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这个字始于晋地,可没几个山西人能认得,云南人却经常使用
在很多人眼中,山西方言“土”,不好听。其实,山西方言不“土”,它只是很“古”。古老得就连山西人都颇觉诧异:自己嘴边常说的那些词语,咋就这么日怪呢!
这些古怪的词汇,其实都是可以刨到根儿的,都是极古老的文言词、以及上古语音在山西方言中的遗存。
一个土一个于
山西地形就是两山夹一沟
方言是挂在人们口头的语言形式,口耳相传,代代相袭,对古音起到了一定的凝固作用。如果某个地区的人口历史上没有太大的流动,那么,这个地区的方言就是存古的。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外有黄河,内有太行,素称表里山河,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流动较少。千百年来,山西的人口历来是输出的多、外来的很少,所以山西方言保留了很多古代语言成分,被称为语言演变史上的“活化石”。
山西方言之所以弥足珍贵,不仅在于它保留了众多的古声、古字,还在于它承载着太多历史文化信息,使得山西人说起话来,“土”得优雅,“古”得有韵味。
爨火做饭
比如,在我的家乡山西省平定县,人们在烧火炕,或者生火做饭的时候,经常会说“爨火” “爨柴”,就是往炉膛里添加柴火,使火不熄灭。
这个“爨火” “爨柴”,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声、古字。
如东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豺狼众而走兽剧于林,爨火猛而小鲜糜于鼎也。”
又如,元代贡师泰《赤城》诗云:“瓠壶悬谷种,土锉爨柴根。”
直到今天,“爨火” “爨柴”这些词语,还时常挂在乡人的嘴边,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写,便用同音字“传”来代替。
爨柴
但是,这个字在云南广大地区,却广为人所熟知,就是因为历史上在这里曾经出现过兴盛一时的爨氏家族、以及由此扩大形成的爨民族和爨文化。
那么,这个笔画繁杂的“爨”字到底什么意思呢?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逸闻趣事呢?
“爨”字什么意思
“爨”字别看笔画多,但不是繁体字,它在小篆中就是这么写的,一直到今天也没有太大变化。
爨,读作cuàn(音同“窜”),共三十画,写起来有些费劲儿,一不小心就会缺胳膊少腿儿的。但你要是记住一个口诀,保管写得既对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