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m1.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
9m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9m3.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9m6.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9w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答: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⑴GDP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⑵计入GDP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⑶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
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⑷计入一定时期的GDP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
9m4.概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
答: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第四,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
10m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APC=C/Y,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10m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C=△C/△Y,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10m12.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10w1.简要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答:消费函数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CY+ SY= Y;第二,平均消费倾向APC与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恒等于1,即APC + APS = 1;第三,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即MPC + MPS =1,由此可见,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
10w2.简述投资乘数定理及其成立的条件;
答:一般地,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b,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终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Y=△I/1-b,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而k=1/1-b,被称为投资乘数;投资乘数也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投资乘数定理不仅说明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而且也说明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下降;乘数定理结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如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受到资源的约束,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受到资本品、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民收入增加量达不到投资的1/1 – b倍;因此,投资乘数定理往往在萧条时期才成立;
10w3简述相对收入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可概括为如下四点:⑴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平均储蓄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观点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相同;⑵从长期考察,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
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这种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消费函数之谜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一观点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的结论相同;⑶短期考察,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最高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⑷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平均储蓄倾向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11m8.流动偏好陷阱又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了的;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11m10.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
11m12.投资是指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这里所说的实际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不包括有价证券;
11m17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治本平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11w4简述IS-LM模型;
答:使得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收入Y和利息率r必须同时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由产品市场的分析知道,当投资等于储蓄时产品市场处于均衡;因此,产品市场的均衡可以由Ir= SY加以表示;由货币市场的分析知道,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处于均衡,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可以由m = L1Y+ L2r加以表示;这样,使得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收入Y和r的组合一定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
上式被称为IS – LM模型;
12m1总需求: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的劳务的需求总量;
12m2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即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的均衡的总支出量随着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2m3总需求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支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使得经济处于均衡的总支出AE的水平,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需求函数AD可以表示为:Y = ADP
12m4总供给: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12m5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轨迹;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
12m6总供给函数是表示价格总水平与均衡总产出关系的函数;以Y表示经济中的总产出,P表示价格总水平,则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 = ASP
12w1简要说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1.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随着价格总水平上升而减少;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此外,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当价格总水平提高时,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同时减少,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下降;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消费和投资支出同时增加,从而社会总支出水平提高;也就是说,总支出水平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即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
12w2简述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答:在一个特定的价格总水平下,任何引起总支出变动的因素都将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支出中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总支出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体地说,在三部门经济中引起总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
首先,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由于消费与储蓄成反方向变动,因而储蓄增加使得总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而储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正文 移动;
另一方面,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从而投资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货币供给量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12w5简述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
答:在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生产能力的提高或降低都会导致厂商愿意供给的某种产出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总供给曲线,特别是垂直部分发生移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例如,地震或战争会极大地减少经济的总供给,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第二,技术变动;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术的变化;技术变动通常是正向,即技术水平倾向于提高,所以技术变动的影响一般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当工资下降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总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因而降低工资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反之,工资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此外,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厂商以进口商品作为原料,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变化时,厂商的成本就会发生变动,从而愿意生产的数量也会变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