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有志者事竟成事例
最初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可不像今天这样庞大和赫赫有名,那真是一家微小而又不硬的小公司,最初几年,比尔·盖茨和别人一样,举步维艰,干得非常辛苦。一次,盖茨受邀向“蓝巨人”IBM公司即将开发的新型个人电脑提交一份操作系统方案。事实是,微软当时既没有操作系统,也没有时间开发IBM所需的那种操作系统。但是盖茨却意识到巨大的机会到来了,他毫不犹豫地对IBM的负责人说:“是的,马上!”(这两个词正是IBM所希望听到的。)
  然后呢?
  世界首富的思路确实是不同于常人的,盖茨没有挑灯夜战,自己去编写程序,来开发这样的系统——在规定的时限内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反的,他开始寻一家已经完成了开发电脑操作系统这项复杂工作的公司,并最终以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操作系统,它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MS-DOS操作系统。在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微软后来才又开发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而今天,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个人电脑市场。可以说,那次机会,对盖茨今后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深信,对于具有像盖茨这样头脑的人来说,即便他没有抓住那次机会,他也依然会在日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巨大的机会来。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盖茨的发家史,他究竟是如何创造原本并不属于自己的机会的呢?他有哪些条件?
  首先,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需要IBM开发出了新型个人电脑,但是那个机会本身并不直接属于盖茨,因为盖茨的微软没有这种产品。
  第二,一定的财务运作能力。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5万美元也算是不太小的数字,当然高手还可以通过借贷手段或利用付款方式的时间差。
  第三,了解市场信息和一定的市场运作能力。
  第四,市场中实际上已经有了相应的产品,并且这种产品需要打开市场。
  在这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和第四个条件,即市场需要。其余的条件虽然重要,但是,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组织资源完成。盖茨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原本并不属于他的机会,实际上他是利用了市场中存在的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均衡,通过扮演中间人的角,联结起双方的市场,从而实现自己的“无中生有”。但是盖茨远比一般的“倒爷”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仅仅赚个差价,而是把生蛋的母鸡也抱回了自己的家。
  事实上,通过盖茨的故事我们发现,创造机会的前提,首先依然是要先寻到机会(需要),而无论是寻机会,把握机会,还是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永远都是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谓创造机会,实际上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满足社会或个人的需要。
  你所能满足的社会或他人的需求越大,机会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当“倒爷”,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而小商贩永远是小商贩。
  不过,为了便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创造机会的本质,让我们再看看盖茨在掘取第一桶金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当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畅销一时的时候,盖茨却意识到了这种操作系统的不足。面对世界性的令人兴奋的个人电脑的不断增长,MS-DOS开始显出了局限性,那就是易用性依然不够方便,界面也不直观,用户需要学习专门的语言和命令才能使用,这就阻碍了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专门学习和训练的用户,对微软操作系统的使用。很显然,这并不符合盖茨让每一台PC都装上微软的操作系统的目标。
  一旦认识到了市场正在滋生和变化着的巨大需求,比尔·盖茨创造机会的能力再一次显现出来,微软开始在MS-DOS的基础上,开发视窗系统,并且,盖茨让这个不断完善的系统,面向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开放。事实正如他所估计的那样,为一个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越
多,那么希望在电脑上安装这一操作系统的制造商就越多,而使用的消费者也就越多,机会也就越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盖茨的操作系统并不是当时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惟一选择,但是惟有微软的操作系统,最终占据了全世界90%的市场。比尔·盖茨始终是在一个专一的方向内,围绕着最大的市场需求,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有的需求他人本身并不一定会意识到,或者说,在某种产品或服务面世之前,人们也并不知道自己会需要它。比如互联网的发明、时装、大多数的食品(比如麦当劳和可乐)、新的大片、新的技术,甚至一项小小的发明和改进等等,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别人发现和实现他所还没有认识到的潜在需求,那么不管这个需求是大还是小,都要恭喜你,你一定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有志者事竟成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