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接上期:吉他音乐的萌芽 |《吉他音乐史》连载(6)
第六章:18世纪的吉他音乐
1 概说
十七世纪的吉他音乐,其隆盛处于一种百花齐放的状态。继柯贝塔、桑斯与魏瑟等伟业之后,十八世纪吉他界,尤其在坎比翁 (Campion) 与穆西亚 (Murcia) 之后,就给人的一种萧条的感觉。
此一世纪的特征,就是从复音音乐 (Polyphony) 开始慢慢走入主调音乐(Homophyony) 的交接状态。
在十八世纪众多的音乐家中,虽然也是有倾向此一变动的支持者,但就科学的技术面而言,在乐器构造上或是琴弦的改良等领域里,技术革新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使此一时代呈现一种停
滞状态。
就音乐而言,这种停滞状态,也就是布鸠尔所谓的「第一衰退期」。
坎比翁与穆西亚就是在此一世纪初期,尚保守着图式记谱法之原有优雅音乐的两位吉他乐人,同时,他们也是保守图式记谱法最后荣光的乐人。法兰可斯·坎比翁 (Franc?ois Campion) 这位卓越的乐人,其诞生年月日不详。大致是1600年末期至1700年初期,在巴黎坚守十七世纪残留荣光的乐人。坎比翁是巴黎国立音乐学校提欧尔波琴与吉他的教师。1705年发行《吉他新发现 Nouvelles De?couvertes sur la Guitare》一书。据说在这本书中,他对当时的和声用法有着相当清楚的说明与比较。坎比翁其他的著作有《吉他曲之图式记谱法翻译》与《八度音程的规则伴奏与作曲概论》等书。
1703年至1709年之间,最初在巴黎歌剧院演奏提欧尔波琴者,也是坎比翁其人。
他的作风有巴黎罗可可 (rococo) 的趣味性,作品「凡尔赛之夜」也是一首美丽装饰的优雅作品。
其次,1714年穆西亚 (Santiago de Murcia) 的著作《吉他伴奏与重奏的要项》一书也随之出
版。这是继十六世纪以来,图式记谱之书式的最后刊物。这种图式记谱法的结束,也使着一般市民的爱好家,开始走移向新里程的五线记谱法。这种转变,对过去煞费苦心活络起来的艺术吉他 (还有鲁特琴) 之盛况,似乎拨了一盆冷水。此外,当时要把已经听惯的单纯美感,从容易给人快乐的多声部音乐 (复音音乐) 急速转换成另一种性格的音乐,这种转换对大多数的吉他支持者而言,适应上似乎也有困难。
这个转换期,当然就是为了迎接海顿与莫札特等古典派来临的音乐时代,吉他为了顺应此一时代的音乐潮流,就不得在构造上与作曲法上有新的突破,于是在这种绝对必要的条件下,吉他不但丧失了众多支持者,同时也呈现出一度的衰退。
在梭尔、阿括多、朱利亚尼等巨匠所代表之古典派吉他音乐的隆盛期以前,也就是1700年代里,吉他几乎处于不振状态,这段期间布鸠尔称它为「第一衰退期」(Primera Decadancia)。
在转换期的时光里,没有民众的支持,其处境也难以重振力量,于是若干不幸的吉他作曲家之作品,也随之作弱。像这样的作品,今日被遗忘者相信不在少数。
2 18世纪吉他音乐家
◎路易吉·鲍凯利尼 (Luigi Boccherini)
1743年生于卢卡(Luca),1805年逝于马德里。鲍凯利尼是优秀低音琴奏家雷欧波鲁特的第三儿子,幼时即耳濡目染父亲的大提琴奏法,据说5岁时就有了惊人表现。 9岁时父亲把他交给了瓦奴西(Abbatt Vanucci),于13岁时完成了大提琴课程。1756年开始举行公开演奏。后从卢卡赴罗马,在罗马又成了大提琴家 Giovanni Battista Costanzi的门生。1770年在阿兰费斯 (Aranjuez) 受到卡罗斯三世赏识,其兄弟唐·路易士 (Don Luis) 也成为皇家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
1776年,鲍凯利尼受马德里的贝那芬特 (Benaventt) 公爵委请, (贝那芬特本人也是吉他好手) 把钢琴曲改编为吉他曲,其中也含有吉他五重奏,在其作品445至450里,有六首五重奏,451至453有三首五重奏,据说这些都是改编自钢琴曲的吉他编曲作品。
◎贝伦哈德·隆贝格 (Bernhard Romberg)
1767年生于奥登堡的丁克拉吉 (Dinklage),1841年逝于汉堡。为德国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吉他作品有Op.46的嬉游曲 (Divertimento)。
◎韩利希·欣梅尔 (Friedrich Heinrich Himmel)
1765年生于布兰登堡的德因布利金(Treuenbrietzen),1814年逝于柏林。卓越吉他手
他曾师事德勒斯登的钢琴家纳鸟曼 (Johann Gottlieb Naumann 1741~1801) 学习三年的和声、作曲、钢琴与吉他。
纳鸟曼的吉他,则是前往义大利学习音乐时所学来的。同时,他也带了几把义大利吉他回德勒斯登住家。
爱好吉他的巴伊马尔公爵夫人阿美莉亚,立即委托小提琴制作家 J.A.奥托 (Jakob Augustus Otto 1760~1829) 复制1788年纳乌曼所带回的义大利吉他。其后,其他贵族们也订作了几支,于是奥托制造的吉他立刻传到来比锡、德勒斯登与柏林等地,在十六年里,奥托几乎有做不完的订制吉他。当时的吉他还是五弦构造,六弦吉他据说由纳鸟曼首先定制,自此以来六弦吉他才成为普通型吉他。但此一说法尚无文献证明。
以上即是纳鸟曼与奥托的关系。
欣梅尔曾经行往丹麦的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俄国的列宁格勒以及巴黎等地,在巴黎有吉他曲出版,其中有六首二重奏的舞曲,为钢琴与吉他的六首歌曲,为吉他、长笛、大提琴与钢琴等的「卢梭之歌」等,皆以歌的吉他曲为主。
◎约瑟夫·布雷耶尔 (Ignaz Joseph Pleyel)
1757年生于奥地利的鲁佩兹塔尔 (Ruppertsthal),1831年逝于巴黎。布雷耶尔学过小提琴、钢琴与吉他。其中以钢琴及吉他较为出。1795年开始在巴黎经营出版事业,同时也制造钢琴与吉他等乐器。尤其是他制造的里拉吉他 (lyre-guitar),更是当时贵族们所喜爱的一种乐器。
他也是吉他乐圣梭尔的好友,梭尔的 Op.7“Fantasia Pour La Guitar”就是呈献给布雷耶尔。布雷耶尔的乐器作曲也是闻名的,其中有29号交响曲,多数的协奏曲,四重奏曲、五重奏曲,附吉他的小提琴小品,歌与吉他的曲集等,同时他也写作歌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