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看,那大气cū guǎng①_________的书法印玺,A.振聋发聩的圣贤箴言,是千年文明的承载;你听,那奔放雄健的陕北民歌,B.栩栩如生的黄梅戏曲,是千年民俗的回响;你品,那兼济天下的浩然正气,独领C.风骚的浪漫情怀,是千年精神的D.激荡。时光流转,历史的形迹与人文的风华xiāng fǔ xiāng chéng②_________,滋润着每一位华夏儿女。
(1)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2)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振聋发聩 B.栩栩如生 C.风骚 D.激荡
二、选择题
2.以下是知识科普小手册中的四个词条,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谦辞 古人在日常交谈和书信往来中表示谦虚的言辞。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
B.律诗 通常每首四联,一般说来,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比如《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就是对仗句。
C.排比 古代散文有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比如《<孟子>三章》就使用了大量排比句,使得文章极富气势。
D.表 表,是古代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卑微、恳切。比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三、语言表达
3.请任选你熟知的一种民俗,仿照划线句,补写句子。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一扎一绞,如画作般,云南扎染描绘美好的期待;一抛一接,如穿线般,壮族绣球串起两人的姻缘;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4.班级组织实地考察家乡民俗的活动,请你完善考察步骤。
考察前: | 查阅资料,了解民俗 | 准备笔记本、相机等工具 | 了解交通路线,联系向导 |
考察中: | 详细记录,摄取音像 | 采访____ | 尊重民俗活动,保护环境 |
考察后: | 整理资料,做好分类 | 汇总采访笔记、照片等资料 | 讨论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
五、语言表达
5.“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请根据“孝”的宣传资料夹,猜一猜“孝”字的本义是什么。
甲骨文的“老”字 | 什么时候入伏天2022 甲骨文的“子”字 | 甲骨文的“孝”字 |
提示:“孝”是会意字,是由两个独体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字。 | ||
6.家与国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家国关系的讨论,请你把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
小龙:我认为“家国”二字中核心的字眼是“家”,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归属。木兰代父从军远征万里,立下赫赫战功,亲情和家人是她最坚实的铠甲。
小华: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认为_______。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紧扣议题;③文明表达。
六、情景默写
7.诗文名作往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古诗辑录。
【家国情怀】 | 是木兰“万里赴戎机,____”的奔赴;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的愿望;是陆游“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壮志。 |
【以和为贵】 | 是《论语》中“______,不亦君子乎”的宽以待人;是苏轼《定风波》中“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适豁达;是《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_____”的和平安宁。 |
【自强不息】 | 是《龟虽寿》中千里马虽然老去,依然有着“______,_________”驰骋千里的志向;是《行路难》(其一)中虽然千磨万折,仍然葆有“______,______”的坚定信念。 |
七、对比阅读
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谦性故刚,遇事有不如意,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亨①功不加谦而得世侯,内愧,乃疏荐谦子冕②。诏赴京师,辞,不允。谦言:“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有删改)
【丙】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注:①亨:人名,指石亨;②冕:人名,指于冕,于谦的儿子。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 自以为大有所益 B.固辞 固以怪之矣
C.亨功不加谦 大王加惠 D.宜乎众矣 宜多应者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国家多事,臣义不得顾私恩。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品性进行了比较,抒发了内心的真实情感。
B.甲文以菊与牡丹衬托莲的品质,乙文中是以石亨的做法衬托于谦的精神。
C.乙文中“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以/裨军国”这句话的断句是正确的。
D.丙文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之气贯长虹,朗读时结尾要读出磅礴气势。
11.你认为乙文中的于谦可以称为“君子”吗?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看法。
12.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传情达意。请你参照示例,品评丙文语句。
出处 | 原句 | 品评 |
甲文 |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巧用反问,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
乙文 | 辄拊膺叹曰:“此一腔热血,意洒何地!” | 巧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将于谦内心无奈和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丙文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_______ |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论坛帖子,完成下面小题。
九(1)班同学在“传统文化论坛”中邀请了4位嘉宾,就“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开展了一次圆桌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
2022年11月8日-2023年1月8日,我在凤凰网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问卷调查,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共17059人参与,大家看看如下数据: | |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1月11日,有删改)【材料二】
我认为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颂,其中蕴藏着很多生活的智慧。时间的智慧。按季生产、顺时而食,按季生产,是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水等资源的生产模式,也就意味着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顺时而食,在节气饮食文化中的重要表现是“尝新”“尝鲜”,即产即食,不仅食材新鲜营养,还能避免食物存贮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保健的智慧。惊蛰时节,气温迅速回升,百虫纷纷“惊而出走”,因此民间有抖席子、被褥、衣物的习俗;谷雨除蝎、禁蝎;入梅日将器具置于高阁、以防霉坏;入伏日“洗百病”等,呈现着人们跟着节气过日子的健康生活方式。 守护的智慧。中国节气文化反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自然资源取用模式,很多地区都流传着“清明前后,挖坑种树”的农谚,鼓励人们植树造林,守护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还包含着许多有关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文化传统,在云南鹤庆,当地会在清明节和冬至日举行“祭鸟节”,当天,人们会喂食鸟儿,绕山踏歌,赞颂鸟儿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 | |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2日,有删改)【材料三】
资深网民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早就荡然无存了。网络用语早已“溢出”网络边界,从“帅锅”“美眉”到“yyds”“绝绝子”,脱胎于网络的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近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发布《近期互联网语言文字规范调查报告》,调研了过去三年,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出现的语料约500万汉字、500幅图片和500个视频,发现“不规范表达”高达61%,如“YYDS”、太“尬”了;临时构造新词也占到了13%,如“懂王”“鸡娃”。在抖音中,“多少米”(多少钱)“G家”(国家)等变体表达层出不穷。日常的语言文字都无法坚守住,何况深远的传统文化呢? | |
(选自《新京报》2022年11月17日,有删改)【材料四】
网络文艺研究大咖网络就冲击传统文化么?我认为未必!不信,你翻开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你这张画临的可是北宋许道宁的《关山密雪图》?”“如果不用‘关公巡城’的手法来斟茶,茶水能好喝到哪里去?”一不留神,传统文化就直逼你眼球。我也同样有数据,《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如美术史专业出身的网络作家漠兮说的作品《枕水而眠》以国画为题材,让传统文人笔墨情怀跃然纸上。 恰恰相反,我认为网络文艺与传统文化是可以相互赋能的。一方面,网络文艺可以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据抖音年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该平台书法类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达1074亿。不仅书法,很多技术门槛颇高的非遗技艺,也通过网络视听文艺走向千家万户。如跟着短视频流连于斫琴工坊、制陶作坊,成为休闲娱乐新潮流;唢呐、二胡、洞箫等传统乐器,成为新晋网红;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网络文艺采之不尽的题材富矿、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近年来,不少“国风国潮”作品成为爆款。仅2020年至2021年,就有50余首国潮音乐播放量过亿;哪吒闹海、白蛇传等传奇故事,在网络电影中得到新的解读;8K中国风水墨动画影片《立秋》,在传统水墨之美的包装下传递当代精神意蕴,为广大网友所喜爱,获得多个国内外奖项。 | |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3日,有删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