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和评论了一些研究者对保密工作的基本主张,通过对秘密载体的分类提出了对不同载体秘密进行保护的基本原则应有所不同——保护有形秘密的“限制”原则在操作上并不适用于保护无形秘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密效率的概念,讨论从保密任务、保密全局、工作全局三个层次上看待保密措施的作用和影响,并初步阐述了保密工作全寿命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保密保密效率全寿命管理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以及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保密问题越来越成为关乎部队发展建设全局的重大课题。信息化水平越高,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就越强,信息安全问题就越突出。保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3]。在这样的历史时刻,许多研究者和保密工作者都对保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将对保密工作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及主要做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保密工作几个观念性的问题进
行讨论。
2文献综述
2.1保密工作的概念及分类
保密是指“国家、个人或组织、团体在意识到关系自身安全和利益的信息,如果被不应知悉者知悉,可能会对自身造成某种损害,而对该信息采取的一种保护行为”[4]。这就是说,保密动作的执行者是“国家、个人或组织团体”,其所要保护的目标是“信息”。而这种我们通常称之为“秘密”的信息,又可以根据其重要度,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等级。有学者提出,对保密工作也应该做适当分类,除了依据密级采取松紧有别的保护措施外,还可以依据防范对象的差别,把保密工作分为“通用保密”和“核心保密”两种:前者主要是为了防御来自系统外部的窃密活动; 后者是为了防止内部合法人员有意或无意的泄密[7]。
2.2保密工作的主要做法
在秘密如何管理、保密工作如何搞好的问题上,研究者和保密工作者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很多见解。有人提出,要做好新时期部队安全保密工作,必须打牢“四个基础”,即:通过深化教育、加
大投入、建章立制和密切协作来分别打牢部队安全保密的思想基础、技术基础、制度基础和众基础[8]。根据广州军区装备部的保密工作经验,保密管理的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以人为本固本强基。通过深刻剖析网络失泄密案件、事故的原因、教训,引导官兵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及侥幸心理,强化敌情意识,从而防范无意泄密、无知泄密的问题;(2)完善设施体系防范。在筹划和组织各项建设中,坚持“保密优先”原则,确保保密建设与部队建设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3)依法从严注重长效。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把责任明确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实现保密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责任化[5]。由于高等院校是人才和信息比较集中的地方,一些研究者把院校保密工作从一般的保密工作中单列出来,并总结了一些规律。目前,窃密技术的发展、泄密渠道的增多,以及泄密的隐蔽性和破坏性的增大都给高校信息保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而对外宣传交流的日益开展和信息管理意识上的松懈进一步加重了这些问题,为此有研究者指出,应该在三个环节上的工作要加大力度:(1)建立和完善各项保密规章制度;(2)加强保密培训和宣传教育,切实提高保密意识和管理水平;(3)重视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保密管理[2]。还有人针对院校保密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四点对策:(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安全保密工作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2)广泛宣传,深入教育,积极筑牢防间保密的思想防线;(3)严格管理,完善措施,堵塞各种漏洞;(4)精心选拔,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坚强的保密干部队伍[1]。
可以看到,在保密工作应包括哪些主要方面这个问题上,各研究者还是有一定共识的:他们普遍认为,宣传教育、技术防范和制度建设等应该是保密工作最主要的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少涉及到保密工作的扩展内容、各种保密做法的内在联系以及保密措施的作用分析。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也是保密管理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下文将围绕这些问题阐述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3几点思考
3.1秘密的载体及保护原则
秘密的存在从根本上可以分为有形存在和无形存在两种形态,有形的秘密包括涉密文件、书籍、磁带、光盘、设备、场地等,无形的秘密则指人脑中符合秘密基本要素要求的意识或思维[4]。鉴于有形秘密和无形秘密在存在介质上的根本不同,对它们的保护方式也应该是不同的。前文提到了对有形秘密的各种保护方法,其原则可以概括为“限制”两个字:一是限制涉密范围,即让涉密载体的数量最小化,二是限制秘密的传输通道,使秘密只在允许的范围内传输。而对无形秘密的保护,显然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要想让某人脑中的一条信息根据上级组织的需要在合适的情境下开放和关闭,至少目前的生理解剖学技术还难以实现。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对
一种如“意识或思维”这样的生物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控制力量只能是来自生物体本身的力量。在这方面,笔者虽未做过全面的调查,但可以想象,以下三种力量至少部分地代表了人脑中保护秘密的主要机制:(1)责任感。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荣誉的崇尚,会使一个人自觉地保守秘密;(2)畏惧。对泄密后遭受惩罚的畏惧,也会给人时刻敲响警钟,避免秘密泄露;(3)生理状态。健康、清醒、警惕是保护秘密必不可少是前提,也是前两种机制得以运行的基础。
姚宏3.2保密效率的分析
在以往的保密研究中,宣传教育、技术防范和制度建设等措施被摆在了完全平行的位置,而且极少有数量方面的讨论,似乎各种保密措施是简单叠加的关系,措施越多越好,强度越大越好,每一种措施对于保密工作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实上,如果我们像前面那样对保密的原则做一番分析,就会发现,各种保密做法在保密工作的不同方面会呈现出不同的效率,换句话说,一种保密措施在一个方面促进保密的同时,在另一个方面可能是破坏保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数量的控制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例如,在保守无形秘密方面,宣传教育一般会提高责任感,增加畏惧,但大量密集的宣传教育会导致接受教育者身心疲惫,对教育本身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可能间接导致生理状态的下降(在部队官兵中,冗长的教育结束后选择喝酒聚会并不是少有的
现象,而酒精对心理防线的破坏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而且有可能以暂时不被察觉的幅度削弱其责任感(教育引发牢骚、逆反都是有过的)。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当一个人的畏惧接近或突破心理极限时,他保守秘密的能力反而会降低甚至崩溃,金庸作品《鸳鸯刀》中周镖头每晚梦中呼喊“鸳鸯刀”的情节,绝不是小说家脱离生活的杜撰。因此,一种保密措施的作用应该是一个连续体,它的最佳效能段通常既不是这个连续体的开头段也不是结尾段,而更可能是中间的某段,这就是说,保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不是无限增大措施的强度,而是到最合理、最高效的方式。
再进一步看,对一类秘密的保护措施应该被纳入整个保密工作的体系之中,从保密工作的全局来评判其效率、决策其使用。譬如各种技术手段(如计算机保密管理软件)的使用,对于有形秘密的保护是有明显作用的,但是如果设计太复杂或范围太大,可能会加大疏漏的风险,并增加保密人员麻痹大意的概率,削弱对无形秘密的保护。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也许还应该把保密措施对正常业务工作的影响也考虑进去。例如一些院校为了推行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对于所有办公设备,不论其学科是否涉密,均安装保密系统,切断其与地方设备的联通渠道,不仅造成保密资源的浪费,也导致地方学术资源难以进入,业务工作更新缓慢,这也不是理想的结果。综上所述,一项保密措施的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最内一层是对具体秘密的保护作用,中间一层是对整个
保密工作的作用和影响,最外一层是对工作全局的作用和影响(如图1)。当我们制定和评判一项保密措施的时候,应该对所有层次做全面的分析,必要时应用系统综合集成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保密工作的效率,切实保护好我军的秘密。3.3保密的全寿命管理
秘密,和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从诞生到发展再到消亡的过程。在秘密的角度来说,就是定密——保密——解密的过程。事实上,保密工作的一些问题可以从定密或解密环节到答案,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秘密数量的控制问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其心理上的戒备也是一种资源,不应认为可以无限多地增加人脑保护的对象,电脑的情况虽然比人脑要好,但是每把一个文件归入“保密系统”就意味着再次调取这个文件的一部分内容将变得复杂而敏感,涉及谨慎的判断过程,而这终究还是要占用人脑资源的。近年来发生的因疏漏造成的泄密事件,相当一部分都与“秘密”数量过大造成人员懈怠有关,问题的症结在于定密不规范,解密不及时,这个根源问题不解决,保密工作只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低效劳动。所以说,保密工作不仅仅是保密环节本身的问题,也是从定密到解密全过程的问题,必须用全过程、全寿命的眼光来看待秘密的保护。
图1 保密措施的作用对象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秘密载体的分类提出了对不同载体秘密进行保护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保密效率的概念,讨论从局部到全局多系统地衡量保密措施的效率,并阐述了定密和解密在保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对保密工作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陈建辉。做好院校的保密工作[J]。政工学刊,2008,9:43。
[2]邓吉平。论新时期高校信息安全保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78。
[3]李留英,沈国权。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的安全保密防护建设[J]。信息管理,2006,19(4):8-11。
[4]卢昱。军事装备工作保密概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5]陶方元。筑牢装备建设信息安全保密防线[J]。保密工作,2008,12:41-42。
[6]汪朝阳,王承庆,田宏林,邵忠斌。美军加强信息安全保密管控的主要做法[J]。外国军事学术,2008,11:48-50。
[7]王宇,姚宏林。确保信息安全应遵循的原则[J]。保密工作,2008,2:44-45。
[8]张翔。新时期部队安全保密工作要打牢“四个基础”[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08,1:5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