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鉴赏《泊秦淮》四首
(一)《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气氛。
B.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诗人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
C.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D.本诗寓情于景,构思细密精巧,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诗中的“犹唱”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3.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2分)
4.首句画面的特点是什么?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3分)
(二)《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怜”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作者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更有利于诗歌情感的表达。
B.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C.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
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D.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第2、3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3.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第4、5题。
贾生
[乙]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4.李诗和王诗中汉文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5.这两首诗都咏贾友谊,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所不同,请简要概述。(4分)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B.“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二句,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C.“放”、“拦”两个字透露出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D.诗歌蕴含的哲理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的。本诗采用了情景交融、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主旨表达的含蓄蕴藉。
2.末句的“放过”和“拦”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1分)
4.这首七言绝句写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从“赚”“空”“放”“拦”等词语也可看出。试分析其表现力。
(四)《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请从听觉角度赏析本诗景物描写的句子。(3分)
3.品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3分)
4.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课外古诗鉴赏《泊秦淮》四首答案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迷离月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
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用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渲染出一种温馨的气氛。
B.后两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诗人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了亡国之音。
C.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两句写秦淮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D.本诗寓情于景,构思细密精巧,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3分)A(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
2.诗中的“犹唱”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示例:(3分)“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湎酒的挥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愤怒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评分标准: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3.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你如何理解?请简述。(2分)
答案示例:杜诗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
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4.首句画面的特点是什么?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3分)
答案示例:画面特点:迷蒙冷寂。画面描述:如烟的雾气,朦胧的月,笼罩在河面及水边的沙滩上。(或者“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注释】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教师 诗词(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怜”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更有利于诗歌情感的表达。
B.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C.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诗人只点破而不说尽,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D.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1.A(“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分析不对,应该是“先扬后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