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有志者事竟成的案例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在之后的革命斗争中,周恩来始终不忘为中华崛起读书的志向,最终与等一起领导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卧薪尝胆
第一次吴越战争越国战败,勾践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范蠡便提出由勾践夫妻往吴为奴。文种提出贿赂吴太宰伯嚭,在吴王面前为勾践说情。吴王夫差准许了,于是勾践便在会稽度过了两年多为奴的生活。此时的勾践已不是当初一呼百应的越王了,而只是吴国的一个奴仆。每天在低三下四中苟活。困在会稽的勾践对前途并不报太大希望,叹到:难道我就将葬身于此吗?文种劝道:“成汤被困于夏台;文王被困于羑里;晋重耳奔翟国;齐小白奔这怎么不是大王之福呢?”文种的话点燃了勾践的勇气。此后他返终于结束为奴,返回越国在他的座位上放着一块苦胆,每座其中,便仰头尝胆。就连吃饭也要尝一尝。同时,他和百姓同劳动,食不加肉,衣不重彩。静待时日,以图再举。有志者事竟成,第二次吴越战争越甲吞吴。勾践由此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3.徐悲鸿励志学画
1919年春天,年轻的画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达仰很看重这位刻苦努力的中国学生,热情地指导他,这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一天,一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地冲着徐悲鸿说:“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重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你们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