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学生来说,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
1.通过鼓励发言树立自信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注重自己在大家(尤其是异性)面前的表现,害怕因言行不当而影响自己的形象,因此在公众场合说话时显得腼腆,小心翼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言,努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从而战胜有话不敢说的胆怯心理。训练学生时,要注意循序渐进,有张有弛,不能操之过急。比如,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后,让他们口头复述课文的内容,并逐步做到声音清晰、态度自然、语句连贯、用词准确、意思完整、符合逻辑。对于学生复述的内容,教师应持肯定的态度,以表扬为主,指出存在的问题时态度要委婉。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害怕说话的心理就会减弱,进而逐步树立起自信,提高说话的积极性。
2.通过朗读课文学习典范语言
通过朗读课文,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的课文都是典范的语言,反复朗读课文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影响。在读的过程中,对文章里的词汇、词语搭配、句子的格式、语言气势与语调会十分熟悉,这样,良好的语感就基本形成了。朗读课文还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方言地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非轻易可以练就,它是在千百遍按照普通话规则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学生用普通话千百遍地正确朗读课文,形成了习惯,方言及语言杂质也就容易清除了。
3.通过口头作文训练口头表达
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口头作文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因而只注重书面作文,不重视口头作文。如果只要求学生说几句话自然是简单的,假如要求有一定的中心内容,有一定的说理层次,这恐怕就有些复杂了,有时甚至要比写一篇文章更难。因为口头作文除了有朗诵、动作、表情等方面要求,还要求思维的严密和敏捷。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说自己熟悉的事物,说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各种人物和事件的感受。比如,我曾让学生以《家庭的温暖》为题进行口头作文。在作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先回忆家庭生活中最让自己感动的细节,然后才用口头语言把它描述出来。于是,
很多学生都饶有兴趣地说起来。虽然每一个学生说的内容都不相同,但是各有各的精彩,有的说在自己生病时父母如何奔忙使自己难忘;有的说过年时一家人从不同地方赶回来团聚,让自己感到温暖……这种口头作文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为书面作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通过专题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要指导他们说完整、具体、有序的话,说优美的话,说内容丰富、合乎情理的话。除了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我们还可以通过专题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比如,让学生向全班同学进行自我介绍,或者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或者谈兴趣爱好,或者谈对学校或社会热点事件的看法,等等。内容可大可小,范围可宽可窄,只要愿意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和交流的都可以。这种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态度,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训练中逐步得到锻炼、提高与发展。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大力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
力,不仅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语文教学质量也能相应地得到提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