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行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从产品分类看,PVC属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中的合成树脂类,全球产销量仅次于聚乙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VC生产和消费国。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树脂。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当前,除中国大陆和印度的少量装置之外,世界其它地区聚氯乙烯装置均采用以石油化工所生产的乙烯基类单体产品为原料的乙烯法(单体法)生产工艺。截至2008年底,我国国内聚氯乙烯总产能的75%采用以煤化工为基础的电石法装置。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的总能力已经占到了全球聚氯乙烯装置总能力的25%甚至更高。
2003年以来,我国聚氯乙烯行业发展速度惊人,新建、扩建项目纷纷上马,产能迅速扩大,2000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年均增长率达25%但从2006年起,产能增速呈现放缓趋势。2007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达1208万吨/年,同比增长24.5%,其中电石法产能达1000
万吨,其余是乙烯法PVC;2008年PVC产能为1581万吨/年,同比增长9%。预计到2010年,我国聚氯乙烯产能将达1500万吨/年。
目前国内PVC生产企业近100家,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生产国,2007年我国PVC产量达971.7万吨,同比增长19.8%,自给率约为90%,在我国通用树脂中,自给率最高。08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产量同比下降9%,为882万吨,自给率约为95%,其中电石法的产量接近75%。
PVC产业链格局看,我国电石法PVC原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宁夏、内蒙等煤炭资源较多的省份,而下游加工企业更多的集中在天津、山东、河北、浙江、辽宁等东部沿海省市。
根据中国氯碱工业协会调查,20092011年中国PVC扩产情况分别是333万吨、311万吨、120万吨。但从目前我国遭受金融危机冲击及经济增长势头放缓等情况来看,产能很可能难以达到如此大的增加,具体情况还需多加关注。
从我国PVC产业发展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地域分布广泛,集中度低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东、华北地区是我国PVC的主要产地,产量合计达到全国的60%左右,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发展氯碱工业的优势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从集中度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国聚氯乙烯装置规模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及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平均规模不足15万吨/年,而国际上聚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为15~20万吨/年,最大装置规模超过100万吨/年。发达国家如美国,平均装置规模为30万吨/年,相比差距更大。
(2)PVC市场竞争充分,不存在垄断
我国PVC生产大多源于电石而非乙烯,因此,与LLDPE等石化中间体行业不同的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很少参与PVC生产领域。这种投资机构上的差异,弱化了中石化和中石油对价格的控制能力,使PVC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竞争较为充分。
(3)产能从东部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由于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具有劳动力优势、国家环保政策及国家对西部开发的优惠等因素,PVC产能将逐渐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随着产能的不断增加及反倾销等因素影响,我国PVC国内供需关系正在发生明显改变,进口逐渐减少、出口快速增加、净进口量持续下降,预计到2010年,我国PVC产能将有所过剩,将由PVC净进口国逐渐成为净出口国。
由于我国PVC产能的扩大及受反倾销的制约,进口聚氯乙烯树脂从2003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PVC进口130万吨,2008年为106万吨,同比减少3%,为自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近年我国PVC进口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2008年排名前五位的海关是:广州、九江、杭州、上海、厦门。从进口国家来看,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台湾为主要的进口国家。
随着中国聚氯乙烯产能增加及我国电石法在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情况下体现出的竞争优势,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大量出口,出口数量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75万吨,2008年金融危机削减了国外市场对PVC的需求,略有回落。从国别来看,印度、俄罗斯联邦、埃及、巴西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我国PVC的主要出口国家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国内外能源成本对比优势发生了逆转,进口PVC纯粉数量将会有所回升,而国内坚挺的煤炭价格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高,将继续对PVC出口企业构成成本上的阻力。
2005年开始我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PVC消费国,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8%2007年我国PVC的表观消费达1027万吨,年增长率13.3%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表观消费量出现近年来首次负增长,为924吨,同比下降11%。预计到2010年,我国PVC消费量将达到1100-1200万吨。而2008年以后的新建数量将较前期减少,需求的增加将有望使整个PVC市场逐渐恢复供需平衡的状态。
华东、华南及华北是PVC的主要消费地区,消费比例累计83.6%,其中华东、华南地区是PVC净流入区域,华北地区PVC产销基本平衡,中西部地区则是PVC净流出区域。我国PVC价格呈现各地区之间联动性强的特点,并总体以华南价格为主导。
从消费结构来看,目前PVC产品中65%的消费领域在硬制品(包括管材15%、管件5%、门窗及型材30%、硬片及板材8%,等等),35%用于软制品生产。以后PVC硬制品的比例还将逐步扩大,硬制品发展将以复合材料、掺混材料及其它适应建材市场要求的原料和制品为
主。软制品则仍以电线电缆、包装材料和壁纸为主。制品整体向无毒、低增塑剂方向发展。
PVC市场价格越来越呈现出波动剧烈、周期性强的特点,总得来说,供求格局是根本因素,具体则可表现为短期的成本因素、生产因素、库存变化、需求变化、上游原料价格变动(电力价格、原盐价格、原油价格、乙烯价格、VCMEDC单体价格等),中长期还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如反倾销、电价调整、产业结构、行业准入、税率调整等影响。
供求关系是影响PVC价格的根本因素。长期来看,近年我国PVC产能持续快速增长,产量大幅提高,但PVC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同时需求增长放缓,净进口量持续下降,预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转入净出口国行列。从国内PVC供需格局的演变看,随着新产能的上马国内市场供给转为宽松,供求关系总体将向供过于求方向发展。
从中短期来看,PVC市场供需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一般春节前后受节日影响加工量降低,而北方正值冬季,建筑对型材、管材等PVC建材需求下降;3月份起产量逐渐增加,到第三季度达到顶点,10月份开始出现回落。因为对于对于PVC树脂的生产,一般夏季高温期间生产负荷相对较低,使供应量相对减少。所以全年基本呈现春季放量上扬;夏季高位维持、适时上冲;秋季振荡中逐渐回落;冬季低位徘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季节性因素有淡
化的趋势。
由于国内PVC生产中电石法占75%,因此电石法生产中诸多原、辅材料及能源价格走势对PVC市场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如石灰石开采成本、煤价、电价等,这些都将体现为PVC成本影响因素,所以国内煤炭产销形势、国家煤炭限产措施、电力成本因素、氯碱平衡等都将对PVC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同时,我国又有25%PVC生产采用乙烯法生产,需要大量进口EDCVCM,而这两者均来源于原油,因此原油的国内外供需格局和价格走势对EDCVCM进口成本有较大影响,进而传导到国内的PVC价格,特别是原油因素,将成为影响PVC价格的日常影响因素。
PVC生产企业停车检修、装置意外事故、新装置开车以及总体开工率状况将直接影响产量水平,并导致供求关系的改变。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对PVC的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近年有所下降,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和塑料制品出口受到明显影响,不少国内塑料加工企业关停转产。具体来将,对PVC市场构成影响的需求因素
有:国民经济增长状况、房地产及汽车行业的景气状况、出口需求增长状况、国际PVC市场及下游加工企业的开工状况等。
国家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或推波助澜或抑制的作用,对于PVC这样的行业,一直以来被冠以“高污染、高能耗”的黑帽子,国家的调控政策对产业的发展影响重大,为了提高规模效益、促进节能环保及循环经济发展,国家对PVC生产企业实行准入政策,以后新建、扩建项目起始规模为30万吨,而目前企业平均产能不足15万吨。安全环保方面,国家将推行氯碱行业(烧碱、聚氯乙烯)清洁生产标准以及产业安全,企业必须满足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要求。这些都将遏制PVC行业的盲目扩张、引导有序竞争。
另外,产业振兴规划、能源政策、出口退税、反倾销、信贷政策等对PVC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都将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
其他的诸如天气、运力、春运等造成的物流因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短期内都会对PVC市场产生影响。
未来几年,中国PVC行业的发展速度、产业布局、竞争模式都将发生变化。
首先,PVC行业进入高成本时代。高成本首先是来自原油的成本压力,虽然目前国际油价刚刚遭受了惨烈的暴跌,但是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油价将会是一种趋势。其次,国内煤炭价格和电价都对PVC市场构成影响,以电价为例,0871日起,东部氯碱行业电价平均涨幅在0.03/千瓦时,电石单位电耗以3250千瓦时计,PVC单位耗电石以1.42吨计,电石法PVC成本上升138/吨。此外,运输成本也大幅提高。随着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的高成本趋势必将导致PVC行业的高成本。
但是高成本的压力也将成为一种倒逼机制,逼迫氯碱行业加快整合步伐、优化产业链、加大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提高产业竞争力。
其次,下游行业发展趋缓。PVC工业前些年得以高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下游行业的发展支持。但目前与高速发展的产能相比,PVC下游行业发展则有趋缓迹象,下游需求并没有给生产的高增长以强劲的支撑。除了型材与管材还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外,其他下游行业增速都明显减缓。薄膜增长率从2007年的12.4%降低到2008年上半年的2.5%,塑料编织袋从31.5%降低到24.5%,人造革从18%降低到9.1%,日用塑料制品从16.1%降低到8.3%,包装容器从8.3%降低到-16%。由于下游增速减缓,PVC供过于求矛盾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