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江开心麻花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15期
摘要: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要素。青海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整体上虽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接近,但由于区位劣势、经济活力不足等,是在坎坷曲折中崛起。文章主要通过梳理青海民营经济曲折发展史,总结经验,认为稳定的政治环境、优秀的企业家精神、独特的品牌建设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前提、基础和灵魂,并探寻实现青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经验反思
民营经济历经发展变革,如今已成为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力量。作为广大人民众直接受益的富民经济,在扩大就业渠道、增加税收、推动创新创业、助力脱贫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营经济从夹缝中不断发展起来,经历了异常曲折的发展过程。2018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让青海民营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各类新型企业和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它已成为青海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民营经济将再次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一、青海民营经济发展历史回顾世界读书日唯美句子
青海民营经济发展与我国整体的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接近,二者的发展都是基于国家对民营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在各个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发展特点。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研究从划分时间节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大发展阶段。
(一)改革开放前民营经济曲折发展时期
1. 萌芽阶段(1949~1956年)
20世纪50年代初,农村地区依旧沿袭封建土地制度,青海省面临既要巩固地方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恢复民族地区经济的严峻形势,个体私营经济还很不发达,占比也很小。作为恢复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主要措施,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既顺应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方向,又有利于青海地区经济恢复发展。1949年后,实行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青海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1951年,青海省委出台《关于土改、减租、反霸中若干问题的决定》,将对西宁市、乐都、民和等农业区6县1市66万人口、160个乡进行。同年11月在省、市机关开展了历时7个月的“三反”运动,致使私营经济不断萎缩,大批歇业。在1955年
的社会主义改造热潮下,青海省委、省政府在12月召开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工作会议,在会议中明确制定了后期全方位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规划。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省除牧区以外个体私营经济近乎消失。自此,青海省的所有制结构也紧跟全国步伐,由1949年前的混合所有制向着单一公有制方向演进。
vivo手机密码忘记了怎么强制解锁 2. 停滞阶段(1957~1978年)
1962年,全省国营农场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模式,加快农牧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后期青海和全国其他地区同步进行各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活动,个体私营经济被列为消灭的对象,个体经济不仅在观念上受到种种批判,而且在实际上也受到诸多排斥和打击,最终个体经济销声匿迹。全国上下几乎所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不堪重负纷纷“关门大吉”,至此,民营经济发展达到“冰点”。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全面发展时期
1.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年)
20世纪70年代末,解决知青就业定岗问题成为一大难题。当时有经济学家提出应当允
许待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序幕。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政府对“雇工大户”的私营经济采取了默许态度,在此政策的引领下,各地区的私营经济在中国的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重点解决长期的农业生产问题。在1988年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譹?訛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和经济地位。一系列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生根,短期内青海民营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
2. 个体私营企业异军突起(1992~2002年)
1992年开始,我国逐步进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新时期。在视察上海、深圳等地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譺?訛,以及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强大的原动力,壮大民营经济。与此同时,青海省由于工业落后,许多国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只有个别大中型企业尚可维持生存。而个体、私营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家庭手工作坊等发展向好。1996年青海省召开相关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为青海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日渐宽松的市场环境。资料显示,全省共有近5万家乡镇企业,个体
和私营企业拥有固定资产6亿多元,总产值约7亿元。1992年底,循化县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135家,占全县乡镇企业总数的89.1%,总产值达到2021.95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67.1%。
3. “遍地开花”的多元化发展(2003~2012年)
2003年在广东举办的“中国民营经济报告会”中探讨了解决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新世纪未来发展的方向?譻?訛。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青海省民营企业的总注册资金达210亿元,其中,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为184.43亿元,注册的私营企业占青海省民营企业总数的2/3,且个体私营经济的经营内容也从商业、餐饮等传统行业逐步转向了科技、教育、运输、建筑、化工等领域发展,甚至还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走向了規模化和集团化。
4. 政策支持,蓬勃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青海省民营经济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蓬勃发展,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民营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投资尤其是民营资
本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青海省的民营资本投资从2012年的79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226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近40%;在民营经济总量方面也从63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917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3。民营经济带动全省就业人数118.9万人,占全省就业岗位的36.5%,较2012年占比提高了11.1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青海民营经济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是夹缝中求得生存,不断由小到大,由衰败走向繁盛。
马国明个人资料 二、青海民营经济曲折发展的经验反思
1949年以来,青海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数十年的艰难发展,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前提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它不仅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还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政治保障。20世纪50~70年代,对于民营经济的政策首先经历了从“利用和限制”到“利用、限制、改造”的过程。民营经济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已举步
维艰,之后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成为批斗的对象。但自1980年开始,民营经济从“保护”到“鼓励、引导”,再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逐渐发展起来。宪法对其规定也从“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到“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再到“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
(二)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是根本
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是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改革开放前,国营企业居于绝对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民营经济中的企业家精神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在特殊的制度环境下,大多民营企业依然表现出“红帽子”?譼?訛特征。在青海,改革开放前后都存在这种企业家精神严重缺失的现象,长期困扰着全省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青海恶劣的自然环境、较低的薪酬福利、极不完善的社保体系,使得青海民营企业在引进专业人才方面也困难重重。因此,青海民营经济想要持续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积极培育企业家精神,提高自身发展的源动力,增强地区竞争优势。
(三)独特的品牌建设是灵魂
独特的品牌建设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不仅为民营企业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还提升了其在同行业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相比农业和工业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民营企业的品牌、商标等一些无形资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海省民营企业由于受到同行业国内外知名大品牌的冲击,无论是在产品技术研发、品牌运营管理,还是品牌营销推广方面都还处于劣势阶段。与国际企业品牌建设的投入产出比1:227相比较,青海省民营企业的品牌发展依旧缓慢。截至2019年7月,只有“圣源”“昆仑山”“昆玉”和“绿草原”等20个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观念缺失,不仅使民营企业失去了产品增值的机会,而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青海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到长远发展,一方面,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的投资开发力度,创建属于企业自己的独特品牌;另一方面,要对品牌进行科学管理,准确地对品牌进行市场定位,永保品牌的质量,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青海民营经济高质发展的展望
(一)形成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显著标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与中国企业500强中的著名企业相比,青海民营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想缩小差距,就要准定位,明确目标,立足青海省优势资源,从产品细节和质量做起,面向广阔的省内外市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如何让青海民营企业形成规模格局,使中小微企业经营者能在各自领域中发挥工匠精神成为专业人士,是未来青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可期之处。
谢东和侯宝林 (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自“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以来,政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引导者,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关心民营企业的经营发展及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根据2019年青海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青海的省会城市——西宁市,已成为改善营商环境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在担负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时,政府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推动各项政策落实取得成效,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助推青海地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三)物尽其用,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什么时候中秋节 青海省的产业发展主要以薄弱的轻工业和农业为主,未成气候。后期由于国家产业发展需要,成立了一些以电力、有金属、燃料和化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企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海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越来越接近全国产业结构平均水平。从具体数据来看,第一产业占比从2013年的9.6%降至2016年的8.6%。第二产业占比从2013年的54.3%降至2016年的48.6%,第三产业占比从2013年的36.1%升至2016年的42.8%。如表1所示,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青海非公有制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增加值,表明其产业结构处于二、三、一格局,第二产业仍然是青海省的支柱产业。青海虽地处偏远、远离全国商贸中心,也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但其具有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其相比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不可比拟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