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与道家渊源考略
中医源自道家,中医最初本来就是道医,历代古中医多是道家。中华文化源于道家,中华三大经典: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都是道家经典著作,其中养生经典“黄帝内经”更是一部典型的道家著作,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从“金元四大家开始,逐渐从道家分离出来。仔细查一下古代名中医的人物传记,很多是道家人物,只是他们医名太盛,盖住了道家身份。比如神话时代的黄帝、岐伯、三国的张仲景、东晋的葛洪、唐朝的孙思邈、南宋的陶弘景,明朝的李时珍等等。
什么是道医
唐朝神医孙思邈《大医习业》: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
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道家、中医无所不通,并以道家本领驾驭中医的大医家,就是道医。东晋葛洪说过:“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现代有代表性的道医,如龙门派的张至顺道长。
为什么现代出不了古代孙思邈一样的大宗师级别的中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因为现在中医几乎不学道家,如乏源之水难以充沛,因缺少了道家这个大源流的缘故,医疗效果就低了一个层次。
李时珍是道家?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
自1565年起,其先后到武当山、庐山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历经27年,于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
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张仲景的经典故事看了以上简历,根本看不出来李时珍是不是道家,要看《李时珍传》末尾一段话,“顾景星曰:余儿时闻先生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入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与?”这段翻译大意:顾景星讲“我儿时就听闻(李时珍)先生的轶事.......(李时珍)晚年跟我的曾大父经常在一起(好朋友一样的),(他)日出读书日落即止,夜里就端坐(打坐),他自命神仙,哪里是偶然呢?——这一段已能确定李时珍是道士。
张仲景是道家?
张仲景(即张机,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其所著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在他的名作《伤寒杂病论》自序说“怪当今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最后一句说:“余宿擅方术,请事斯语。”。什么叫“方术”?不是道家是什么?详细的可以上网查一下北京中医药大学三位作者写的《张仲景与道家渊源考略》,里边提到了很多佐证。
历史上有很多道长,因年轻时体弱多病甚至命悬一线,为治病救命入道家,后来治好并得长生逍遥神仙之学。
原因有二:
1.道家自古有云“上药三品精气神”之说,通过炼化精气神来激发人体生命潜力,再加外部草药等两方面配合来医,比现在中医只用外药肯定要强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