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观后感600送马东阳马生序翻译
篇一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没有书可以看,但他即使是问别人借书,依然做到了边关书。相较之下我们的条件比他好得多,好上千万倍,竟不珍惜,竟学成这样,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环境的优越与否压根不能构成学好与不好的理由,试想一下,同一个时代的人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学习条件好么,不是也学得很好?宋濂的家庭环境不好,甚至非常的恶劣,照样学得很好。更说明学习条件不是学习的好坏的借口、理由,物质生活好,又怎样,学不好也没有用。我认为只要努力了,认真了便可以学好!
宋濂刻苦学习的那股劲也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有他一半的勤奋,就不是现在这点可怜的分数。
还有一点,在现在的学生之中有一个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与别人攀比,而宋濂没有注重穿着打扮。他的做法是值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书生的信条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了"金榜题名天下知,为了为百姓做点事,为了前程……"只有"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寒窗苦读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现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代人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宋濂求学的艰辛、酸涩并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们考试、学习上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总是客观理由,但我认为的好与坏都在于自己,在于自己有没有认真。宋濂有句话我非常欣赏"其业有不精者,忆有不成普,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宇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学的好与坏都只是为了自己,我们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
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坏境,在后半学期的学习里奋起直追,学出自己的水平!
篇二
细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感触颇深。作者年轻时的艰苦坎坷求学经历,让人十分敬佩!与现实当中生活安逸、学习条件好的众多学子们相比较,我们更应自感惭愧。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文。作者宋濂先生为了勉励太学学子珍视良好的学习环境,勤奋学习而道出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这也是送给我们年轻一代的学子们最好的赠言。
宋濂先生在当时贫困的处境中,为了求学受尽了“冻馁之患”“奔走求师之苦”和“借书抄书之难”仍然不放弃求学的机会。而当今的学校为每个学生搭设了优越的学知识平台,普遍的学生却不以为然,不好好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在学习上怕吃苦,迷恋网吧、游戏厅,好逸恶劳,荒废学业。宁濂先生在求学的生活中“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而同舍生“衣着华丽,烨然若神人”,自己则“温袍敝衣处其间”,但宁濂先生却“略无慕艳意”。而当今的众多学子在物质生活方面却讲究价格、质量、追求潮流、名牌,互相攀比,讲排场、好面子、盲目高消费,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而随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根本就不把父母的劳累当作一回事,反而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样的学习态度与宋濂先生的求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有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却不珍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有句话说:“老师的话是‘圣旨’,教师的行为就是表率”,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有着滴水穿石的功效。而有的学生却嗤之以鼻,不懂得尊重师长,以为这样就显出个人的威风,让人感到可悲。相对宋濂先生“俯身倾身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尊师态度,我们应感到惭愧啊。
再看看现实当中的张九精同学,他自幼丧母,家境贫寒,从小便踏上艰辛的勤工俭学之路。和命运抗争已成为他人生中的一道主旋律,但坚强的他从没抱怨过,泄气过,从不向厄运低头,不自卑,不自弃,一边求学,一边赡养患病的父亲。靠着拣废品、做电器促销,文具促销,从事建筑防水工程,当家教等工作来维持生活。尤为可贵的是在这种困苦的生活处境下,他仍然热爱学习,求知若渴,勤学苦思,学业优异。他在逆境中自立自强,勇于进取的坚韧品格,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典型模范。
宋濂先生与张九精同学的求学态度,吃苦耐劳的品格应引起我们大家的沉思,以他们为榜样,不要为了贪图眼前的利益,享受生活而荒废学业,应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为铸造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