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给孙子取名“新宇”;蒋介石晚年给外曾孙取名“祖声”
晚年,和蒋介石都为后人取名:取新宇;蒋介石取祖声
晚年和蒋介石晚年都为后人取名:取“新宇”;蒋介石取“祖声”
1970年,给孙子取名“新宇”; 1960年,蒋介石给外曾孙取名“祖声”
晚年的非常超然,他称蒋介石是“老朋友”。1972年,访华的尼克松问,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称他什么?哈哈大笑,周恩来代答:“一般地说,我们叫他们‘蒋帮’。在报纸上,有时我们称他作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互相对骂就是了。”说:“实际上,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长得多。”在这里可以看到,是承认与蒋介石的“交情”的。
蒋介石晚年思乡情浓,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拉扯养大,因此对母亲的感情极深,到了台湾后,经常让人去拍几张母亲墓地的照片。在临终前 ,他嘱咐他人要按照家乡的风俗来整理他的遗容,并说:“我死后,将灵柩暂放慈湖,那儿风景好,很像我们奉化老家。”落叶归根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在这里可以看到,蒋介石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
刘思齐,毛岸英的妻子,刘谦初烈士和张文秋的女儿。刘思齐与毛岸英的婚姻生活虽然不长,但他们两家却有着深厚的渊源。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是的革命战友,不仅刘思齐与毛岸英喜结连理,她的同母异父妹妹邵华与毛岸青后来也组建了家庭。
毛岸英牺牲后,刘思齐在的同意下去苏联留学。1955年9月至1957年9月,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学习。1961年秋天,她被分配到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从事翻译工作。1962年2月,刘思齐与空军学院教员杨茂之结婚,生有两子两女,其中长子叫杨小英,是为怀念毛岸英起名的。
结婚之前,即1961年12月31日,刘思齐去中南海把要结婚的事告诉了,非常高兴。他亲笔将自己的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书写给刘思齐以作纪念。结婚那天,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作为陪嫁的礼金。
毛岸青和邵华的婚姻是这样的:1959年,从苏联归国后的毛岸青到大连南山宾馆休养。
其时,毛岸英已经在朝鲜战场牺牲,张文秋有意与再续亲缘,于是就趁毛岸英妻子刘思齐的妹妹邵华(原名张少华)放寒假之机,带其到大连疗养,“多少有些相亲的彩”。
不曾想,毛岸青和邵华一见如故,聊得很是投机。此后,二人鸿雁传书频频。得知此事后,特意致信毛岸青,除了父亲的嘱咐,在信的最后还问:“听说你同少华通了许多信,是不是?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少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可见,对子女后代的婚姻问题上,不做干涉的,也就问问而已。蒋介石也是一样的,他对两个儿子的婚姻也没有做过多少干涉,但与的差别,却体现在了对孙子辈的取名上。张少华
196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1970年,毛岸青和邵华产下一子,为其取名“新宇”,即“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之意。
蒋经国膝下的子女,依序有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严、三子蒋孝慈、四子蒋孝武、五子蒋孝勇。五男一女——文、章、严、慈、武、勇,名字均为蒋介石所题。
1957年,蒋孝章赴美求学,随后不顾蒋经国的反对,在美和俞大维的儿子,比她大了整整14
岁,且离过了两次婚的俞扬和在一起。当时,蒋介石对这件事也没有反对,最终在宋美龄的圆场下,蒋经国勉强同意,蒋孝章、俞扬和才结了婚。结婚的时间是1960年,地点是美国旧金山。婚礼由蒋孝章的母亲蒋方良担任主持,她带着蒋介石给孙女的亲笔贺信,还有一份数额不小的礼金。翌年生子俞祖声。
俞祖声,是蒋介石的第一个外曾孙。他的名字“祖声”,据闻也是由蒋中正所题,如果属实的话,由名字的字义看,似乎蒋介石是期望这一个外曾孙,克绍“祖”裘之“声”望的意思。(本文配图为与蒋介石书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