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管理是做什么的
信贷管理是指按照现行相关规定和政策根据贷款的平安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原那么对贷款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过程。那么信贷管理是做什么的呢?下面是由提供的信贷管理是做什么的,希望对你有用。
一般来说信贷管理是指按照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和政策根据贷款的平安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原那么对贷款进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带后检查的过程。因此,信贷管理是实现贷款平安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三大根本原那么的根本保障。同时对贷款对象和条件、贷款人和借款人的权利义务、禁止贷款的对象以及其他特别规定作出明确要求,是从事信贷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和标准。
1、全流程管理原那么
全流程贷款管理原那么强调,要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银行监管和银行经营的实践说明,信贷管理不能仅仅粗略地分为贷前管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管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的划分方法,难以对信贷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出台可操作性的规定,
也难以对贷款使用实施有效的管控。强调贷款全流程管理,可以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真正实现贷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有助于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发放的质量,加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2、诚信申贷原那么
诚信申贷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借款人恪守老实守信原那么,按照贷款人要求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提供贷款申请材料,并且承诺所提供材料是真实、完整、有效的;二是借款人应证明其信用记录良好、贷款用途和还款明确合法等。
贷款申请是贷款全流程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管理客户关系、开拓业务市场、发现潜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贷款申请人应秉承老实守信原那么向贷款人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申贷材料,这有助于从立法的角度保护贷款人的权益,从而使贷款人能够更有效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做好贷款准入工作,在贷款的第一环节防范潜在风险。
3、协议承诺原那么
协议承诺原那么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贷款人,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贷款合同等协议文件,标准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调整各方法律关系,明确各方法律责任。
整体来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贷款合同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差强人意,由此导致了许多合同纠纷和贷款损失。协议承诺原那么通过强调合同的完备性、承诺的法制化乃至管理的系统化,弥补过去贷款合同的缺乏。协议承诺原那么一方面要求贷款人在合同等协议文件中清晰规定自身的权利义务,另一方面要求客户签订并承诺一系列事项,依靠法律来约束客户的行为。一旦违约事项发生,那么能够切实保护贷款人的权益。
4、贷放分控原那么
贷放分控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作为两个独立的业务环节,分别管理和控制,以到达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目的。推行贷放分控,一方面可以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践行全流程管理的理念,建立流程银行,提高专业化操作,强调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有效制约,防止前台部门权力过于集中。
5、实贷实付原那么
银行贷款业务
实贷实付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的有效贷款需求,主要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的方式,将贷款资金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实贷实付原那么的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
推行实贷实付,有利于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满足有效信贷需求的同时,严防贷款资金被挪用,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有助于贷款人提高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和跟踪。实贷实付为全流程管理和协议承诺提供了操作的抓手和依据,有助于贷款人防范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6、贷后管理原那么
贷后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以后所开展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重视贷后管理原那么的主要内容是:监视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强调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明确贷款人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一直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一个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要求针对借款人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
人经营财务等变化状况,监测贷款资金的用途及流向,适时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以及有可能导致贷款资金出现违约的因素,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并迅速采取,防范信贷损失。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患风险于未然,控制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长期、长效开展机制的基石。
信贷管理方式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的策略。这些信贷管理方法存在以下局限性:
(1)关于贷款的决策行为是事前判断,贷款存续期间借款人因素变化和宏观经济因素冲击都是不可预知的。由于信用分析存在信息有限性和有效性问题,银行贷款营销、贷款审核、贷款审批人员的法那么和定性分析对于贷款风险和借款人信用的主观判断存在预测的准确度问题,经济低靡时期抵押品和担保品的实际抵补能力等,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在第一层面存在难以克服的外部制约因素。
(2)银行业务经营必然存在地域上、客户关系上、专业领域上的相对优势,由此形成银行放贷业务相对集中于假设干特定类型和风险特征的信贷资产。由于银行贷款的发放通常是在维系原有客户关系和维持原有业务品种的根底上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实施贷款组合充分分散化的策略存在许多现实障碍。比方:新类型贷款客户的营销本钱问题,经营地域的根底经济
环境,信贷业务营销队伍和管理专业人员的经验、素质等。
(3)银行信贷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贷款经营收益的最大化,应当表达为资本收益率水平的有效增长。由于发放贷款后,银行没有积极管理信贷资产的途径或工具,资产负债表内信贷资产不能产生预期收益,甚至形成呆账、坏账。差的情形是,银行不能获得经营信贷业务的增值收益;最坏的情形是,持有风险资产的信用状况持续恶化,却没有行之有效的风险躲避措施和止损安排,导致信用损失消蚀了贷款损失准备金、风险储藏金和银行资本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