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汤圆的故事由来
      冬至吃汤圆的故事由来有哪些你知道吗?“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一起来看看冬至吃汤圆的故事由来,欢迎查阅!
     
      冬至吃汤圆的故事由来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      说起冬至,闽南人都知道它是吃“汤圆”和祭祖的节日。记得以前大人们常说那句“吃了冬至丸多一岁”的老话。节前“搓圆”、操办的时候,一般会先煮一锅来让孩子们解解馋,有些老长辈们还边煮还边唱:“丸子汤烧滚滚,中国打日本。鬼子死了了,大家笑哈哈”。以前还会捏些“小鬼子”下锅的,以表示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中国的憎恨。教育下一代不忘国耻,这些歌谣至今都流传下来。闽南地区最常听到流行几十年的台湾歌曲《卖汤圆》,好听又易学,几乎人人都能哼唱。
      小时候,在冬至的前一个晚上,我母亲要跟嫂子一起将碾好的米粉搓成汤圆,其次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在厨房忙开了,等我们妹醒来,一碗又一碗的红糖汤圆,已经盛好了,就
等我们张口了。可是,自从我当母亲以后,跟许多现代人一样,变懒了,直接买现成的。
      我们吃的汤圆有甜和咸两种。放糖的甜食居多,是为多数人喜爱吃的糖浆汤圆预备的。另一种是加芋头、地瓜、橘皮作料或加入面线、肉片、海蜊等作成的咸食,煮咸的汤圆一般会做得比较小,直径大约为3厘米,有些会染上红。这种汤圆一般由蒸熟的米浆与少许糯米混合物搓圆,晾干,再用猪肉汤煮成咸汤圆(加点芹菜),味鲜,汤圆爽口。这种汤圆相对与超市或者全部用糯米做成的汤圆都简单消化,很适合老人、小孩食用。煮甜的汤圆一般做的比较大,直接大约为5厘米,全部由糯米做成,与商场上买的无馅汤圆类似。但是这类汤圆又特殊软,煮的时候放入红糖,煮好后的汤汁就像浓浆一样,喜爱甜品的您确定会特殊喜爱。吃这种汤圆,要留意量,吃多了简单撑肚子,不易消化。(闽南人元宵节一般是不吃汤圆的。)
      小孩子一起玩,假如这一天上学迟到了,就会被同学嘲讽为“重吃”——意即“你是被汤丸粘住了”!还别说,这小小的“糖丸”粘性的确不小、且威力无穷。出门在外的人,无论如何这一天注定要回家过节谒祖的!老人们常说这么一句俗话:冬至不回无祖公,春节不返无某囝(“某囝”闽南话即“妻”与“子”)!冬至这天除了祭祖,家有婴孩的女人们,还要记得拜床母,祈求孩子
晚上不哭不闹,睡个好觉。大人要预备荤素五味和美味佳肴,是要红的汤圆,就焚香点烛,烧纸钱,甚至放鞭炮。拜床母也要有冬至圆上供,这次与清明节的祭祖,合称为闽南的“春冬二祭”。 如今时代不同了,节庆的气氛也淡了,但是家家户户还是要吃“汤圆”的。祭祀也简洁地用几碗“冬至丸”上供烧香,草草地敷衍了事。
      立冬和冬至都吃饺子
      立冬部分地区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大体上是,冬至吃饺子。在京津一带,人们有立冬吃水饺的风俗,有民俗专家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是“交子之时”,所以这时吃饺子有“服从天意”的意思。而且,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进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管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什么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时间匆忙,冬至不吃,更待何时?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这里是否有你家乡的味道?
      1、饺子
      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风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他告老还乡回到南阳时,正值大雪纷飞的冬天,他观察南阳乡亲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特别难受,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仿照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这种风俗。
      2、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常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
安静。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非常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静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3、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风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头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殊鲜美,赞不绝口。从今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风俗。如今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汤圆
      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 着团聚、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聚节。
      5、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风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连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6、苏州酿酒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予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妙的祈愿。
      7、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泽鲜白,滑韧透亮。
      8、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利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