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大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先秦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奠基时期
秦汉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形成时期
隋唐宋元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的发展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由兴盛到衰落时期
其成就突出表现在农学、医学、天文学和四大发明等方面。
一、农学主要成就
地,是最早植桑养蚕的国家。传说上古神农教民耕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之神。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春秋战国时已有了整套的田间灌溉系统,李冰父子与都江堰。战国后期,中国农业开始使用铁器,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领先的。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今天许多传统农具,在汉代已经基本定型。秦汉出现耦犁与耧车,唐代出现筒车与曲辕犁。
一、农学主要成就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叶的专著,陆羽被奉为“茶圣”。
元代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作系统全面研究的著作。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集古代农学之大成的著作。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
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最大的特点是诊断和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方法,如“惊伤心、怒伤肝”,“百病生于气”,
“气治则安,气乱则病”。这是受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中医医学主要成就
中国的中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内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中医理论体系
中国医药学的完整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性著作是《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中医具体法:药物、针灸、推拿、外治、食疗、意疗等。
1.名医和名著
西汉:《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
东汉:《神农本草经》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
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东汉:华陀,“神医”“麻沸散”“五禽戏”。
西晋:王叔和,《脉经》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唐朝:唐太宗首办世界上第一座医校;唐政府组织编写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
唐朝:孙思邈,“药王”《千金方》“东方医学圣典”。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屠呦呦,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中国古代医学主要成就一览表
3.中药
中药指中医用以治病和养生的药物,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中医中药与京剧、国画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药按加工工艺可分为中药材和中成药两大类。
中药材是指经加工炮制可直接供药房及药厂制剂使用的半成品药。如人参、三七、冬虫夏草、鹿茸、阿胶都是名贵的药材。
3.中药
中成药是指经加工可直接使用的成品药,分丸、散、膏、丹、片、口服液、药酒等。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悠久的采摘、应用的历史。
历史上形成河北安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镇和河南百泉四大药都。
三、天文学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十分发达,并且具有很高的成就。
天文(纹)就是天象,具体指日月星辰等自然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及运行诸现象。
历法是年、月、日计算时间的方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包括天文观测、天文著作、天文仪器、天文测量和历法等方面的成就。
1.天文观测
中国古代对天象观测开始较早,记录丰富、系统而完整。
殷墟甲骨文中保留了世界上关于日食的最早记录。《诗经》对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记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在《春秋》中留下了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中国最早有明确纪年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汉书·五行志》中记录在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
唐代僧一行主持,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战国时甘德和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天文仪器制作
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圭表。
最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是浑仪和浑象,二者又称浑天仪。浑指圆球。浑仪是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的一种仪器,如上窥管,以作实际观测用。浑象则是一个球,上面刻上各种特征天象,用以演示实际天象。
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它是由漏壶和浑仪共同组成,这个浑天仪是天球仪的鼻祖,对后世天文学的影响很大;同时,张衡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天文仪器制作
北宋苏颂主持建造了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第一座结构复杂、自动运转的“天文钟”。
元代郭守敬创制和改进十多种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仰仪等。
3.历法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对天象的长期观察和记录,促使中国产生了世界一流的历法。
相传远古时期就制定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法《黄帝历》。
夏代《夏小正》(又称《夏历》)是中国现代阴历的起源。
西汉《太初历》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历法,奠定了后世历法的基本要素。
唐代僧一行主持编定的《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后来的历法家几乎都按照它的结构来编写历法。
3.历法
北宋沈括主持修编的《奉元历》,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份完全统一起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元代郭守敬创立的《授时历》,与现行公历周期相同,是中国古代推算最精确和使用最久的历法。
四、数学主要成就
数学古称算学。西周的商高是见于著述的中国古代第一位数学家。春秋时期,九九乘法口诀成为士人的普遍知识,有了分数的概念。
西汉的《周髀算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数学著作。记载了世界上关于勾股定理的最早记录。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三国时期的刘徽在《九章算术》注释上第一次提出了“极限思想”,最早提出十进小数的概念。
南朝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提出了球体积公式的推算原理。
珠算是中国算数的一项重大发明,成熟于宋元时期。
五、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当首推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1.造纸术
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代祖先是利用龟甲、兽骨和青铜器记事,称为“甲骨文”和“金文”;后来改用竹片和木片作为书写材料,形成的书籍称为“简牍”。简牍是中国最早的正式书籍。与此同时,人们还将文字书写在丝织的绢上,称为“帛书”。西汉时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但不能做书写之用。
五、四大发明
1.造纸术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革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多种植物纤维造纸,史称“蔡侯纸”。由于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出的纸张精良,因而造纸术迅速推广开来,蔡伦被尊为造纸术的发明人。至三四世纪,纸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五、四大发明
2.印刷术
印刷术被称为人类“文明之母”。中国古代的印刷术分为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
考导游证
中国的印刷术开启于古代的印章和石刻文字,汉代采用摹印和拓印,隋代改进为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将文字或图画以阴文(反手写)在质地坚硬的枣木或梨木板上,然后刷墨铺纸加以印刷。到唐代已逐渐用雕版来印刷流行较广的书籍。在敦煌千佛洞内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印刷品。
五、四大发明
2.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全盛时期。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完成了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这是排版印刷的开始。元代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架,后出现锡活字,到明代出现铜活字,后又产生铅活字。随着活字印刷术的进步,中国古代印刷出版事业进入了新的繁荣阶段,进而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五、四大发明
3.火药
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家的炼丹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一书中,第一次记载了配制火药的基本方法。火药主要原料是木炭、硝石和硫磺。
到唐末以后,火药被开始引入军事战争,北宋出现了最早的火药兵器,从而在军事科学技术方面引起了重大变革。
五、四大发明
4.指南针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
司南发展到宋代,成为“指南鱼”和“指南针”。后来,人们将指南针与二十四向方位结合起来,制造成“罗盘”。指南针发明后,大大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人类航海的新纪元。
六、其他科技成果
两汉时期首创井渠法(坎儿井)。东汉杜诗发明“水排”。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水文地理学巨著。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多处触及地理学,不乏精湛之作,书中论及地形的形成,以及化石、食盐、流沙等。《梦溪笔谈》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中叶的水稻、甘蔗和油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六、其他科技成果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中国系统研究岩溶地理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岩溶地貌的人。《徐霞客游记》是我国最早的野外考察记录和优秀地理学著作。
明代王士性是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五岳游草》《广游志》《广志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