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基本思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为指导;突出地理课程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勇于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公民方面的独特价值;德育为先,很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和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确定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基本正确、可行,因而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巩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
(1)坚持、巩固、深化“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课程基本理念。
(3)坚持地理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
(4)“课程内容”坚持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保持不变,“课程内容”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保持不变。
(5)坚持绝大部分课程内容标准条目的基本内容保持不变。
2.修订工作重点关注的方面
在坚持地理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几个不变”的思路指导下,修订工作的重点侧重以下一些方面:
(2)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形成的课程目标。
(3)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
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必要修饰;适当补充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反映国家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
(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
(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
(6)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
一、“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的修订
1.“前言”的修订
“前言”的导入语阐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地理课程的价值功能,修订时进行了改写,增强了它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导入语第一个自然段阐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即当今社会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期望达到的要求。第二个自然段阐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是课程理应发挥的功能、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意义。
“前言”的“课程性质”部分重新进行了改写。原先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自然段,第一段阐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文字量较多;第二段才阐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性质,文字量较少,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修订以后课程标准首先指出地理课程“是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性质的基础课程”,接着分别用5个小标题阐明了地理课程不仅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且还有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前言”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由原来的6条理念精简为3条。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条理念的表述,比以前阐述得更为简洁、明晰;“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则强调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删去的“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3条理念并无不妥,而是这些观点已分别归并、融入到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之中进行阐述,使“课程基本理念”更趋精炼。
“前言”第三部分是“课程设计思路”,修订以后的“思路”由原来的5条精简为3条,原第一、二、三条的内容得以归并,并删去了两段“例如……”的文字,这样阐述更为紧凑。“地理课程内容的基本结构框图”也移至“课程设计思路”部分,框图画面作了修饰,基本结构和内容保持不变。
2.“课程目标”的修订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总目标的文字表述作了精简,并说明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了合并、精简和调整:原第一和第二条目标合并;删去了原第二条目标中的认识人口、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趋势”的内容,以降低教学要求;原第一条目标中有关技能的内容分离出去单独列为第四条。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从知识到技能,条理更趋清晰。
“过程与方法”目标,提出期望学生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增加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的内容。已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传钧先生生前在审定地理课程标准时曾经说过,“因地制宜”是经济地理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很大,要大力宣传。
此处修订体现了对“因地制宜”原则、“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的重视,与地理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特点紧密关联。
二、“课程内容”部分的修订
“课程内容”(原为“内容标准”)的修订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的内容标准进行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精炼和润饰;第二,降低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内容标准;第三,对活动建议进行全面的调整、删减。
1.“地球与地图”部分的修订
在“地球和地球仪”单元,增加了一项内容标准删除评价——“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明确这是一项必须进行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和动手实践。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修订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文字表达更趋准确。将“观察不同季节正午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不同季节(或一天内)太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和长度的变化”提高了活动的可行性。
“地图”单元的修订有:“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后面增加了“判读经纬度”的要求;在“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后面,增加了“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要求;“定向行军”修订为“定向越野”;删去该单元表格下面一段不一定十分必要的关于电子地图的“说明”;删去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的“实地踏勘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的平面草图”活动建议。
2.世界地理部分的修订
“海洋和陆地”、“气候”和“居民”单元的修订有:小标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修订为“天气”,这样与以下几个同级标题“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主要气候类型”更趋和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改为“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改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这样使教学要求更为明确;删去“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降低了学习要求;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去了“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气象园地”、“收集聚落景观图片,辨别某一景观及其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活动。
“地区发展差异”这一单元,标题修订为“地域发展差异”,原因是用“地域”替代“地区”,便于跟下一单元“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中特定的“地区(例如南亚)”概念区分开来。删去
了“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的要求,以便减少与其他学科课程的重复。
“认识区域”单元的修订:在“认识大洲”中,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删去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等内容标准;在“认识地区”中删去了“说出某一地区最有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在“认识国家”中删去了“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这一要求;将“活动建议”进行了整理、归并,删去了“结合历史等课程,利用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探讨国家名称和版图”、“观看介绍某一国家地理概况的录像”等项具体的建议;“认识区域”单元后面的“说明”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至少选择的地区数由五个改为四个。
3.中国地理部分的修订
“疆域与人口”这一单元的改动有: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的“说明”二字修订为“认识”,稍降低了一点要求;将“省级行政区”这一名称修订为较为正规的全称——“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新补充了“说出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和“了解我国是
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项标准;关于长江和黄河,则明确要求“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在活动建议中增加了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内容。
在“经济与文化”单元,将原来的“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分拆成“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两项内容标准,既明晰了要求,并且也将“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分布格局”的要求缩小至说出“铁路干线”的分布。删去了原先一些具体的活动建议,新增了“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
“地理差异”这一单元,标题改为“地域差异”。这是因为“地理差异”的涵义比较宽泛,而“地域差异”这一标题与世界地理部分的“地域发展差异”遥相呼应。另外,此单元表格后面的“说明”文字也进行了文字上的修饰,提请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注意四大地理单元是一种宏观上的地域划分,单元内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认识区域”单元,关于“位置与分布”的6项内容标准简化成5项,“联系与差异”8项内容标准简化成6项。删去了“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
特点”、“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等项内容标准。整理、归并、删去了一些具体的“活动建议”,新增了“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等活动。“认识区域”单元后面的“说明”,文字表述的结构也和世界地理部分趋于统一,更为明确地指出“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新增了“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强调科学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