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议论文如何说理》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课堂理念下的案例
          安乡一中  蒋旭辉
(一)、[案例背景]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礼说得是否深刻透彻,这是衡量议论文质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让议论语言生动活泼,让枯燥的说理文采斐然,使读者乐于阅读。常言道:“理不辩不明。”许多现象如果不深入思考,不加以理性思辨,其中蕴涵的道理就无法明了。在经过思考、辩论之后,才能使问题明晰化,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高中阶段的学生写议论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水平,但如何阐明道理仍然是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案例力图在“少教多学”背景下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二)[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好议论文说理的基本技巧。
过程与方法:练笔为主,师生共同品味、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培养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出好文章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好议论文说理的基本技巧。
2、 实际写作中如何运用这些技巧,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方法:                     
讨论分析法  比较鉴别法  点拨指导法 多媒体展示法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哲学是一门“讲道理”的社会科学,不只是哲学,实际上所有的科学都是讲“道理的学问。要做好“这门学问”是一项高智慧的挑战,怎样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获得认可,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如同哲学之深奥,如同生活之广博,作文如同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探讨“讲道理”的艺术和技巧。
二、案例导引分析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是一笔财富。
分析:(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小结)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
    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范例:古人云自古英才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 他们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正是这贫瘠的土壤使他们顽强生长,坚忍不拔,最终成为参天大树,开出绚烂之花。由此看来,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困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向上,贫困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呢?
二、议论文说理的方法:
1、意义分析法: 就是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高度评价,或揭示其要害、危害等 ,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
(一)例:出格可以挽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心灵。前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墓前那出格的一跪,使全世界为之震惊,被称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 勃兰特代纳粹德国下跪谢罪,表现了非凡的勇气,表现出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表明了日尔曼民族认罪忏悔的真诚,也体现了德国人敢于担责、勇于认错的人格精神。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出格的一跪不仅没有使德国蒙羞,反而是日尔曼民族以从未有过的高大站立起来,这一跪可谓出格,但它挽救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心灵。
(二)实际运用:千古谁堪伯仲间的诸葛孔明英明一世,却在街亭这一关键战役中重用本无实才的好友马谡,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成为千百年来任人唯亲者之鉴。
  一代明君唐明皇即位之初礼贤下士,励精图治,才有了开元盛世。后来却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不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荒废朝政,结果落得个马嵬坡前草青青的凄凉结局。
①学生当堂练习
②学生展示个人的成果
③学生讨论、评价
④教师示范
历史以残酷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告诫我们:人情的亲疏远近足以令人麻痹,令人迷茫, 甚至令人昏聩。然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人间的真情视若无睹,做个无欲则刚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将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判断分而析之,辨而认之,定能做到超然其上。
2、因果分析法
(一)例: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研究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为什么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 不管在什么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如果真是千里马,又不失千里之志,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
没”脱颖而出。
(二)实际运用: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①学生当堂练习
②学生展示个人的成果
③学生讨论、评价
④教师示范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3、假设分析法
(一)例:有志者事竟成。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二)实际运用: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①学生当堂练习
②学生展示个人的成果
③学生讨论、评价
④教师示范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4、正反对比辩证分析法:
  (一)例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到道德的标杆,也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 60 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
扮演了不光彩的角,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
(二)实际运用: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
  ①学生当堂练习
②学生展示个人的成果
③学生讨论、评价
④教师示范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5、引申类比法:就是把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事例与现实的对照中用反问句来表现,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入思考。
   
(一)例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有志者事竟成的案例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高考优秀作文《人生的》)
(二)实际运用: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谈及自己时期虽下乡劳动仍不忘阅读的经历时,眼眸中闪动着泪光。在那样艰苦的时期,一个青年,用顽强守护着心灵的净土。无尽的折磨,疲倦的劳动,都没能占领这最后一片精神的净土。
①学生当堂练习
②学生展示个人的成果
③学生讨论、评价
④教师示范
在那样的年代,尚且手不释卷,现如今的我们,又怎能以“没时间”“没钱”这样不堪一击的借口,来丢掉心中最后的一片领地呢?与这些人相比,难道我们不该为易中天先生的执著击节叫好吗?(《坚守心中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