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复习
班别 姓名 分数
1.《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下面对诗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B、颔联两句紧承首联,具体写山。选择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来写,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无数座崇山峻岭。
C、颈联两句具体写水。正面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险恶情景,充分体现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
D、尾联两句是写三军翻越千里积雪的岷山后的喜悦之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对偶借代 B.比喻对偶夸张C.对偶夸张拟人 D.夸张拟人借代
3.这首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诗中用到“暖”“寒”二字,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6.这首诗提到了笑:“三军过后尽开颜”这笑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
2、《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8.请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9.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 ”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10.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一览众山小的上一句11.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2. 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
13.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
3、《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
14.诗中用一个“ ”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近酒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6.“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1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1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5.《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么样的境地?
2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1.首句“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经”为 之意。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国家的不幸比喻为 ;把个人的命运比喻为 。
22..尾联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深沉在表达了作者心底强烈的 情感。
2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和 ,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4.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25.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2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27.怎样理解尾联?
7、《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9.本诗开头两句,以“ ”修饰离愁,以“ ”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30.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
A.由近望到远望 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 D.由仰视到俯视
3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35.近望之势“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 。
36.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37.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8.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3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40.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
41.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0、《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42.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