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的意思
    自从我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开始,老师就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尤其是关于爱国主义的。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成语故事就是与爱国有关的。
    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这句话意思是指古时候的人把国家的兴亡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懈努力,刻苦学习。为了做好皇帝,刘秀在昆阳之战中惨败给王莽军队,但是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而是在东汉建立后,励精图治,很快扭转了整个局面。而李时珍为了更好地治病救人,不顾自身安危深入荒山野林之中,用毕生心血写出《本草纲目》。
    “每以天下为己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应该具有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它,才会激励着无数个莘莘学子发奋苦读。屈原、司马迁、曹雪芹、顾炎武等古代名人都对学习都非常认真。晋代时期的车胤、孙康、匡衡,都是以苦读而闻名于世。同样都是学习,为什么他们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这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分不开的。车胤用了一个小时将满是字的书全部抄录完毕,而且在以后的夜里都不睡觉;孙康在极其困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懈的学习;匡衡凿壁偷光,一直坚持到成功。对比之下,难道不会令你觉得惭愧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之所以能够投江而死,是因为他明白自己心中怀有远大抱负;司马迁受宫刑后,决心继续完成《史记》,才会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够著书立说,还不是因为心中有一股为民请命的豪气吗?他们不仅拥有宏伟的抱负,还敢于向困难挑战,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莘莘学子是什么意思?
    刘禹锡之所以被后人赞誉为“诗豪”,是因为他忧国忧民,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是因为他无拘无束,不愿拘泥于权贵;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是因为他忧国忧民,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每一位成功者都不是偶然的,他们都是通过努力学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那我们现在又该怎么办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与君少年多磨难,老来方悔读书迟。”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只能让我们在老年后悲叹:“唉!我曾经年少无知啊!”这就告诉我们不要在年少的时候浪费宝贵的青春时光,应该抓住机遇,勤奋学习,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那我们现在就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以“每以天下为己任”为宗旨,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