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考研2015年普通地质678
1、晶体与准晶体、非晶质体;2015、2014、2013、2012
1)晶体是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成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2)准晶体是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其内部原子或离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完全无序分布,又不像晶体那样呈三维周期性平移有序排列。准晶体的粒径一般只达微米级。
3)非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与非晶体概念对应的物质是晶体。
2、冰期与间冰期;2015、2012
1)地球历史中气候的冷暖变化是频繁发生的: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发生,冰雪覆盖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对应的时期称为冰期;
2)气候温暖时期,冰川消融,面积大大缩小,称为间冰期。
3、潜水与承压水;2015、2012
1)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饱和水称为潜水。
2)充满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
4、侵蚀基准面与地方性侵蚀基准面;2015、2013
1)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内引申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2)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5、地质灾害2015
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破坏自然形貌与生态的地质事件,称为地质灾害,例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中山大学考研2014年普通地质学678
6、地质作用;2014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们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前者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后者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克拉克值与微量元素;2014、2013
1)克拉克值是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之百分数,又称元素丰度。具体表示是,可以用质量克拉克值;也可用原子克拉克值。
2)微量元素是相对主量元素(大量元素)来划分的,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又名痕量元素,未有统一认可的定义。习惯上把研究体系(矿物岩石等)中元素含量大于1%称为常量元素或主要元素(major element),把含量在1%-0.1%之间等那些元素称为次要元素(minor,subordinate)元素,而把含量小于0.1%称为微量元素,或称痕量元素。
8、同质多象;2014
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同质多象,如石墨、金刚石等。
9、雪线;2014
雪线( snow  line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雪线以上:积累量大于消融量;雪线以下:积累量小于消融量。
10、矿物的条痕;2014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条痕的颜更加稳定,避免了他和假的干扰。 例如:黄铁矿和黄金。
11、解理与节理;2014、2013、2011、2010、2007
1)解理是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后能够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称为平面(解理面)的能力。根据解理的完好程度,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2)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岩块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
此破裂称为节理。
12、地层;2014、
地层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的层状岩石(含沉积物)。
层状岩石泛称为岩层。地层形成时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且二维延展直至变薄、尖灭。原始产出的地层具有下老上新的规律,这就是地层层序律,或地层叠置律。
13、毕鸟夫带与俯冲作用;2014、2012、2009
1)比鸟附带指由岛弧外侧的海沟向下往大陆方向倾斜、下延的现代活动地震震源带。
位于海沟处平行于海沟的震源带。曾译作毕鸟夫带。日本地球物理学家和达清夫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发现这一震源带,50年代美国地震学家H.贝尼奥夫进一步研究予以确定。故也称为和达-贝尼奥夫带。该带连续分布着浅源地震(震源深度 070公里)、中源地震(震源深度 7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700公里),海沟附近为浅源地震,趋向岛弧、大陆依次为中源、深源地震。
2
比鸟夫带(消减作用而成):在海沟岛弧(山弧)系中深度由浅到深的一系列震源排列成为由海沟向大陆倾斜的面称为比鸟夫带;比鸟夫带是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下面俯冲的构造带,故又称为俯冲带;大洋板块在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在达到600km深度后才发生全部熔融,熔融物上升便引起火山作用,形成火山弧,俯冲板块在未全部熔融前具有刚性,故能在俯冲的动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引起地震,深源地震才得以在俯冲板块的前端发生。
14粘土矿物2014
黏土矿物是指是组成粘土岩和土壤的主要矿物,是一些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
中山大学考研2013年地质学基础二(外动力地质)898
15浊流与等深流
1)浊流是含有大量悬浮物质,因而比重大(最大可达1.5-2.0g/cm3),并以较高速度向下流动的水体。浊流中的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夹带砾石。
2)等深流在大洋底部的一种沿陆坡等深线方向流动的深部洋流,它的流速低,一般仅为3-30cm/s,主要见于大西洋西部的陆隆上。等深流对陆隆上的沉积物进行冲刷、搬运并再沉积,故对洋底沉积物特征有重要影响。
16、化石与标准化石;2013、2011
1)化石 -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例如动、植物的骨、牙、根、茎、叶等,动物的足迹、粪便、蛋等等。
2)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17、物理风化与化学风化;2013
1)物理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它是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份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它的过程主要方式有矿物岩石的热膨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卸载作用)、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方式有熔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
18、胶结物与基质;2013、2014
1)杂基:碎屑岩中机械成因的细小组分杂乱堆积的产物,还包括一些悬浮载荷经卸载后形成的堆积产物。 
2)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杂基与胶结物的成因不同。
19、内碎屑;2012
内碎屑是指先沉积的碳酸盐沉积物在固结或半固结状态下(通常未埋藏或浅埋藏)、在沉积盆地以内经机械破碎形成的一种自生颗粒,破碎营力主要来自流水、波浪等的冲刷,扰动或击打。
20、相对地质年代与绝对地质年代;2012
地质年代是指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有两层含义:
1)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成为相对年代;
2)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有多少年,称为绝对地质年代。
21、海进层序与海退层序;2012、2008、2007
海进地层也叫海侵地层,指的是海域面积扩大,海相沉积范围扩大,原先的陆相沉积逐步转变为海相沉积,随着海域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原来浅海去海水深度增加,沉积岩层序列也发生了变化,原先处于浅海时沉积物颗粒较大,多物理沉积,逐步演变为深海的化学沉积——即沉积岩从表层向下,沉积颗粒逐渐增大。
海退地层正好和此相反。
1)海平面上升,海水向大陆漫进,海岸线向大陆迁移,称为海进;
2)海平面下降,海水后撤,海岸线向海一侧迁移,称为海退。
中山大学考研2011年地质学基础二(外动力地质)906
22、河流均夷化;2011
河流在其进行下蚀之初,纵剖面不规则,多急流与瀑布。随着沉积与侵蚀作用的进行,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瀑布消失,纵剖面最终变成平滑的下凹曲线,这种现象称为河流均夷化。
23、羊背石;2011
羊背石:突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受刨蚀后变为一系列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方向一致,且迎流坡较缓,并有许多冰擦痕或磨光面,背流坡为陡坎,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从缓坡朝陡坡方向运动。
24、喀斯特;2011、2007(与42相同)
地下水(兼有部分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冲刷为辅的地质作用以
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
25、碳酸盐补偿深度;2011
碳酸盐补偿深度:CaCO3能够沉积并保存的最大水深,简称海地是哪里CCD,当超过这一深度碳酸盐物质就会被海水溶解而不能沉积和保存下来。
中山大学考研2010年地质学基础二(外动力地质)868
26、新生代2010
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 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1]  。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
27、温盐环流2010、2009
全球气候变暖所致海水在空间上存在着的温度和/或盐度的差异使密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深层海水的缓慢运动称之为温盐环流。温盐环流(又称输送洋流)是一个大尺度的海洋环流,由温度及含盐度的差异所致。
备注: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环流常被称为热盐环流,相对而言,它在大洋中下层占主导地位。热盐环流相对风生环流而言其流动是缓慢的,但它是形成大洋的中下层温、盐分布特征及海洋层化结构的主要原因。
28、河流的侧蚀作用2010
河流的侧蚀作用又称旁蚀作用,是指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引起侧蚀的主要原因有弯道离心力的作用、科力奥利效应(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29、风蚀地貌2010
风的剥蚀作用简称为风蚀,包括吹扬和磨蚀两种方式,有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称为风蚀地貌,例如风蚀洼地、绿洲与风蚀湖;风蚀谷、风蚀残丘。在洪流冲沟的基础上发育;风蚀
城,平顶残丘; 风蚀蘑菇、风蚀柱; 蜂窝石等。
30、海洋型冰川(暖冰川)与大陆型冰川(冷冰川)2010、2009、
按气候条件分:
海洋型冰川:发育于降水量充沛海洋型气候冰川。特点是:雪线位置低、冰层温度高、冰雪积累量和消融量均大,运动速度较快、气候变化反应明显、而且不稳定、作用能量大、地质作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