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里方言集锦(不完全版)
文╱百无一用
密毛——眉毛
毛孩鼻拱——鼻子
眼眨毛——睫毛
儿脑壳——额头
脑壳(音“阔〞)——头。
脸巴嘟子——面庞。
颈项〔音“扛〞〕——颈椎、脖子。
胡咙——喉咙。
胡咙管子——喉管。
天堂——上颚。
舌条——舌头。
倒拐子——胳膊肘。
磕膝包儿——膝盖。
指尕儿〔手指尕儿〕——手指头。
脚〔音“jio〞〕指尕儿——脚趾头。
脚〔同上〕巴丫儿——脚或脚趾缝。
连巴肚子——小腿肚。
胳肢窝儿——腋下。
背筋〔背梁筋〕——后背、脊椎。
胯子——腿。
螺丝骨——脚踝。
眼睛水儿——眼泪。
心窟眼儿——心计。
沫儿——①乳房;②乳汁。
身壳子——身体,躯干。
沫沫儿——形容极其细小、琐碎,方言同义词还有“咪咪儿〞、“须须儿〞“滴尕儿〞、“蛐蛐儿〞、蛐尕子〞等〔例句:①报纸上的字只一沫沫儿,不戴老花镜儿根本看不清!②盐只消放一滴尕儿,要不然含得吃不得!〕
消——需要。方言组词:只消〔只需要〕、不消〔不需要〕。含——咸。
皮——动词,破。注:“皮〞做名词时不作“破〞讲,如皮鞋,不能理解为“破鞋〞。
孩子——鞋子。方言组词:布孩〔布鞋〕、皮孩〔皮鞋〕。板——砸、摔。
马林光——石头。
夹夹儿——背心,一种无领无袖的衣物。
钻钻儿——T恤衫。
胎裤子——衬裤。
短裤子——内裤。
手袱儿〔子〕——手绢、手巾〔如:洗脸毛巾称“洗脸袱子〞、擦脚毛巾称“抹脚袱子〞、抹布称“抹袱〞等〕。
洋芋——土豆,马铃薯。
苕——①红薯;②形容人过分老实、愚蠢、缺心眼等。
高梁〔苞谷〕——玉米。
包面——饺子。
挂面——面条。
嘎嘎——肉。
精嘎嘎〔瘦肉〕。
常晾花儿——葵瓜子。
粑粑——饼子,馒头等。
巴巴〔记忆中原字“巴〞上面好象有个“尸〞字头,很遗憾,电脑字库里没有这个字!〕——大便〔多指小孩子的便便,用于成人那么带有诙谐意味〕。
梆梆——一种蛙类动物,象青蛙,但有细微区别。〔例句:他瘦得呛个梆梆!〕
蝌蚂子——蝌蚪。
癞毒〔癞蚪蚂、癞蚪包〕——癞蛤蟆。
灶妈子——蟑螂。
七溜溜——一种毒性很大的野蜂,传说人最多只能被螫七次,必有生命危险。
老巴子——老虎。
雀〔音“qio〞〕尕儿〔子〕——①雏鸟;②小男孩的生殖器。
叽啦子——知了、蝉。又称“吱溜子〞、“叽溜子〞。
盒盒儿车——微型小货车。
的士头儿——厢式皮卡。
耳巴子——耳光,与北方方言“耳括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刀轮板儿——砧板。
纱橱子——一种形似簸箕的竹制容器,同类的还有“巴织子〞等。对窝子——臼。
对抓子——杵。
炊子——烧水壶。
荷包——衣服上的兜。
袜头儿——袜子。
娘娘〔平声〕儿——对姑姑、婶婶等女性长辈的称谓。
家家〔音“嘎〞〕——外婆,外祖母。
家〔同上〕公——外公,外祖父。
舅佬倌儿——对妻兄或妻弟的称谓。
舅母子——对“舅佬倌儿〞妻子的称谓。
老姨——连襟。
姨子——对妻子的称谓。
姨妹子——对妻子妹妹的称谓。
大伯(音“be〞)子——对丈夫哥哥的称谓。
小叔子——对丈夫弟弟的称谓。
亲爷——对有姻亲关系的男性长辈的尊称。如对自己兄弟〔含表、堂亲〕的岳父、对自己妹〔含表、堂亲〕的公公的须如此称呼。
亲妈——对有姻亲关系的女性长辈的尊称。如对自己兄弟〔含表、堂亲〕的岳母、对自己妹〔含表、堂亲〕的婆婆的须如此称呼。
伙计——①配偶;②朋友,哥们儿;③对第三人的调侃称谓。
娃子——孩子,通湖南方言“伢子〞。
奶娃子——尚在吃奶的婴儿。
新姑娘儿——新娘子。
寡母子——寡妇。
月母子——做月子的产妇。〔方言谐后语:月母子遇到情郎倌儿——宁伤身体,不伤感情〕。
闺儿子——处男。
闺女娃子——处女。
秧子儿——尚未发育成熟,或经历稚嫩的青少年。通北方方言“毛孩子〞、“小毛孩儿〞。
背〔平声〕驼子——驼背〔去声〕。
过路子——路人。
背脚子——背夫。
泡皮〔泡泡、泡老爷〕——①夸夸其谈的人;②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含调侃意味。
哈巴〔脓寡子、丫虎、憨头〕——傻子〔通常形容一个人精神不大正常,或者是智商不高〕,同义词有“爆爆〞。
凶包——凶恶的人;形容某人态度恶劣。
哈性〔得得、得脓包〕:①做事不顾后果的人;②同“哈巴〞。
发布评论