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岱宗:对泰山的尊称泰山为是“五岳之首”。夫()如何:怎么样。②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未了:不尽。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山北叫“".割:分.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zì):决:裂开.眦:眼眶决眦:极力张大眼睛入:收入眼底,即看到.会当:应当,定要。凌:登上.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山,豪情满怀。
【文学文化常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少陵野老,唐代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杜甫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也叫《杜少陵集》)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内容简析】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作者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尽管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句句包含“望"意,“望"成为贯穿全诗的线索,只是望的角度不同,距离由远而近,时间从朝至暮,并由望岳引发渴望登岳的想法。
“岱宗夫如何?”诗歌起语不凡,以问开篇,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初见泰山的兴奋、仰慕和惊叹之情。“齐鲁青未了”,写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阔大。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在齐鲁平原上雄伟高峻、拔地而起之势,也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心驰神往。此为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二句写近观泰山那神奇秀丽和巍然耸立的形象.“神秀”指英灵之气,仿佛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由于泰山的巍峨高大,天的一昏一晓判然切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字在此用得奇好,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从而写出泰山的险峻奇崛,高与天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黄昏时的山景和是人的感受.细望泰山上,云气浮动层出不穷,或高或低,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是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强烈愿望。“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表达了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从结构来看,全诗思路清晰,基本上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安排诗句的。从情感的角度看,则又是层层加深,越来越强烈的。
【巩固练习】
1。杜甫,字            ,自                      代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          ”、        "。他是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        其诗被称为“        ”。
答案:子美  少陵野老  唐  杜少陵  杜工部  现实  诗圣  诗史
2。“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        、南岳        北岳        、中岳       
答案: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
3。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                    的特点,诗中“岱宗”是对        的尊称,“齐鲁代指        地区,“造化"是指        ,“钟”的意思是        ,古代山南叫“    ",山北叫“    ”,“决眦”的意思是                ,“凌”的意思是     
答案:高大险峻、神奇秀丽  泰山  山东  大自然  聚集      极力张大眼睛  登上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C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答案:B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山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答案:C
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奇崛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答案:A
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远望之景.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极目远眺,飞鸟还巢,
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答案:D
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答案:C
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答案:C
1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答案:C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答案:D
13下列对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答案:D
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答案:A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