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正方:浙江大学队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反方:复旦大学队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在展开本场辩论之前,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那么什么是外来文化呢?我方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弊交锋的辩题,利和弊从来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结果,从不是建立在猜测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实判断来得出。其次,利与弊谁大谁小,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方认为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发展辨证地来看,只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是利大于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外来文化的本身有其优劣之分,但是我们从来不都是取齐精华,去其糟粕吗?我们从来不都是应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吗?我们从来不都是要做善于拿丕的新人吗,因此,决下能用错误引进民族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来判定外来文化本身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大小。先让我们为大家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使欧洲复兴成为可能。优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兰民族性的莎士比亚。而中国呢,曾经与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
化遗产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的中国人却在此后的闭关自守中备尝落后挨打的教训。当我们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纪之交的广阔舞台上,回顾几个世纪的世界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我们惊叹外来文化带来民族文化怎样的崛起和飞跃,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我们也同样将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历史价值的最佳体现。有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身在最高源。"谢谢大家!(掌声)
正方:虽然我们与对方辩友的观点针锋相对,但是我们却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华民族文化探求一条真正的发展之路,所以我首先想指出对方辩友发言中的几点偏颇之处。第一,今天的辩题是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展望下个世纪的时候,我们回顾的是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可是,对方辩友似乎对世界各族文化传播和交流
的历史事实不感兴趣,而陷入到一个历史猜测的环境中去。他们似乎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历史不是这样发展,那么现在会如何如何。我倒想请问,历史是可以这样随随便便假设的吗?第二,要衡量利弊大小,就必须有一个标准,可是对方辩友到现在也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衡量利弊的标准在哪里?更没有告诉我们你们是如何得出弊大于利的?第三,对方辩友不谈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作用如何,而对外来文化本身大作褒贬。我方从不否认外来文化本身良萎不齐,但是文化的融合不是灌香肠,民族文化更不是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我们不想把今天的辩题变成"外来文化的优劣论",我们更不想成为"全盘西化"的历史罪人。其实,外来文化利弊之辩,早在我国近代史上已有过三个回合的交锋,无论是从第一回合的"中
体西用"到"体用皆变",乃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派的产生,还是在第二个回合中"传统文化派"与"充分西化派"的争辩之中,以及最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派中的产生,乃至到第三个回合,"新儒家思想"与"全盘西化派"的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前两者的批判。中国人终于理性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必须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切领域里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伟大的变革正是一次全面的继承、吸收一切人类外来文化文明成果的过程,历史的发展再一次告诉我们,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说到这里,我想用60多年前一位文学巨匠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化不能成为新文化。"谢谢各位!(掌声)
正方:刚才对方辩友提到,吸收了外来文化,我们中国人就失去了民族底蕴,在座的各位多少人穿了西装革履,就都失去了民族底蕴了吗?(掌声)
反方: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请间对方辩友,您以为穿了西装,自己就变成美国人了吗?恐怕您答应,美国领事馆还不答应呢!(掌声)
正方:所以我们说穿上西装,我们才有中国心。穿上西装,我们仍然能保持一颗中国心。这正是外国文化对我们中国文化发展利大于弊的实证。
反方:对方辩友你搞错了,您说文明和文化是一体的,西服是文明,你穿了他的西服,当然要接受他的文化了,是这样吗?
正方:对方辩友,恰恰搞错了。文明和文化是一回事吗?对方一辩刚才说,文化中不包含物质的。对方二辩又告诉我们,器物是文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掌声)
反方:文明等于文化吗?对方辩友,你因为洋货好,就说洋人的文化好,这样的逻辑可是要出洋相的呀!(掌声)
正方:我问对方辩友一个
简单的问题,中华民族的文化对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反方:一个问题没谈清楚,先另1忙着转话题。我请问对方辩友,既然文明和文化是一体的话,你买辆英国的J、车,你就学着往左开吗?恐怕你敢开,对方一辩不一定敢坐吧!(掌声)
正方:我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问题,既然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那我们中国人还要不要外来文化呢?
反方:我们要外来文化,但是我们也要改革开放,也就是自主独立,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外来文化是要毁灭自主和独立的基础,你要不要?
正方:对方辩友说得好,为什么要外来文化? 正是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文化利大于弊啊!
反方:对方辩友,你搞错了。文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是强制的。伊斯兰文化在推行过程中有这样一句口号:不选择就选择剑。对方辩友,你选择哪一个?
正方:我再问对方辩友,你会不会选择一个利大于弊的东西艰?
反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我们长此以往的话,恐怕是早晨起来“打的"走,中午见面说 hello,晚上还要圈disco。晦!长此以往,民族文化可要byebye哆!(掌声)
正方:我钦佩对方辩友的背诵能力。但是,对方辩友,您会饮鸩止渴吗?(喻思成此时错将鸩说成"伽")饮鸩也可以止渴,但是弊大于利你会不会喝呢?
反方:我们讲究背诵,但是凭心而论,我们现在能背:万个英语单词的人,确实不少,能背3百首唐诗的人却很少。对方辩友能把饮鸩止渴,说成饮jiu止渴,你还能说外来文化是利大于弊吗?(掌声)
正方:我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饮jiu止渴这个成语?有没有饮鸩止渴这个成语?
反方:对方辩友读错字,那是因为教育问题,那么就来看看教育是怎么回事?1853年,英国教育委员会的主席迈考莱尔就说,我们在印度要培养出一个这样的阶级,他们在人种上是印度人,而在情趣品位上是英国人,对方辩友这种教育您要吗?
正方:对方辩友愿意谈教育,我们就来谈教育。刚才对方辩友"问我们,我们到底脐应该科学技术进步?我到要问对方辩友了,我们用什么来达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呢?
反方:我们用文明来达到,但我们决不要外来文化。
正方:对方辩友不要忘记啊!你的文明能达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吗?
反方:对方辩友,当文化之间出现矛盾怎么办?我们中国人讲究"一夜夫妻百日恩”。外国人讲究什么呢?"露水夫妻"啊。如果引进这样的文化,中国的离婚率能不上升吗?(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搞错了,要引进那种文化的恰恰是你们四位。而外来文化对我们有利
的才拿啊!
反方:就让我们来看看台湾是怎样引进的吧。过去、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可是台湾学者却告诉我们,在台湾已经变成了养老院为先,性解放为首。
正方:对方辩友谈台湾。那好,我们跟你谈日本。汉字汉音,书道茶道,哪一个不是从中国文化进去的?到现在,到底有没有日本民族的特,更不要说片假名和平假名了。(掌声)。
反方:对方辩友爱谈日本,我就谈日本。日本以前怎么说,我们要"和魂洋材"。但外来文化已进来呢,变了,变成了"洋魂和材"了。(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又忘了,对于日本的传统文化来说,它只是借来的衣服好穿也好脱的。
反方:想起日本的文字,我就一肚子气。(掌声)难道我们中国人,就应该左近日本餐厅的所谓"非常口",让他们料理料理吗?(掌声)
正方:我们还是不要说日本,我们来说上海。我请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海文化最大的心理品质是什么?
反方:那就是上海人应该是中华民族的成员。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我们的文化一定要依赖于外国文化的话,路径依赖对民族文化到底是利大弊大?
正方:对方辩友看来对文化品位理解不深。上海文化最大的品位是什么?是在个体自由的基础上的兼、容、并、存。请问什么是兼容并存?(掌声)
反方:兼容并存,对方辩友,那也是要对方辩友那些好的东西,而不要对方辩友那些坏的东西呀!但是我告诉对方辩友,"洋门一入深似海,从此传统是路人呢!"
正方:"拿来主义"就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了吗?我还要告诉对方辩友,上海文化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对国际交往的开放型文化追求,请问什么开放型文化追求啊?
反方:按照对方辩友逻辑,我们还要"拿来"干什么?那么好抱过来就算了!
正方:对方辩友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上海的例子不感兴趣。那么我第二次请问,中华文化对世界各国文化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反方: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一个问题,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是什么?请三辩正面回答。
正方:中国精神的核心是和谐。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不需要外来文化的话,我们中国还向哪儿发展?
反方:错了,对方辩友,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而外国人怎么说呢?"人定胜天"。我请问这两者如何和谐起来呢?(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又搞错了。我不知道哪一种民族文化是闭门造车。
反方:如果我们打开门来看看,他们能不能和谐?如果对方把欧洲的裸体主义拿到中东,恐怕阿拉伯的妇女是解放了,阿拉伯的男人可是要打仗了!
正方:对方
辩友现在你不是打开门,而是别人撞开门,客户自己到你家里来拿东西呀!
反方:对呀难道这是利吗?这好像是我方的观点呀!(掌声)
正方:所以,我们说闭关自守,外面才有人能打起战争。所以我们才要开关自强啊!(掌声)
反方:现在已经不是闭门造车的问题了,而是有些地方是外国的坦克车也开进来了。我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说来说去,文化要交流,又说文化有优劣之分,请问你们判别一个文化优劣的标准是什么?
正方:我方一辩早已告诉过你们,刚才您那句话里说到坦克,我倒想说,如果这个词不是外来的话,这句话恐怕各位评委都听不出是什么意思。(掌声)
反方:坦克这两个字,明明白白就是中国字。可是翻译过程中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啊?我们中国有句话叫驰骋文坛,外国人给翻译成了骑着马在书堆里跑来跑去,还把我们的林黛玉翻译成黑寡妇。对方辩友,这样的翻译您能接受吗,(掌声)
正方:对方辩友说林黛玉,那我们就来说林黛玉。对方辩友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是林黛玉,那我请问对方辩友,林黛玉要不要"吃药"呢?
反方: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恐怕没有林黛玉这个中国字,只有她的英语名字(黑寡妇)了。
正方:我首先告诉对方辩友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林黛玉是中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反方:林黛玉是要吃药。
正方:请对方辩友坐下。(笑声)更何况,我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是"林黛玉"的话,那我们的世界文化怎么能发展到今天呢?
反方:非常抱歉,我方四辩刚才还没看清您还没有坐下。不过没有关系,我请问您认为外来文化有优劣之分,那么就请比较比较。释伽牟尼、安拉和耶稣谁是大哥大?
正方:对方同学又搞错了,我们今天的辩题不是外来文化优劣论。
反方:可是对方同学已经承认了文化本身就有优劣之分,可是你们又说外来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请问这个予盾怎么协调?
正方:我终于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逻辑了,对方辩友说人不需要吃饭,吃饭对人体有害无弊,如果你把世界上所有的粮食都吃下去了,那就必定是有弊无害了。(掌声)
反方:我也看清楚对方辩友的逻辑了。对方告诉我们文化有优劣之分,那我请问你一个问题,如何让外来文化中的劣来救我们文化中的优呢?
正方:对方辩友把错误的引进,归到外来文化上了。用一种错误的方法去吃饭,比方说用鼻子吃饭,可能有生命危险,对你的成长是弊大于利的,但是你能说,吃饭对你的成长弊大于利吗?
反方:可是我们看到,南非的一个部落,他们的部落礼仪恰恰是用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