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草原面积广阔,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资源库,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此外,草原生态环境的修复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是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在环境污染愈发严重的趋势下,首先要考虑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时分析相应的保护对策,这对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将针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中国最大的草原【关键词】草原 生态保护 对策
为保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政府部门必须着手建设草原环保监管制度,在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推进环保建设,制定分阶段实施的环境修复治理方案,加大草原执法监管力度,颁行草原土地开发利用标准与生态环境管理办法,严禁私自开垦草地作为农业、工业用地,制止各类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未受污染的草原实行严格保护,将草原保护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控制畜的数量与规模,整合技术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提升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效益。
1.草原生态保护的现状
1.1可利用经费有限,项目执行难度较大
尽管我国各地政府陆续制定了远期的草原生态修复计划,然而各地级市、自治州的前期工程投资经费需要自筹,为建设草原检测系统、环境治理机制,必须消耗大量资金与技术资源,技术标准较高,农业部、环保部等政府机关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完成该项工程的难度较大。由于建设资金筹集难度较高,计划涉及领域较多,开工时间、施工速度落后于纸面计划。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阶段的社会环境下,原材料、技术设备采购价格涨幅较大,施工难度增加。项目管理较为混乱,地方政府环保机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牧业管理机构均制定了本部门的草原生态环境修复计划,各部门所发出的指令相互冲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与实施路径较为单一。例如退耕还草工程仅能为牧区内的定居农民提供饲料补助,未能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因而导致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激发了牧区居民的反感情绪。在建设草原围栏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技术器材、资金,前期投资的回收难度较高,市场投资人缺乏参与此类公共项目的积极性,因此政府筹资、融资难度较高。
1.2缺少配套的技术服务体系
我国边疆地区草原面积较大,监控难度较高,监管人员习惯于使用较为落后人工探查法检测草原的土地开发情况,草原监理机构中具备较强工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化技术设备的人才较少,人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可利用的办公条件较差,导致草原生态保护工作进展限于停滞状态,草原监测站无法发挥应有的提前预警作用,无法发现小规模的滥采、滥伐活动,监管效果不佳。
1.3牧民环保意识薄弱
草原地区众的生产劳动活动会对草原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其环保意识的强弱决定了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实施难度。然而地方政府未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导致多数牧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无法认识到自身行为活动对草原生态的影响,部分牧区居民存在肆意丢弃生产垃圾、滥伐树木、过度开采草原煤矿等问题,不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生态保护措施与相关规定,导致草原环境保护工作受到阻碍。部分牧民所采用的生产方式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例如从事畜牧业的牧民不顾草原生态承载力,任意扩大畜的数量,牧民饲养的牛羊啃食草原土地上的草根,导致土地抛荒、土层裸露,草原上荒地的面积逐年增加,牧民仅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收益。
2.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
政策支持是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基本需求,政策不够完善会导致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得不到控制。要集合专业领域人员,共同商讨草原生态管理规章的制定,有了专业力量的支持,管理规章才能更加完善,剔除规章中的漏洞与不合理的部分。如在草原牧区,可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去激励牧民参与草原资源的保护,让牧民意识到,对于草原生态的维护是关系到其自身利益的行为。尽可能向上级争取专项的整治资金,实际应用于草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对于资金去向必须要做好监管,避免资金的随意挪用,包括人员的招收、培养与设施设备的购置等,费用支出信息都必须要明确。同时应拓展草原生态项目的融资集资渠道,激励更多社会单位参与草原生态项目的投资,让草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更加顺畅,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与认可达成预期的工作目标。
2.2完善监管机制,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
为做好草原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提升草原环境检测水平,为草原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引入先进的卫星观测技术、遥感技术、航空摄影技术等新技术、新设备,解决技术难题,对草原的生态环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向国家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等机关提交最新的草原检测数据,针对目前我国边疆地区草原保护现状,汇聚环保机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等各部门、单位的力量,做好技术攻关与设备采购等工作,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可用的专业化技术设备,做好与农牧民进行交流互动的人事工作,让个别牧民成为环境保护体系中的检测员、观察员,调动农牧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政府机关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基于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在自治区、州、乡镇等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中设立草原环境监管站,组建专业化的监管队伍,合理配置稀缺的人力资源,对草原生态保护、土地开发利用、畜牧业生产等各项活动进行监督,定期向上级呈报检测数据,针对日益严重的草原沙漠化、退化等问题进行现场勘查,为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数据层面的支持。
2.3强化草原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为强化我国草原地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之自觉、自发地停止各类滥伐、滥采活动,政府部门必须集中力量做好社会宣传工作,在新媒体平台或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中投放广告
或环保信息,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全面强化牧民、定居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使之了解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遏制沙漠扩张的现实意义,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做出贡献。做好环保常识宣讲工作,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草原地区居民主动转变自身生产劳动方式,基于政府所制定的草原环保建设计划,设计未来不同阶段的农牧业生产方案,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避免仅仅追求短期经济收益,帮助地方政府处理环保问题,维护生态利益。
3.结语
目前,在草原生态保护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对生态保护问题也必须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加强科技的发展,形成更为完善的生态系统,改善经济结构,构建更加丰富的生态结构体系,而且还要将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相融合,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重视对生态的保护,不断建设更为绿环保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宫筱;白玛旺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政策对农牧户收入的影响[J].中国畜牧业,2022(05)
[2]肖向华.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工程效益分析[J].草食家畜,2022(03)
[3]刘振宝.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措施的优化策略[J].广东蚕业,2023(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