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法制新闻节目故事化的叙事风格
作者:邱志强
来源:《今传媒》2010年第08
        新闻故事化,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创作中发掘新闻事实中的潜在的故事因素,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而具体到电视新闻故事化这一说法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CBS“60分钟栏目,即利用电视的试听手段从人们平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题材提炼出深刻的主题,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深意,从而达到情理相交融的艺术效果,揭示出人性的闪光点,激活了人类的情感,增强了新闻事件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从而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优化了新闻传播的效果。
        “正在行动是目前辽宁都市频道播出的一档法制新闻节目,由辽宁籍主持人侯东升主持。播出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21:20—21:50,重播时间次日11:30,每期30分钟。节目自播出以来,联手公检法司,集纳刑事民事各类案件,游走于法律与道德的矛盾与交叉之中,强力打击犯罪,呼唤救赎堕落的灵魂。节目内容构成包括抓捕现场、重犯访谈、庭审记实、道德对话、律师视点等等。正在行动是在晚间黄金时间播出的法制类节目,这也就意味着要把法制节目办得比电视剧更加吸引观众。于是,在叙事风格故事化的大趋势下,“正在行动遵循了电视法制新闻节目主题
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的发展思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进行普法教育,通过观众对故事的接受达到普法的目的。下面笔者就以正在行动为例,详述电视法制新闻节目故事化的叙事风格。
        电视法制新闻故事化的叙事手段
        电视法制新闻要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清楚地讲述案件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并达到宣传普法、警示、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在叙事手段上多做文章。综观如今的法制类电视节目,设置悬念、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相结合、运用电影化的视听手段成为了比较常用的叙事手段,传播的效果比较理想。
        ()设置悬念
        悬念能直接增加新闻节目的精彩程度和吸引力,将事件转化为故事,加强新闻的传播效果。在制作电视法制新闻的过程中,尤其要考虑到开头、发展、高潮、结尾这几个环节,通常通过在栏目开头设置悬念,随着节目的推进发展悬念就达到了高潮,栏目最后对悬念的解密就使一则新闻报道十分完整了。
        当前,电视法制节目中的悬念设置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叙事者(主持人、出镜记者以及电视解说者)来引导故事的继续发展,在大家一头雾水的时候,叙事者再作为知情人,及时拨开迷雾,抛出下一个问题,从而再造成新的悬念。或者合理安排叙事顺序,利用顺叙、倒叙、插叙对悬念进行合理的设置,突出新闻事件内容的不可测性和精彩程度。
        正在行动”2008127日中的一期节目《鬼楼谜案》为例,故事讲述了一栋位于遵义被当地人称之为鬼楼的建筑,单从外观上看,除了其颜呈暗红之外,它与周边其他的建筑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就是这样一栋看似极为普通的大楼,在当地人眼里它却显得尤其特别,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鬼楼以及与之有关的种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和传说。于是这期节目围绕鬼楼中发生的蹊跷事件和周围众的反映展开了。
        首先栏目开头由主持人引出鬼楼一词。接着栏目中出现当地居民的声音,这时来自不同角度的叙述带有强烈的冲突感和悬念感:“当时修这个鬼楼的时候摔死过人”,“以前一个民工从楼上摔了下来”,“没人住在那,晚上风一吹,门就咚咚地响,是不是有鬼”……
        同时主持人的解说词更是加重了这种悬念感:“很早以前,这个鬼楼的旧址曾经发生过遵义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械斗,导致很多人命丧黄泉;后来建好后,附近又发生了两起神秘火灾;再后来,
一游手好闲的年轻人聚集此地,吸食,也发生过几起人命事件。因此很多当地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鬼楼的周围总是事件频频,让人不得安宁?”这一连串事实和一个疑问使得节目的悬念达到了高潮。观众急于想知道鬼楼里到底有什么秘密?难道真的有?因此迫不及待地期待节目后面的解答。这种叙事手段带来的悬念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调动了观众的关注点,从而也调节了整个故事的节奏。满足了观众为什么后来呢的双重期待。而这,正是观众沉浸在法制节目故事化叙事风格的根本原因。
        ()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相结合
        经常看电视法制新闻的观众一定对情景再现这一叙事手段不陌生。人们在观看新闻节目时,通常想迫切地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心中也不断猜测到底新闻发生时现场是什么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现实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与限制,记者不可能同时同步拍摄到所有的与事件相关的资料,因此完整的事件过程总是很难获取,我们记录的往往是一个已经开始正在进行中的事件,甚至是一个已经成为过去时态的事件,电视法制节目中现场画面的缺失常常成为节目中的一大遗憾。这时情景再现这种目前电视法制新闻节目中常见的叙事手段就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尽可能地补充那些已经发生过的或无法拍摄的画面,展示相对完整的故事过程。
传统的解决手法是使用解说词辅以事发现场的空镜头、采访当事人或有关方面对事件现场和事件事实进行追述,还原当时的事件现场。
        如中央电视台的见证今日说法亲历见证’”等。节目中都采用了情景再现的手法。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等一些有影响的新闻节目也出现了情景再现的影子,这些节目的成功也印证了电视法制节目真实性的存在。在尽量还原新闻真实的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摆在新闻工作者的面前,即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无法说明新闻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情况,这时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遵循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对新闻内容进行二度创作,情景再现的同时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和对事件的了解程度对新闻内容进行故事演绎。所谓故事演绎”,即要求新闻工作者在保证新闻内容主体真实的情况下,对一些细节内容作出合理的想象和补充,从而使新闻故事内容更加的完整可信。
        200951小偷之死这期节目中,就采用了情景再现和故事演绎相结合的手法。主持人首先交代了在沈阳某烟店店主因为与小偷发生纠纷,将小偷刺死自己被判入狱的悲剧事件。接着栏目组跟随记者镜头,先后采访了周围邻居和办案民警,通过联系案发现场状况,向观众还原了案发当时的情景:小偷王某于半夜闯入李某店中,李某发现王某的作案行为之后,予以
反抗,在追打小偷的过程中将小偷刺死。这一案发过程的还原因为当事人都没有参与陈述,记者就只能依靠众和办案民警的叙述同时加以合理的想象,重新对这个新闻故事进行演绎,进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法制节目中情景再现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展示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过程展示的好处一是具有未知的悬念感,从而刺激观众的心理经验。二是创造了开放型的交流关系,使观众产生直接在场与对象交流的感觉适当的情景再现丰富了电视报道的形式。
        ()运用电影化视听手段
        作为声画结合的产物,电视法制新闻节目在讲起故事来自然比纯文字或纯声音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电视法制新闻节目可以充分运用电影化的视听手段,通过镜头的移动、景别的变化、声音与光线的造烈功能等,讲述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比如对跟移镜头的运用:或跟踪急速奔跑的脚步,镜头的晃动感渲染了人们的一种慌乱的心境;或跟踪一个人的背影,使观众产生一种亲临现场、逐渐深入的探寻感。节目中还有对特写镜头的运用:对细节的特写,更为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感;对某样东西的细节刻画,强调了物品在事件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对光影的运用:把人物放在阴暗中表达一种极度内疚的情绪,这也是对不出镜的当事人的
一种保护;鬼楼或把人物形象逆光处理,用光线烘托一种温暖幸福的情绪;或是一扇背光的大门打开,一束光线照进来,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例如200833日的节目《智障女孩意外怀孕》中讲述了一位父亲因为自己的疏忽导致自己的智障女儿遭恶人强暴意外怀孕的故事,节目对其父亲的表情和话语进行了多次特写,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疏忽的悔恨。同时也对智障女孩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特写,那无助的表情和弱弱的声音赚取了电视机前很多观众的热泪和同情,唤起了观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和对犯罪人的痛恨。通过电影化视听手段的运用,“正在行动使报道的新闻事件更生动具体,感染力更强,利于观众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引发了观众强烈的共鸣,发人深省。
        电视是一门艺术,讲究声画合一,电视语言的元素包括图像、声音、音乐、字幕等等,这些元素有机的组合才能将电视语言发挥到极至,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效果。新闻真实的内核是故事震撼人心的力量。电视语言具有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在叙事上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②故事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电视回归本质,充分展现电视语言,使电视新闻更加具有魅力。
        电视法制新闻故事化叙事风格的传播效果
        采用了一系列的叙事手段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研究显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读者。因为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地陈述事实,而是真实的生活。
        在故事中讲述新闻,增强新闻的故事性,对提高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对满足观众的兴趣要求,提高新闻的可视性有积极作用。在我国,信息的普通接受者,无论是阅读文字作品,还是收听、收看音像作品,都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千百年来的鉴赏习惯,即喜欢新奇的、情节曲折的、有人情味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视性与认同感,同时也使得新闻报道充满了人情味和亲近感,为采写新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式。故事化叙事风格的应用使正在行动在传播效果上呈现了比传统法制新闻更明显的优势。
        ()人物可视性和形象感增强
        前文提到过电视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将事件中的人物作为故事的主要线索,因此对于观
众讲述情节时,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斗争,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应该成为电视法制新闻刻画的重点。讲故事的新闻一般都很注重人物的言行,事件的细节,环境的画面等,注意挖掘新闻事实中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人的生存境遇,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情境,展现人性的真善美,从而增加了新闻的可视性和感染力,优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例如,200937正在行动播出了栏目《风雪夜上岗值勤,女警花不逊须眉》的特别节目,节目中报道了在沈阳风雪夜中坚持执勤的两名女交通警察的故事。摄像镜头对准了大雪中两个单薄的身影。栏目镜头中大雪夜,刺骨的寒风中两名女警不畏严寒,一丝不苟地对来往司机进行严格的检查。大雪不断地落在她们的身上,但她们丝毫没有留意,这样认真的模样令观众动容。节目对当时恶劣的天气环境这个细节予以了渲染,并同时对两名女警因寒冷而冻的发红的脸部和呼出的哈气进行特写,使两名女警的爱岗敬业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来。记者用讲故事的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感,迅速、准确、生动地讲述给读者,除了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外,还能让读者从故事化的讲述中领略到某种启迪,感受到某种情感的震动,从而使新闻更具有人文彩和人格化的意义。栩栩如生、娓娓动听的报道,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视性,使新闻人物的形象感越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