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规范学科教学行为,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 校 科学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为目的,激励广大科学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优化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   
1.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2.阅读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对季节性较强的内容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3.阅读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4.分析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及班级状况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   
5.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6.设计分课时教学方案。   
(1)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   
(2)教材上的观察活动和实验,教师在上课前要亲自做一遍,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3)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阅读资料,提前进行观察记录。   
7.精心准备有关的教学器材,器材必须充足和典型,保证学生观察、实验活动顺利进行。   
(1)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我们上科学课的好材料,比如易拉罐、小磁铁、小铁钉、小木块、细铁丝、铜钥匙、雪碧瓶、塑料杯、注射器、橡皮管、玻璃片等等,不妨把它们收集起来,有价值的最好贴上标签,分类存放,以便日后利用。   
 (2)发挥学生家庭优势,个别准备材料。   
学校有多少名学生,就来自于多少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背景,因此每个家庭具有不同的特和优势。我们在让学生准备某些材料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特,发挥家庭优势,个别准备材料。   
(3)设立小助手。为防止准备材料来不及,在每个班级中配备两至三位小助手,要求小助手在下课之后,第一时间赶到实验室,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并且一起归档和进仪器室。   
(二)优化课堂教学   
1.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掌控学习纪律,让学生在有组织的环境下有序学习。   
(1)严抓教学常规,培养规则意识。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科学教师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允许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例如:科学课上要举手发言,少说闲话,不说废话;听讲时要认真,实验时不要分心,要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在实验时一定要求实验的学生必须站着操作,其他同学必须安静的就坐,需要站起来的时候才可以站,使课堂教学规范有序。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科学课是非常严谨的,科学老师是非常认真的,从而树立起教师的威信。   
(2)合理分组,提高练习效率。   
科学课上以观察、实验为核心,以思考和动手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目标安排教学,因而小组活动内容较多,这时学生往往会互相干扰,出现违纪行为。因此,科学教师要注意合理分组,减少干扰,增加学生实际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2.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指导有效,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   
3.课堂中器材的出示和回收,应该精心安排。   
(1)不提前放置。实验桌上放置着材料,真正能克制住自己的学生不容易,这是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将材料提前放置在实验桌上。   
(2)分批分发实验材料。针对实验的不同,材料可以采取分批发放的形式,而且一个实验完成相应的材料不再需要时,必须要求回收到原来的位置,养成良好的从哪里拿整理放回到哪里的良好实验习惯。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3)实验材料的雪藏。有些实验因为学生比较熟悉或者一点也不熟悉,在有时候需要对其雪藏。不雪藏学生会根据其生活经验,干扰实验的进程和实验的解释,如马铃薯在水中沉浮实验中,若将盐提前暴露给学生的话,学生就是钻到盐中,液体中一定加盐,一定是盐水的液体等等,会严重干扰整个教学。   
4.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
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1)追求简约而高效地课堂教学,减少课堂教学环节,直奔教学主题。   
(2)强化训练速度。   
每次实验都予以时间规定,训练学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活动;指导好小组活动,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必要时引进比赛的方法让学生规范、有序、高效的完成探究任务。   
5.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中要充分运用视频、课件、课本、资料等,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6.积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教学的整合,一些活动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   
7.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处理好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学生的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如因条件所限,也要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尽量避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   
8.对观察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动手水平,进行必要的指导,避免成为没有指导的探究活动;也避免指导过度,使学生成为教师指令下的探究活动。   
9.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1)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质疑;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可以研究的问题。   
(2)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   
(3)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要经过多次实验得出。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数据,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的数据,并把数据转化为证据。   
(4)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定期进行轮换。   
10.对学生的回答和操作活动,要及时作出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言行是否到位,帮助学生作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以激励为主,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   
11.要鼓励学生自主的课外研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12.做好实验开出率的记录工作,及时整理保养教学仪器,做到定位入柜存放。提倡课外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发挥教学仪器的效益   
 (三)优化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不仅要关注科学知识检测,还要指向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态度、习惯的评价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2.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测评主要采用行动观察法,观察平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作、交流的表现状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进行及时的记录。   
3.科学知识的测评,主要采用笔试法,倡导等级评定。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可进行科学概
念的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要有终结性的笔试评价。命题内容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不出现怪题、偏题。   
4.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作业(作品)法、现场操作法和档案袋评价法。   
以特作业为载体加强师生对科学实践活动的重视和挖掘。在一学期之内,每个学生要有三份优秀的特作业:可以是一次完整的课外拓展实验过程,也可以是一次搜集资料的过程,还可以是一篇科技小论文或一次观察活动、种植活动、养殖活动的过程,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搞一个科技小制作。避免把课后知识性的习题当作特作业。   
(四)课外活动   
1.要指导学生开展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结合课堂教学,经常提醒、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周期较长的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毅力。   
2.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课标精神   
 开学之初,各校应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使每一位教师透彻理解新课标精神,为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新课标精神提供先决条件。   
(二)开足课时, 避免随意挤占、挪用科学课的教学时间   
各学校要严格按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开足课时,不能随便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各任课教师要切实按照学校安排,按时上好科学课,杜绝擅自将科学课时挪作他用。   
(三)上好科学实验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各任课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切实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在实验课中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   
科学课一般不布置书面的课外作业。种植、饲养、制作等活动与学生准备学习材料、寻相关资料、课外的观察记录,均可视作科学课外作业。科学教师要精选课堂作业、精心设计特作业。课堂作业要突出教学重点、知识要点,一般一单元2—3次,每学期总次数应不低于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