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考点复习
考点复习一:词语解释
第一类:最易考词语,常以错误选项出现。(复习要求:记牢正确解释)一个土一个于
1. 傅说于版筑之间              2. 征于,发于声,而后         
3. 百里奚举于                  4、出则无国外患者          
困于心,于虑         
第二类:次易考词语,常以正确选项出现。(复习要求:熟悉正确解释)
1. 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2. 人恒然后能改         
3. 则无敌国外患者              4. 于声           
5. 则无法家拂士                  6. 乱其所为         
第三类:通假字。(复习要求:熟记所通的字及解释)
(1)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3)入则无法家                       
第四类:古今异义词(复习要求:熟记古义,了解今义)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第五类: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人恒(原意:错误,过错,在句中意思         
2、使动用法
①必先其心志  原意:痛苦,在句中意思         
其筋骨      原意:劳累,在句中意思:         
③饿其体肤      原意:饥饿,在句中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
“动”原意:震撼,在句中意思          ;“忍”原意:坚忍,在句中意思:         
3、动词作状语
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
原意:进入,在句中意思          ;原意:出去,在句中意思:         
考点复习二:特殊句式(本文典型特殊句式:倒装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顺序应为:                      (紧邻下面五句相同)
2、困于心,衡于虑/征于,发于声。顺序应为: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顺序应为:                             
考点复习三:课文理解与考题比较复习
  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
内容
教参正确理解
考试出现过的错误选项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
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据此事实,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列举事例)
①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②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③开篇运用排比句列举出六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为中心论点提供了足够的道理论据。
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阐明道理)
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描写了担当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上的磨难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这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
孟子又重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由个人说到国家,这是针对国君说的,从反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考点复习四:试题精选
第一组:(201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完成9-11题。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傅说于版筑之间      :发动
    B.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责任,使命
    C.人恒然后能改        :犯错误
    D.则无敌国外患者      :指在国外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士              D.征于发于声而后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第二组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完成9-11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B.百里奚举于  (集市)
C.征于,发于声,而后(告知)          D.则无敌国外患者 (指在国外)
10.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舜发畎亩之中      告之          B.饿其体肤,空乏    如土石
C.发于声,后喻      去之            D.胶鬲举于鱼盐    多助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文章大量使用排比句来说理,气势磅礴,力度非凡。
第三组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完成9-11题。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百里奚举于          市:城市
B. 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 于声                发:显露,流露
D. 则无法家拂士        入:指在国内
10.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曾益其所不能          B. 困于心,衡于虑
C. 行拂乱其所为          D. 人则无法家拂士
1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选文首先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B. 第②段由个人的成长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得出本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C. 第②段先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反面论述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加强警告作用。
D.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说理生动、真实、深刻,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四、(2021和平二模)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9~11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舜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B. 百里奚举于        市:集市
C. 于              征:征验、表现
D. 出则无国外患者    敌:敌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D )
A. 必先其心志          B. 饿其体肤
C. 所以心忍性          D. 人过,然后能改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孟子首先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 孟子又重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都说到了。
C. 孟子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由此自然导出这一章的中心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这篇文章要告诉人们,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五、(2018天津中考真题)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完成9-11题。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行乱其所为      拂:违背              D.征于发于声而后    喻:告诉
10.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六、(2020红桥区一模)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完成9-11题。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百里奚举于    市:集市        B.困于心,于虑        衡:衡量
C.于,发于声  征:征验、表现    D.出则无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D )
  A.必先其心志        B.饿其体肤
  C.所以心忍性        D. 百里奚举于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优患,死于安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