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历史小说兴盛原因初探
作者:张兆华
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政治气候的变暖,我国的文学迎来了明媚的春天。经过三十多年的阳光沐浴和雨露滋润,当代历史小说在生机勃勃的文学百花园里,可以说是红杏出墙,一枝独秀。
        1976年末,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二卷迎着乍来的春风,破土而出。紧接着,《李自成》第一卷修订本于1977年出版。八十年代初,姚雪垠又出版了《李自成》第三卷。这一时期出现的历史小说,比较著名的还有《星星草》、《风萧萧》、《九月菊》等。这些作品为试图冲破旧的历史小说的条条框框,作出了有益的努力。
        九十年代,二月河、刘鸿泽、满汝毅、凌力、曲春礼、孙卓、薛浩、莫英、丁力等一大批历史小说作家涌现出来,历史小说作品在数量上急剧增加。这些作品或写封建帝王,或写政治思想家,或写民族英雄,或写农民起义,内容丰富多彩。写作方法方面,在继承历史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基础上,也有所创新。
大秦帝国停播政治原因        二十一世纪初,历史小说作家作品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这时期的作家,对历史题材的挖掘更加广泛、深刻。纵看上起虞舜出世,下至满清覆灭。横看非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名人大家,且有文人学士、才子佳人,甚至身处社会底层的乞儿、平民百姓等。这时期的作品,思想内容上,除了表现朝廷宫闱权术、治人治国谋略之外,一些作家更注重反映民族的融合团结、诗文画家的性情德操及下层人民的喜怒哀乐等。在艺术表现上,作家的文笔更加细腻,手法更加灵活。在写作规模上,或作家个人推出,或出版社推出,更多的系列小说面世。前者如杨力的千古系列、唐浩明的《曾国藩》系列、孙浩辉的《大秦帝国》系列等,后者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清朝系列、湖南文艺社的千秋系列等,皆是部部曲曲,连连续续,洋洋大观。尤其是作家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规模极其宏大,总共十三卷500余万字。其作品社会评价极高,曾经获得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入围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历史类),香港《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并且获得美国最受欢迎的海外华人作家作品奖
        我国当代历史小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终于形成当前这样的兴盛景象,实属来之不易。惜之、爱之、护之,是我们对其观察分析的出发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当代历史小说呈现兴盛景象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政治的原因
        我国当代文学是在政治气候的严冬过后获得新生的。1976年底,长达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我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的重大变化,人们长期被压抑、被束缚的思想得到解放。民族精神迅速提高,国家观念大大加强。振兴民族,富强国家,成为广大人民的强烈愿望。要展现民族历史,要发掘民族精神,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小说担负重任,顺应时代潮流,在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发展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全国人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进一步激发起人们对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探索兴趣,大批的历史小说作家作品涌现出来,大量的优秀历史小说作品创作面世。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历史题材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加入,使历史小说的读者队伍越来越壮大,我国当代历史小说正是因此而走向兴旺发展的。
        2)社会经济的原因
        “文化大革命持续10年,自我封闭的经济政策,使得我国国民经济趋于崩溃的边缘。七
十年代末,随着政治的解冻,经济也开始复苏。左倾的、激进的革命狂热精神,被务实的、冷静的经济治国思想所代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方针确立起来,四个现代化成为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政治、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带来文化领域的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我国当代文学迈进新时期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转型,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的同时,文学与经济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五十至七十年代,人们一直认为文学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它是一种精神产品,与金钱毫无关系。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政治、意识形态至高无上的地位削弱,经济、财富在社会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市场的选择力量越来越强大,文学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文学终于主动选择了市场。文学作为一种商品走向市场,为自身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在市场化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我国当代文学发达起来,古代历史题材这个大宝库也得到进一步发掘,历史小说有了喜人的收获。
        3)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
        当代历史小说是我国当代文学百花丛中的一朵。她的绽开,离不开当代文学百花园内百
花齐放这一环境,尤其是离不开当代小说的繁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我国社会开始迈进新的历史时期的同时,我国当代文学也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时,本来属于社会政治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里得到广泛地响应,人们迫切要求砸碎精神枷锁,解放思想。1977年和1978年文艺界所进行的一系列拨乱反正工作,为文学进入新时期作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十年动乱中推行的文艺黑线专政三突出阴谋文艺等思想理论得到批判,被迫解散的文艺组织恢复起来。1979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大会上,同志在大会致辞中阐述了发展新时期文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为我国当代文学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次大会提出了文艺民主的要求,并且重申了早在五十年代已经提出但一直未能得到真正实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文艺思想的解放,带来文学创作的活跃。就小说而言,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的成绩最为突出。这一时期的文坛景象,令人耳目一新。
        198412月召开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对文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会上,以中共中央名义宣读的大会祝词中,提出了创作自由的口号:作家有选择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方法的充分自由,有抒发自己的感情、激情、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充分自由
我们党、政府、文艺团体以至全社会,都应当坚定地保证作家的这种自由。这样的文艺方针极大地激发起作家的创作激情,大量的文学作品创作出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作家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纪实文学、新写实小说涌现出来。这一时期的文学景象,使人精神振奋。
        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我国文学创作兴盛势头不减。这一时期,现实主义小说掀起一个新高潮。新官场小说开始出现,并受到广泛关注。女作家的创作成就非凡,女性文学引人注目。一批被认为是站在社会边缘处写作的新生代作家,崭露头角。一些七十、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也开始登上文坛,壮大了作家队伍。这一时期的文学,更加让人充满希望。
        4)外来文化影响的原因
        外来文化的引进,极大地刺激并推动了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五十、六十年代,我国采取的是对中外文化高度选择的方针。文化大革命期间,采取的是自我封闭的文化政策。在经过长时期的封锁之后,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我国逐渐掀起大规模介绍西方文化的热潮。这一时期,陆续创办了十多种专门研究和翻译外国文学的刊物。许多出版社都在出版译本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专门的外国文学出版机构。各刊物刊出、各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和
研究著作,迅速形成规模。于是,西方现代派小说的象征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文学流派介绍进来,意识流、蒙太奇、黑幽默等艺术方法介绍进来,引起我国作家艺术观念的更新和创作方法的改进。八十、九十年代,西方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取得丰硕成果。如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而出现的寻根小说、受西方现代派影响而亮相的先锋小说等。而且,这种影响仍然在不断地发挥刺激作用,促进着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在西方文化刺激并推动我国当代文学的同时,我国当代历史小说也在港、台文化刺激下发展起来。八十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起先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内地迅速掀起一股武侠小说热。紧接着,琼瑶的言情小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陆,大陆又迅速掀起一股言情小说热。港、台小说风行大陆,不但广大读者被牢牢吸引,如醉如痴,而且使人们看到了社会开放的程度和小说广阔的市场。于是,一批作家向古代社会、向民族历史中寻素材,开始创作历史小说。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以古代历史为题材的小说终于蔚为大观,呈现一片令人欣喜的景象。
       
        张兆华,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