴为主,使气滞通畅,实积消除,腑气得通。
现代临床经常术后腹胀、癃闭、慢性肝炎等。
12、下瘀血汤:大黄,桃仁,䗪虫(熬)。
上为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可以水煎服,每日2次。
古代主治产妇瘀阻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经水不利,舌淡紫,苔白,脉沉迟或弦细涩。
现在广泛用于肝硬化、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冠心病心绞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13、大陷胸汤:大黄(去皮),芒硝,甘遂。
治水热互结之结胸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短气烦躁,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微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现代常见用在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肿、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等属于水热互结者。
14、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阿胶。
破瘀逐水,养血扶正。传统用在妇人产后,水与血结,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
现代用在闭经,尿潴留、肝硬化腹水、精神分裂症、臌胀、癃闭等病症。
15、小陷胸汤:黄连,半夏,大瓜蒌实。
用在痰热互结之结胸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常用于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
16、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用在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湿热黄疸,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外科疮疡心胸烦热,大便干
结者。
现代用于肺炎,细菌性痢疾,疮痈肿毒,及支气管扩张咯血,胃肠道出血,口腔溃疡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