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材分析】
本专题讲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的历史。本专题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为基础,结合中国历史实际,展示了中国自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大一统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过程。本课以秦朝建立的条件、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为核心内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秦统一六国的条件部分承接和联系了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内容;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农民起义又与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的内容衔接,这三课贯穿构成了中国早期封建制度的雏形。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理解国家兴衰存亡的一般规律。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课标解读:
1.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2.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其意义。
3.了解秦朝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及启示。
【学情分析】
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了解教材,还要深入分析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秦朝历史有一定学习和了解,但缺乏深入理解和感悟。由于我校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历史学习方法存在很多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发挥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基于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可通过课堂活动设计、情景构建和史料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主要内容。
针对学情:根据学科特点,有选择的使用教学资料和补充史料。(1)合理利用地图资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2)构建情景设置问题,在小组合作与探讨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3)大量充分运用史料,让学生在图片和文字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在了解基本史实前提下学会归纳升华。
【课标要求】
目标就像灯塔,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秦朝相关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3.通过史料研习分析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利用图文史料探讨秦朝速亡的原因,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认识人民众对历史的发展作用,学会多种角度的解释历史现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难点:秦王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原因和内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史料教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武汉学生所熟悉的湖北省博物馆镇馆文物之“云梦睡虎地秦简”唤起学生对秦朝的情感兴趣。播放《国家宝藏》中关于睡虎地秦简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悟这些秦简律法背后的精神,通过秦简的前世今生引入主题,与学生共同探讨秦帝国统一、治理与灭亡的历史。
师: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再次证明中华民族曾以优越的法文化长期滋润过东方世界。秦简中有很多先进而严谨的制度,对今天仍然有极强的借鉴意义:比如最早的消费者保护法,物价必须明码标价;比如审讯的时候不能严刑拷打,见义不勇为要受罚,官员交接时要进行离任审计,到基层要自带口粮等。更为关键的是,从这些考古资料中,我们应该深刻的去感受秦
朝在法律与制度建设上下的苦功,以及背后绵延不绝的历史精神。秦虽二世而亡,但秦制却长久保留了下来,直至今天也仍在产生影响。正如撒贝宁扮演的喜所言:“我们终会一死,竹简也必将会腐朽,但是这些律令背后的精神,一定会绵延后世千年。
(二)【课前准备,时空走位】
教师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自主梳理秦统一六国前夕的历史大事件、秦王嬴政个人命运历史,通过课前准备,构建好脑海里的时空走位,为新课推进做准备。
(三)【新课推进,明确任务】
本课内容主要设计成为“三大主题,六大情境”。
一.天下一统:秦国模式之胜利
【情景一】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秦朝的统一条件”任务。
材料一: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商君书·赏刑第十七》
材料二: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实践,秦国国富民强,彻底改变了战国七雄原有的力量格局秦国,已经具备势力问鼎帝业。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百年征战给当时的各地君主带去“国家建构”压力——唯有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军事动员、控制和管理生产以及汲取社会资源的政权能够“适者生存”。于是,集权最成功的秦国“脱颖而出”,并在征服其他国家后将这一“秦国模式”推广到整个中国。         
  ——刘瑜《重读福山之一:历史漫长的终结》
  【思考角度】(教师启发思考角度,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探究合作)
1.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秦的统一条件(思想、经济、地理、政治、国力、 民族交融、华夏认同和秦尚武精神等方面);(如何把这几个方面纳入天时地利人和?
2.总结出什么是“秦国模式”?
统一条件: 天时:经济发展需要统一
地利: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人和:励精图治,广纳贤才,雄才大略、人民渴望统一,
“秦国模式”:依法治国,制度变革(县制——中央集权),国富兵强(社会动员能力)
二.明法定制:大秦帝国之管理
【情景二】面对新的统治难题,如何管理秦帝国及巩固统一?
材料一:秦朝统一六国时,国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后北收河套、南征百越,至公元前210年达到340万平方公里。                                                ——吕思勉《中国通史》
大秦帝国停播政治原因材料二:春秋战国的国家,每国都有五六百年独自发展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各国之间大致有共通的语言文字,那仅限于知识分子在国际场合使用,一般人都只用自己国家的方言和文字。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三:在里耶秦简记载中,公元前221年,南郡苍梧县发生了大规模叛乱,叛乱平定后,秦王朝并未展开残酷的报复,犯事官员仅被处以刺字之刑。                  ——里耶秦简(材料出处到,里耶秦简简文是古文,不是这样的
【思考角度】(教师启发思考角度,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探究合作)
1.秦统一后面临的统治难题(庞大的疆域及人口、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地方反抗势力等)
2.秦国模式如何推广与革新?
【情景三】概述秦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一:右图为《秦朝政府组织》和《三公九卿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思考角度】(教师启发思考角度,学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探究合作)
1.认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的传承和创新哪些)?理解它们体现的君主专制特
2.根据材料,中央集权的特是如何在秦朝郡县制和基层治理中所体现出来的?有何意义?
【情景四】与先秦贵族政治相比,秦汉官僚政治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一: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 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 
——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秦汉时,流行 “以吏为师”……而吏胥则实行常任制、本土制,而且职位往往父子兄弟相传,于是形成了吏胥实际左右官员的官场格局。
——郑伟林《论中国传统官僚政治中的官僚与政客》
材料三:贵族政治所依赖的最佳基础, 应该是土地所有、民众领属和行政治理合而为一的领主制。由于春秋战国领主制的崩溃……相应地, 土地领主所有让渡于自由买卖的自耕农和地主租佃制, 民众领属让渡于皇帝中央集权国家, 行政治理让渡于君主专制下的职业官僚……在这个意义上 , 土地自由买卖的自耕农和地主租佃制形态, 又是秦以后皇权官僚政治所依赖的“长时段”基础性的社会经济形态。 
                                      ——李治安《关于秦以降皇权官僚政治与贵族政治的复合建构》
【思考角度】
1.概述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区别,并分析秦汉官僚政治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官僚政治对秦汉以后社会治理与经济形态有何影响?
    【情景四】理解并分析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材料一: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
                                                              ——《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三: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以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