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奇妙的双向调节作用
百度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体验“中医智库”,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中药方剂具有药性和缓、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兼有食疗、保健等功效。一些方药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指同一方药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方向转化,如既可使亢进者抑制,又可使衰退者兴奋。从而使偏离的两极都返回正常。
一、中医方药双向调节作用举隅蜂蜜功效
1.药物本身具有的双向调节作用
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对机体的双向调节作用,使紊乱的功能恢复正常。如:人参可加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强人体的适应性。人参既能阻止ACTH引起肾上腺肥大,又可阻止可的松引起肾上腺萎缩;可防止甲状腺引起的甲状腺机能亢进和6—甲基硫氧嘧啶导致的甲状腺机能不足;既降低饮食性的高血糖,也能升高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某些助阳药(附子、肉桂等)和滋阴药(生地、麦冬、玄参等)对激素引起的肝、脾核酸代谢的异常有调整作用,使高者降低,低者升高,恢复正常水平。理气药枳实既有降低肠管平滑肌张力和解痉的作用,又能兴奋胃肠、增强蠕动,使胃肠道失调的功能(蠕动亢进或蠕动抑制)恢复正常。再如三七既能活血,又可止血;黄芪能升能降,既可补气升阳,又能利尿消肿等,不一一赘述。
2.药物由于剂量、炮制、配伍的不同,可产生双向的效应
(1)剂量不同如人参浸剂对多种动物心脏,小剂量能提高其收缩力,大剂量则减弱其收缩力并减慢心率;小量使血管收缩,大量使血管扩张。桑叶小量发汗,大量止汗;枳实少用降气,多用升气;白术小量止泻,大量通便等。
(2)炮制不同如生荆芥走表发汗,炒荆芥入血止血;生白术益气通便,炒白术健脾止泻;生南星温燥寒痰,胆南星清化热痰;蒲黄生用性滑、活血利尿,炒炭用收涩止血;生姜走而不守,重在散胃寒,干姜守而不走,功专温脾阳。
(3)配伍不同如桂枝配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入气分,桂枝配芍药,酸甘敛阴和营,入血分;柴胡配桂枝,疏肝通阳,柴胡配芍药,柔肝养肝。
3.复方作用的双向性
许多复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李东垣创制的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既可高血压眩晕,又能低血压眩晕。金匮肾气丸既可用于肾阳虚、气化不利的小便滴沥不畅或癃闭,又可肾阳亏虚、统摄无权、膀胱失约的小便失禁或遗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玉屏风散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PFC基础水平低者升高,使基础水平高者降低。参麦液(人参、麦冬)对迟发型超敏反应也表现出很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二、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仍处于研究探索中。笔者试从作用物—药物及作用对象—人体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冀奏抛砖引玉之功。
1.中药成分复杂
现代研究证实,中药成分复杂,具多种化学成分。每一味中药都是一个小的复方,因而同一种药具有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两种(或更多种)作用,能临床上多种不同的病证而呈现双向调节作用或多向调节作用。
如人参含人参皂苷、氨基酸、糖类及挥发性成分等,其中皂苷是人参生物活性物质基础。
人参中含有13种以上的皂苷,其中Rb类皂苷有中枢镇定作用,Rg类皂苷有中枢兴奋作用。
2.剂量、炮制、配伍不同,作用迥异
药量不同,药物的效应也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而药理效应也相应增加,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如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质变,药物的作用也就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所以,药物的剂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炮制前后,药物的效用不同。通过对药物进行一定的加水、加热、加辅料(如:酒、醋、盐水、蜂蜜、药汁)等炮制处理后,药物不仅在物理性状上发生改变,而且其化学成分也发生变化,由于炮制使药物的纯度、溶解度、有效成分的质和量发生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亦因之而变。这亦可视为产生药物双向调节作用的原因之一。
配伍,亦可影响药物的作用。中药配伍以后,可产生不同于单味中药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同一药物,由于配伍不同,作用迥异;或同一方剂,具有双向性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药物配伍组合成方后,其相互之间产生协同、拮抗或相乘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或络合物,则整体作用发生改变。此外,笔者认为与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也有关。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为常,阴阳失调为变,协调阴阳也就成为制方的基本原则。且物极必反,故要“无使过之”,汗而毋伤,下而毋损,凉而毋凝,温而毋燥,补而毋滞,消而毋泛。在方剂配伍上,就出现两种性质相对、功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双向配伍原则。如寒与热、升与降、收与散、动与静、补与泻等等。二者相反相成、对立统一,起到补偏救弊,调整阴阳的作用。
3.机体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的作用是以人体的机能状态为基础。整体的机能状态不同,药物的作用也不同。
(1)生理、病理状态不同,药效有别: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如果由于外来因素的作用或机体本身功能的失常,导致了阴阳的偏盛偏衰,打破了阴阳的动态平衡,就是病理过程。药物各有其阴阳之偏,功能所长;以药性之偏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是中医的基本思想。当人体失去了自动调节、维持阴阳相对平衡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病变时,体内自然接受有利于恢复平衡的药
物信息,自动调节控制达到新的平衡。例如:黄芩、穿心莲等药,对正常体温并无降低作用,只有发热病人用之,始现解热作用。
(2)疾病反应不同:
同一病证,病机虽同,其症状表现不同。用针对其病机的某一方药,多可奏效。如肾阳虚证,可表现为小便失约与癃闭两种矛盾性症状,用肾气丸温补肾阳为主,结合病情酌情配伍其他药物可获效。祖国医学中这种异病同治的实例很多,由于解除了致病的根本原因,其症状表现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药物的双向调节作用主要与以下两方面有关:一是机体的机能状态,一是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物随机体的机能状态而发挥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双向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