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稿(优秀8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篇一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法律为我们护航》。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法律为我们护航》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部分,与初中生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根据本框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我们需要特殊保护”和“感受法的关爱”两个目题。《法律为我们护航》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一框的内容。本册书第四单元涉及到法律知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规则和法律,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从而有助于更好的适应初中的集体生活。本课利用情景教学法、活动体验法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会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会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关爱。通过第一个目题“我们需要特殊保护”即“未成年人有特权—未成年人需保护”,引导学生认识到“感受法的关爱”即“四重保护—人人有责—履行义务”,在学习法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对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学习,已对相关的法律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探索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感受法律的关爱,打下基础。但是学生仍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辨析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是弱势体,即使受到侵害也无自保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侵害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保护自己。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增强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能力目标】
    运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知识目标】
    认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认识法律对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了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难点】
    增强珍惜权利,提高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课堂的呈现,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来展开。
    首先我用的是案例导入,多媒体播放案例:20xx年10月30日上午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法院判继母孙小倩被判16年。20xx年至今,渭南男童长期遭继母虐待殴打,致骨粉碎,深度昏迷呈植物人状态,度过了将近600个日夜。20xx年3月29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出具的一份《诊断证明》显示,年仅6岁的鹏鹏头部外伤致特重型-脑损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入院时gcs评分3分(最低)、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全身紫绀……事发后,因涉嫌虐待罪,鹏鹏继母孙某被警方刑拘。
    学生浏览完之后,我会询问学生们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母亲应该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孩子是未成年人、法律维护了孩子的权利……。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鹏鹏是未成年人,当其人身受到侵害的时候,通过社会媒体的曝光,法院最终维护了其权利,可见《法律为我们护航》。
    之所以运用案例进行导入,更好的唤醒大家对未成年人受到侵权造成后果的警醒,同时明白可以运用法律来维护权利,也顺利引出本节课的课程。
    【过渡】在新授里,主要是解决“我们为什么受到保护”和“我们受到怎样保护”两个问题,帮助同学们树立法律意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什么时候中秋节
    1、未成年人受到特殊的保护
    【过渡】根据导入的哪里,我会继续追问大家:鹏鹏是未成年人,那初中生的我们是不是未成年人呢?什么是未成年人?为什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的保护?开展第一个活动
    【活动一】审视自我
    要求学生小组内进行调查,完成表格。
    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小组进行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5分钟后,同学给出调查报告分析。
    教师总结:只要未满18周岁,都是未成年人,一般指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我们初中生是未成年人。根据大家处理遇到问题的办法,我们会发现,我们未成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这是从必要性上得出我们需要保护。
    调查的小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稿 篇二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小学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内容从学生共有的暑假结束说起,围绕节假日来展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懂得合理安排节假日和周末,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是体会国庆和中秋这两个重要节日的所包含的意义,进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习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萌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个主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对中秋节的印象,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中秋节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了解中国及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并感受共有的节日与传统。
    二年级小学生性格活泼,形象思维能力强,并且有过中秋节的生活经历与记忆;但是因为年纪尚小,对中秋节的认知更多停留于外在的形式,不了解中秋佳节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的体会中秋节的团圆之意,感受合家欢乐的美好亲情与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加深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
    【行为与习惯目标】
    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提升生活经验,拓展视野,养成正确对待中秋节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法提高对中华民族节日传统文化含义的感知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理解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涵。
    【难点】
    感受中秋节团圆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以上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过程得以更好地呈现,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部分,良好的导入可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朗诵儿歌进行导入:“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悠悠,月饼香,
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并且提问,这首儿歌描绘了哪个节日的景象呢?
    学生结合线索回答:中秋节。
    我会先进行总结:“同学们都知道这首儿歌描绘了中秋节的景象。”然后我会抛出疑问:“中秋节是不是与儿歌中所描绘的一样?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一起过一次中秋节。”
    【设计意图】通过猜儿歌的设计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快速与本课主题产生联系。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我们这样过中秋
    1.中秋的日期
    【活动一】看日历中秋
    在新课讲授环节首先需要帮助同学知道并且了解中秋节的日期,我会请同学们看手中的日历,一什么时候过中秋节?并用铅笔圈画出中秋节的日子。
    同学们根据日历的标注圈出中秋节的日期农历八月十五。
    我会再次提问:那么中秋节,为什么是在这个日期?我们为什么叫它中秋节呢?
    同学们可能会得出类似于“秋天的中间”的答案,我会根据答案进行补充,通过讲授阴历阳历的相关介绍“农历是我国特有的历法也叫阴历,我国的农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规律制定的。从前的人们经过长时间的认真观察发现月亮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亮从缺到圆再到缺经过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十天左右,所以就规定这段时间为一个月。而一年有四季每一个季度包括三个月,每年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是秋季,八月在秋天的中间,八月十五在八月的中间。而中秋节的中表示中间、秋表示秋天,八月十五在秋天的中间,所以这个节日叫中秋节。”并且配以板书,进行过渡:“知道了中秋节的日期,我们去看看中秋节大家都在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寻日历既提高了自主动手能力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2.中秋的习俗
    我会出示教材上购买月饼、全家赏月、点亮灯笼、海外华人过中秋的图片,请同学们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
    图片画面。
    学生回答:图一呈现的是爸爸带着儿子去超市购买月饼。图二显示的是一家人团圆在船舱内赏月共渡中秋。第三个图爸爸妈妈带着孩子点亮圆圆的灯笼,企盼团圆。图四是海外华侨通过击鼓的方式欢庆中秋。
    我会先进行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买月饼、赏月、挂灯笼的方式来庆祝中秋节,也可以通过击鼓等其他方式来欢度中秋,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表达了人们期盼团圆的美好愿景。”
    我会再次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过中秋时都会有哪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